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2月的一天,正在司令部内观看作战地图的萧华,突然得知了一个惊天噩耗。

就在刚刚,警卫员慌慌张张的从外面跑了进来,当看到盯着地图、一脸专注的萧华时,他的脚步却猛地停了下来,只愣愣的站在原地。

良久之后,萧华终于从地图上抬起头来,看着呆立在原地,欲言又止的警卫员,他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卫员闻言不由得紧握了一下拳头,然后像下了很大的决心一样,向萧华说出了实情,就在几分钟之前,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传来了消息,他们的司令员被当地的大地主杀害,不仅如此,敌人还将尸体砍成了三段,挂在城门口示众!

听闻这个消息后,萧华当场气血翻涌,勃然大怒道:“派兵复仇,灭了他们!”

那么,这位被敌人杀害的军区司令是谁?杀害他的大地主又是什么来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令遇害

1938年12月14日,天刚蒙蒙亮,此时,八路军冀鲁边区的大多数村庄还处于沉睡中,尚未醒来。在一片混沌中,一支身穿八路军军装的队伍悄然出现在盐山县大赵村的村口。

看着不远处交错纵横的铁丝网、大大小小的壕沟,还有来来往往的巡查人员,八路军队伍中有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时,突然有人低声问道:“司令员,打还是不打?”

听到这个问题,被称作司令员的大汉短暂的沉默了一会儿。作为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的司令员,杨靖远对眼前的情景也十分的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前一天晚上,他将部队分成了三路,一路攻打云庄,一路攻打许官庄,而他则是带领着500人的队伍去攻打最为紧要的大赵村。

之所以说大赵村最为紧要,倒也不是因为这里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而是因为这里是大地主孙仲文的老巢所在,杨靖远此行的任务便是要除掉这个孙仲文这颗毒瘤。

为此,杨靖远十分认真的筹划了这一次作战任务,他将所有人马兵分三路,以求万无一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能够直取大赵村,杨靖远决定亲自带领一队人马抄近道,走小路,因为对小路的地形不熟悉,他们还专门找了一个当地人做向导。

但不巧的是,行动的那天夜里,大雾弥漫,连向导也在山间迷了路,带着一行人在山里转来转去,直到天快要亮了才将他们带到了目的地。此时,其余的两路人马已经成功完成了任务,但这也惊动了敌人,让他们加强了警戒。

面对眼前全副武装的大赵村,杨靖远还是坚定的下达了作战命令。随着一声枪响,双方迅速陷入了激烈的交战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枪林弹雨中,一颗子弹突然击中了正在指挥作战的杨靖远,只见他身体一僵,缓缓倒了下去,不远处的敌人看到杨靖远倒地,立刻集中了重火力,派人掩护着,将受伤的杨靖远抢回了据点内。

在大赵村据点内,大地主孙仲文居高临下的看着眼前这位奄奄一息的司令,心中充满了憎恨与得意。

为了一解心头之恨,他让人抬来铡刀,残忍的将杨靖远铡成了三段,铡完之后,孙仲文犹还觉得不解恨,又让人将杨靖远的头颅砍下来,挂在了城楼上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一代抗日英豪杨靖远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一年,他只有36岁。

来龙去脉

孙仲文之所以如此残忍的杀害了杨靖远,并不只是因为杨靖远想要除掉他,更因为他对杨靖远无比的憎恨。

在河北盐山县,孙仲文算得上一个响当当的“大人物”,作为当地有名的大地主,孙仲文家中良田无数,牛羊成群,手下的仆役更是成百上千,任谁提起,都要连连感叹一番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与巨额财富相对应的,却是他对当地老百姓的欺压无度和残酷剥削,除了满身血腥的大地主身份外,孙仲文还有一个更令人所不齿的身份,那就是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以后,国共两党便正式开始了二次合作,共举抗日大旗,但是这个合作的过程却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一帆风顺。尤其是蒋介石,在反共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脚步,明里暗里没少干过捅刀子的事情。

我党在立足陕北之后,便开始向其他地方开辟根据地,而蒋介石也是不甘示弱,选择在当地扶持一些反动地主与乡绅,破坏我党的革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河北盐山县,国民党集团扶持了大地主孙仲文,要他与我党对着干,而孙仲文也是干的十分卖力,屡屡破坏我党的工作开展。

面对这种局面,组织上决定派遣杨靖远到冀鲁边区去,支援党的建设,于是,在1938年的4月,杨靖远风尘仆仆的来到了这里,并在几个月后被任命为了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

杨靖远的到来对于冀鲁边区的同志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孙仲文来说可就未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靖远到了边区之后,积极在当地开展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一致爱戴与拥护,这就让孙仲文感到了莫大的威胁。

为了与八路军作对,孙仲文不仅经常派人扣押我军的工作人员与物资,到后来,甚至还让手下的民团,将机关枪架到了八路军的机关单位门口,以此要挟恐吓我军撤出盐山县。

面对孙仲文的种种恐吓与威胁,杨靖远没有被吓倒,并且出于维护抗日统一局面的考虑,他还三次前往大赵村与孙仲文进行谈判,希望能够说服他接受我军的主张,共同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面对我军的好言相劝,孙仲文却并不领情,铁了心的要和共产党作对到底,尤其是杨靖远第三次赶去大赵村与他谈判时,孙仲文的叵测居心更是暴露无遗。

