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盟军缴获的“虎”式坦克,大家可能很容易往1943年年初苏往列宁格勒附近俘获的那辆“虎”式坦克上联想。
不过我必须提前讲清楚,因为本文想要说的并不是苏军在列宁格勒附近俘获的那辆“虎”。
因为从广义上讲,虽然苏军理论上也算盟军的一员。
但是在很多语境当中,“盟军”一词仅仅包括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以花旗国、约翰国为首的西欧军队(也包括高卢国军队)所以很多时候,仅把“盟军”一词单独拿出来说是不包括苏在内的。
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声明一下,本文也借鉴了这个看法,讲述的内容是西方盟军首次俘获“虎”式坦克的情况。
其实由于德三在西线投入“虎”式坦克的时间比较晚,所以,西方“盟军”俘获到“虎”式坦克的时间也要比苏军晚。
由于正式生产型的“虎”式坦克直到1943年冬天才走下生产线,投入实战就更晚,所以西方盟军遇到“虎”式坦克的时间理论上要比较晚。
而实当然,不仅仅是理论如此,实际情况也差不多,因为德三军队在得到更多的“虎”式坦克以后,很快的把它们派到了北非战场。
显然,德三之所以肯于把“虎”式这种新锐坦克派到北非战场,其动机和他们把这种武器1943年年初派到东线差不多,都是打算借助这种武器的优秀性能抵消对方军队坦克在数量上的优势。
具体到北非战场,当时德三的“虎”式坦克对于约翰国军队装备的坦克具有明显优势,例如这种坦克装备的88毫米火炮仅仅从尺寸上来说就是约翰国当时大量使用的“丘吉尔1”坦克40毫米火炮的两倍还多。
至于说“虎”式坦克超过的100毫米厚的装甲,那就更不是“丘吉尔1”坦克40毫米火炮所能够啃动的了。
所以就当时的德三军队来说,如何能够更长时间的保守住自己新型坦克的秘密是其头等大事,所以德三军队特别规定,如果“虎”式坦克的车组遇到特殊情况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坦的时候,也要对其进行自毁处理,以免这种新式武落到对方手里。
德三军队很快就失望了,因为他们部署到北非的新锐“虎”式坦克很快就落到了约翰盟军手里。
时期经过是这样的,当1943年4月16日到达北非以后,仅仅经过4天就投入了对盟军的战斗当中。
然后当双战斗到1943年4月21日,德三军队的一辆“虎”式坦克(战术编号131)遭遇到约翰国第48皇家坦克团第4坦克连的“丘吉尔”坦克群。
需要说明的是,131虎遇到的“丘吉尔可不是装备40毫米火炮的“丘吉尔1”而是装备有6磅火炮(换成我们熟悉的口径算法大体相当于57毫米)的“丘吉尔4”坦克。
双方坦克很快混战在一起,由于交战双方的坦克性能存在差距,所以131虎在交战之初就击毁了至少两辆“丘吉尔”。
不过装备有57毫米火炮的“丘吉尔”也不是吃素的,它们很快对131虎还以颜色,很快就有3发57毫米炮弹击中了131号虎。
本来理论上这些57毫米炮弹也不能对131号虎造成什么太的危害,因为这种炮弹的威力根本不足以击穿“虎”式坦克的装甲。
但问题是,理论上是一回事,而在实战当中经常会出现很多在理论之外的意外情况,在被约翰国57毫米坦克炮炮弹击中的131虎就出现了意外情况。
结果,被敌人三发57毫米炮弹击中的131号虎确实没有被敌人击穿,但是这三发57毫米炮却恰好击中了131号虎薄弱之处,不但造成131号虎的火炮失效不能继续使用,就连驾驶员也因为被击中131号虎火炮反弹过来的弹片击中导致受伤了。
面对这种情况,131号虎的乘员组并没有冷静下来仔细分析自己的处境,而是选择了弃车逃走。
本来,弃车逃走就逃走吧,在战争时期这也算不得是什么大事,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在逃走的时候忘记自毁131虎了,把一辆完整的新式坦克救给了敌人。
第二天,重返战场的约翰国军队很快发现了这辆宝贵的战利品,他们仔细的检查了这辆被德三士兵遗弃在战场上的“虎”式坦克。
经过检查,约翰国军队发现131号虎除了火炮受损,其他方面都很完好。
当然,在战战场附近检查缴获对方的新式武器难免会有很多不足,所以后来约翰国军队为了更好的研究131虎,干脆把它运到了约翰国1本土,除了供大人们保管以外,还可以供约翰国军事工业从业者仔细的研究。
甚至直到今天,131号虎自然停留在约翰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并成为目前“蓝星”为数不多(可能是仅有的)的可自己行驶的“虎”式坦克。
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被西方盟军缴获的首辆“虎”式坦克的故事,本来从常理上说“丘吉尔”坦克本来是没什么机会击伤一辆“虎”式坦克的,而“丘吉尔”坦克三发57毫米炮弹击伤131号虎完全是走了大运。
至于说约翰国军队能够在战场上捡到一辆“虎”式坦则完全是拜131号虎乘员组仓皇失措举止失当所赐,说到底还是五约翰国军队太走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