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预约开启周际洞见

免费解锁

「周际洞见」往期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整理自「周际洞见」直播:

诡异宏观局势的判断方法和思考框架

进入职场后,许多人都会渐渐有种无力感:就像是当某个进度条拉满后溢出,你再怎么努力也提高不了了,再无法从中获得新的快感。

一、职业发展的阶段

在职业发展中,我们通常会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你的动力来源于 「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什么」。

刚从学校毕业时,积累专业经验本身就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想象一下,第一次作为一位老师,能把复杂的知识说得深入浅出,给学生授业解惑时的成就感。

然而,当专业经验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可能会遇到瓶颈。极少数情况下,是你的专业能力真的已经达到行业顶尖;更多时候,是因为你在当前职位上已经无法接触到新的事物了。

许多在大型私企工作的员工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他们满怀激情进入公司,却发现许多工作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联。很多名校毕业生可能也只是端茶倒水、冲咖啡,或者天天对着 Excel 表格复制粘贴。有些人在大厂唯一能锻炼的能力,就是制作 PPT,然后在会议上夸夸其谈。很难想象有人参加工作就是为了这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能突破这个瓶颈,就会进入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在自己所属领域的专业经验达到一定水平后,还能往哪个方向提升呢?此时,往往需要具备「跨界」能力——有些人会选择走上管理岗位,开始涉足管理领域。

某种意义上,「管理」也是一种专业化不同的是,「管理」不再只是解决明面上的问题,而是意味着开始跨界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更要思考如何将解决方案推广出去,如何让它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这种「跨界」,让你不再只是接受任务,而是积极参与跨部门的协作,迎接更有挑战性的工作。

然而,这个阶段也会有尽头,很多人的升职之路止步于此。大公司裁员时,首先波及的往往是这群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层管理者的危机。此时,你最大的焦虑是:无论怎么努力,薪酬和收益都难再有大的突破。你可能寄希望于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或有一波行业红利,这样可以有丰厚的年终奖。但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这种可能性越来越小,这就会让你感到格外疲惫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往上一个阶段,可能就是实现价值、成为领袖、创造新的事物

一般来说,专业经验和跨界能力的提升,在很多私企中是通过跳槽实现的。而财务收益的提升,往往依靠人脉和能力的积累:在平台上积累到一定程度,带着资源另立门户,获得更高的财务回报。如果到了这个阶段,不需要他人指点,自有解决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两大障碍

突破瓶颈的障碍主要有二。

一是我国社会文化偏保守,人们容易为眼前的安定,忽视更长远的宏观风险和机遇。

国人大多追求稳定,即使付出的努力与所得并不匹配,这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社会观念的影响:选择这样的职业道路,可能一半以上的动机是希望获得职称,让父母在邻里间有面子。

二是个人当前的迁移能力较弱。

企业的核心业务主要有两个:做产品和卖产品。前者是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到稳定解决方案,并将其投入生产;后者通常分为品牌、销售和市场这三个环节。

一个做销售的人,很容易将自己的经验迁移到市场部门。这并不是说销售人员头脑更灵活,而是因为他们的业务性质相似:市场是「让别人知道我的产品」,销售是「让别人需要我的产品」。这两者之间有天然的业务近似性——本质都是「让别人知道我、信任我、需要我」,因此,很多道理是互通的。

相反,如果你改从事财务、法务、行政和人力等为企业保驾护航的岗位,就很难直接将其他业务的经验迁移过来。

三、两大心法

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迁移能力呢?

首先,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考虑边际成本。

所谓「边际成本」,就是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所增加的额外成本。以烧制瓷杯为例,生产一个杯子的成本主要来自人工、材料、燃料。其中,燃料占了大头,因为窑内需要保持高温,长时间持续烘烤。这意味着,当窑炉启动时,无论里面在烧制多少个杯子,燃料消耗都是固定的。

这样一来,假设一个窑炉最多一次能烧制1000个杯子,其实烧制1个和1000个杯子成本差得并不太大。但是,如果想烧制第1001个杯子,就需要再启动一次窑炉,固定成本和燃料成本都会翻倍。

职业发展与这很相似。我们的专业经验和技能,就像已经投入的燃料,窑炉已经烧起来了,只需增加一些材料和人工,也就是平时的努力、接触的新行业或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领域,跨界能力就会有相应提升。最终的产出,就是想要获得的职业成果。如果你的产出只有「1个杯子」,说明你只是做好了本职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我们平时可以在「终极三问」上约束自己。

几乎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是何」、「为何」、「如何」。建议平时不要轻易问「如何」,因为「如何」对应的答案一般是具体的步骤。喜欢直接问「如何」的人,我们俗称「伸手党」。我们可以多问「是何」、「为何」,在搞清来龙去脉、原理和目的后,自己来思考解决方法。

这并不是说不应该问「如何」,而是当我们适应了这种思维方式后,再问出的问题,都是不得不问而且一语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费解锁

「周际洞见」往期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极简日程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期课程开放目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奇智库 · 24 年秋季

【报 名 通 道】

*虚拟产品,一经开通,概不退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 | 恺宸

排版 | 琳玥

诸位孤独的阅读者们,大家好。

由于公众号推送规则的调整,很多读者可能无法及时,甚至难以再看到孤阅的推文了。对此我们非常遗憾。

如果你还愿意继续和孤阅保持联系,希望能将孤独的阅读者公众号设为星标,或者时常点开推送、在看、留言、转发等等。

谢谢你来,希望我们能一直敢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