当时,杨靖远只带了一个警卫员前往,到了孙府后,反复劝说,但孙仲文就是丝毫不为所动,说到最后,自知理亏的孙仲文恼羞成怒,直接一拍桌子,瞬间从后堂蹿出十几个家丁,将杨靖远与警卫员团团围住。

情急之下,杨靖远伸手拔枪,用枪恶狠狠的指着孙仲文的脑袋,扬言要打死他,吓得家丁们不敢轻举妄动,这才算脱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此一事后,孙仲文对杨靖远更加的恨之入骨,而杨靖远也已经明白孙仲文是死不悔改了,于是便向上级提出申请,带兵除去这个败类。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知道,由于突发意外,杨靖远落到了孙仲文手中,而孙仲文对这个八路军司令早就恨得牙根痒痒,抓住之后,不仅用铡刀将他铡成了三段,还把杨靖远的头颅挂在城门楼上示众,并威胁不许人收尸。

孙仲文自以为除去了心头大患,可以高枕无忧了,殊不知,他的末日即将来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派兵复仇

杨靖远被孙仲文残忍杀害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盐山县,没过几天,就传到了八路军东进纵队司令员萧华的耳朵里。

作为杨靖远的上级,萧华对杨靖远的牺牲感到了莫大的震惊与悲伤,同时也对敌人的心狠手辣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他当即便决定集合队伍,向盐山县进发,发誓一定要除掉孙仲文,为杨靖远报仇。

1939年1月2日凌晨,萧华所部向孙仲文的老巢大赵村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我军的迅猛攻势下,孙仲文的民团武装很快就被全歼,而孙仲文本人也在交火中被我军击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灭了孙仲文之后,冀鲁边区为牺牲的杨靖远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安葬那天,整个盐山县的老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悼念杨司令,不少村民披麻戴孝、嚎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咒骂“天杀的孙仲文”,甚至还有人因为悲伤过度直接哭晕了过去。

除了群众的悼念外,组织上也为杨靖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东进纵队司令萧华亲自出席了大会,并怀着沉痛的心情为杨靖远撰写了两副挽联,其中一副写的是“抗战方兴竟在盐山留遗恨,建国未艾空对鬲水吊英魂”,其中的真情实意可见一斑。

在两幅挽联之外,萧华还深情的向人们介绍了杨靖远的生平事迹,在他那低沉的嗓音下,一幅英雄的画卷在人们的面前缓缓铺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靖远出生于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是辽宁沈阳人,他天资聪颖,少年时期便怀有大志,在17岁时就考入了中医专科学校,抱着一颗悬壶济世的心,杨靖远在毕业后就留在了家乡,四处行医。

然而,就和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一样,渐渐的,杨靖远发现行医治病只能拯救一个人身体,却救不了一个人麻木愚昧的思想,更救不了这个千疮百孔的国家。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杨靖远毅然决然的做出了弃医从军的决定,报考了东北军的奉天讲武堂。然而等真正踏入军校后,杨靖远才发现,东北军内部也是勾心斗角、乌烟瘴气,并不是他所追求的革命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抱着失望的心情,杨靖远在毕业后并没有去从军,而是到了大学去当校医,之后又去了兵工厂做工,正是在这时,杨靖远结识了我党的地下党员,并受其影响,正式的加入了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也就是在杨靖远正式入党的这一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了,看着沦陷的故土和饱受欺凌的老百姓,杨靖远怒火满腔,于是,他当即就联系了8名热血青年,几个人联手用炸药炸死了数名侵华日军。之后,在全城通缉下,杨靖远不得不离开故土,远赴他乡抗日。

1938年,已经在战场上几度生死的杨靖远被上级调往了冀鲁边区工作,一到地方,杨靖远便立刻开展群众工作,他挨家挨户的走访当地的群众,倾听他们的苦难,为他们解决问题,在短短数个月的时间内,杨靖远就走遍了周围的几个县城,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一致拥护与爱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杨靖远曾经说过“不打败日寇绝不剃须”,所以他总是留着一脸的大胡子,老百姓们也因此亲切的称呼他为“杨胡子”。

即便是在多年以后,杨靖远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始终流传着他的传说,老人们一提起杨靖远总是满怀敬意与深情,激动的似乎要落下泪来。

而杨靖远之所以能被老百姓铭记于心,始终念念不忘,其实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他从始至终都深爱着这片土地与土地上的人民,正因为有无数像杨靖远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能拥有如今的和平生活,才能够自由的奔跑于阳光之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区司令被大地主砍成三段的故事,屏幕前的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参考资料:

1.杨靖远:百度百科

2.萧华:百度百科

3.沧州党史网:为国捐躯的行署专员杨靖远

4.河北机关党建网:【党史故事】杨靖远:不计生死的革命者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杨靖远:“不打败日寇不割髯!”

注:文章中出现的人物对话皆为作者根据史实资料和当时的情景合理设计的,不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