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昌起义,谁放的第一枪?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领导没有安排,士兵开了一枪,起义就发生了。
起义的过程,充满着太多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昌起义的发起者,不是孙文等人组织的同盟会,而是武汉附近的两个小组织,一个叫“共进会”,一个叫“文学社”。看这名字,陌生的紧,但这两个陌生的组织却创造了奇迹。
共进会是脱胎于同盟会的,因为几个人不满于同盟会的运作方式,就此成立了共进会。
共进会的主要负责人有这么四个:湖北的孙武、刘公、居正,以及来自湖南的焦达峰,他们几乎都是留日学生出身。
这几个人很牛的,看不上孙文和黄兴,主张“中心开花”,不要从边陲省份发起起义。主张拉拢更多的新军士兵参与组织。
共进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军队中发展了1千个会员。
比共进会更牛的就是文学社了,他们有着一个文艺的名字,实际上却很暴力,主张“军事暴动”。
文学社的主要领导人有两个:出身贫寒的蒋翊武、刘复基。
两人,一个是新军中的班长,一个是士兵。
就这么个貌似文艺的组织,却在军中悄悄发展了三千会员。
共进会和文学社的领导们经过商议,决定1911年10月6日起义,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孙武为军政部长,刘公为总理。
问题是,起义还没开始,出了一个大问题,在9月24日那一天,武昌新军的炮队中发生一起打架斗殴事件,性质非常严重,此后,新军管理特别严格。
起义是需要里应外合的,如果军队里不能策应,起义很难。
如此,10月6日起义就完不成了。经过商议,推后十天起义,也就是10月16日起义。
但是没想到,10月9日,发生了一件大事,共进会的孙武仗着懂点物理化学,跑去研制火药,想为起义助力,谁知被炸成重伤。真是出师未捷身先伤啊!
这一出事,有人带着重伤的孙武跑了,爆炸现场的革命者刘同被抓了。一番审讯,此人把革命者全撂了。
军队就此开始抓人了。
来,起义的事不能拖了,必须马上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10月9日傍晚,文学社的蒋翊武镇定地告诉大家:不要慌,时间还来得及!今晚十二点就以南湖炮队鸣炮为号,城内外各军同志同时起义。那个邓玉麟同志,就是你,麻烦你跑一趟,给南湖炮队送起义命令吧。”
但是,谁能想到啊,十二点南湖炮队的炮没响啊!
原来,邓玉麟没能将通知送到,南湖炮队那天开始严格检查了,信送不进去。
就此,临时起义的计划破产了。
起义的炮声没等来,倒等来了大批搜捕的军警。身手非凡的文学社领导人蒋翊武侥幸逃脱,刘复基、彭楚藩、杨洪胜等人被抓,凌晨便被枪决。
一个字:惨!
一切说明,草台班子好像办不成事情。
但是,谁能想到,就在10月10日晚七点,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很快,枪炮声大作,起义正式开始了。
领导伤的伤,跑的跑,抓的抓,谁命令开枪的?
后来,查来查去,查到了第八营的起义召集人熊秉坤这里,他得知领导人的困境,单方面下令自己的部队,以枪声为号,立即进行起义。
所以,当一声枪响后,起义开始了。
真相是:熊秉坤并没有开第一枪,开枪的人叫程正瀛,他是一个士兵,和他同屋的人叫金兆龙。这两人也是要参加起义的,因为抱着枪和衣而睡,被查房的陶班长发现了。
陶班长想要缴金兆龙的枪,革命战士程正瀛直接开枪打死了陶班长。
如果没有这第一枪,熊秉坤也一定会开第一枪的,因为已经有计划了。后来,孙中山等人认为是熊秉坤开的第一枪。事实上,开第一枪的是一位基层革命战士。
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打破了宁静,全国开始呼应,就此,起义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大清开始摇摇欲坠。三个月后,二宫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盟会久久不能达成的事情,被两个小组织“共进会”和“文学社”达成了,这到哪说理去?就是这么神奇。

起来,是很多的巧合在一起了。实际上,是清朝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候,武昌起义的那一枪,就是点燃大火的那一根火柴。清朝这捆柴火太干了,是非着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