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天供暖季,总有市民反映供热达不到真正的舒适温度,这一次,有网友直接开门见山,要求标准提到21度!然而,青岛城市管理局的回应,却让不少人心头一凉——要改标准,没那么简单!到底是供热公司的问题,还是法规滞后?这个冬天,青岛人的温度之战又拉开了序幕。
1、
供热标准18度,到底够不够?
青岛供热季一到,关于温度标准的话题总能引发全城热议。青岛目前的供热条例规定供热达标温度下限为18℃,但这个达标温度真的能让人过个舒适的冬天吗?在一些寒冷的日子里,18度不过是“不冷不热”的水平,而21度才是大多数居民认可的温暖底线。
这位建议提标的网友指出,达标温度并不是供热公司服务的终极目标,而是服务的底线。为什么供热公司不能提供更高温度的暖气?一些供热公司可能直接拿达标温度当目标温度,一到达18度就不再努力,这对青岛市民来说根本算不上优质服务。18度的规定,是否该成为供热企业达标的借口?
2、
供热条例更新难在哪儿?
面对供热温度提标的呼声,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给出的回应耐人寻味,几乎等于宣告了短期内提标的困难重重。供热条例涉及建筑节能、旧管网承受度和居民可承受价格,这些问题都不是随便一句加温就能解决的。
城市管理局在回应中提到,供热标准是在“综合考虑了青岛的气候、人体舒适度和供热成本”的基础上制定的,温度设置为18度的目的是保持普遍达标,同时不至于让供热公司运营压力过大。
可见,“从18度到21度”的这几度温差,成了现实和法规之间的一道鸿沟。城市管理局表示“必要时按法定程序修改条例”,这话虽然稳妥,却让不少网友感叹,短期内可能还是得继续过18度的冬天。
3、
21度诉求背后,谁也不让步?
现行《青岛市供热条例》规定:室内供热温度不得低于18℃。青岛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温度标准的提高涉及建筑节能的覆盖情况、老旧管网的承受情况、供热成本及现行供热价格调整、居民承受程度等诸多因素,涉及建设、发改、财政等诸多部门,需要多部门密切配合,做好有关情况的分析论证,才能进行修改。规定已实行14年之久,相关部门对供热温度是否还能有进一步优化、调整的空间,值得期待。
▲供暖是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
从供热公司的立场看,18度作为达标线,确实是一个平衡居民需求和公司成本的温度。有些人认为,提高到21度势必会增加成本,不仅供热费会涨,供热企业的运营压力也会更大。
这次的供热21度诉求,不仅是居民对暖气温度的追求,也是对供热服务的更高要求。青岛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为供热标准支付的费用并不低,供热效果却总是无法满足需求。提标21度的呼声,不仅仅是希望供热公司加温度,更是期望供热行业提高整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