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乐乐、张瑞博、王守东、陈伟、余逸成、朱联国、贾洪泉、郑迎、卢菁九位幸运听众获得高价值的提问奖品《重写晚明史》《三才图会》《王圻传》(11月出版)
【导读】10月26日下午,文汇讲堂169-5期"上海6000年(全称为上海文明探源工程:贯古通今向未来 上海6000年)",在闵行区华漕镇王圻故里·赵家村鹿鸣影苑举办,主题为《史学大家王圻与隐逸士人陈继儒——晚明上海士人的民本思想与创新开放》。上海文史馆馆员熊月之担任主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古代室主任叶舟、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主任凌利中应邀对话。现场100余名观众中15位参与互动。央视频、文汇报视频号、喜马拉雅、方志上海、今日闵行视频号现场直播。
本期讲座由文汇报社、上海博物馆、上海地方志办公室联合主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协办。文汇讲堂和上海滩大讲堂双冠名,承办方为上海通志馆、闵行区华漕镇政府。
现经整理分主讲、圆桌对话、互动上下四篇刊发,其中互动下含有精彩瞬间和自测题。此为互动下,含精彩瞬间和自测题。
关于上海书画
元代上海画家群的多元创新,是董其昌画风源头之一
文旅业企业主王守东:上海博物馆东馆的数字馆里,有董其昌的画作。画风飘逸又空濛,宛如人在画中又随时能脱离,线条险峻中有柔和,常说,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是家境、成长还是文化碰撞,造成了他既抽象又有禅意的画风?
凌利中:您的问题颇具探讨价值,里面有很复杂的因素。
我们从两点看,一方面,这实为一种创新之举,艺术史中可寻觅此类方向,与董其昌见多识广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王圻与陈继儒常提及的乡贤概念,可直接关联至元代上海画家群体。元代上海画家有两个特点,首先是文徵明所言元代的松江"聚天下士",因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才子们避兵乱而至此,比如陶宗仪、杨维祯等。
徐渭《墨葡萄图》
其次,涌现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书画家。例如,众所周知徐渭是画墨葡萄的名家,而"墨葡萄"的创始人是温日观,他是上海松江人。又如徐汇区的张中,为元代"墨花墨禽"画派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他影响了吴门画派如沈周、唐寅等。元末明初以降,上海画家的风格从不局限于一种画风。元代以人文水墨为主流,而任仁发继续画北宋宫廷风格的工笔设色,张中则继创水墨写意,因此,多种画风并存于上海画家之作品中。再如明初的嘉定画家马愈,是吴门画派先驱之一,而其父马轼则为明朝宫廷画家。可知当时即使是父子二人,画风方向亦迥异,勿论无血缘关系的其他画家。
元代"墨花墨禽"画派的两位创始人之一张中《枯荷鸳鸯图》(左);《山水图》(右)
明朝宫廷画家马轼《归去来兮图》;下图:其子、吴门画派先驱之一马愈《畿甸观风图》,父子风格迥异
陈继儒与董其昌在鉴藏古代书画实物时,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董其昌早期研究宋人画作,后亦遭遇困惑,用今天的话表述,自然界的真山真水,即使给予数万年的时间亦难以全部描绘。董氏从宋人画作至元代画作,尤其是对黄公望的思索,这个超越过程以及实践上的突破过程颇为复杂,但在董其昌这里,呈现了一种理性的思考,也显示其超越其时代的一种历史观。
《三才图会》中云间九峰地景描绘与明中后期出版社兴盛有关
同济博士生卢菁:《三才图会》中描绘了吴淞江、云间九峰、三泖等上海地景,这些插图式山水画与松江画派山水画在构图、章法等的异同点有哪些?为何云间九峰、三泖的地景能孕育出如此多的优秀文人?
凌利中:尽管两者均以地理特征为描绘对象,但其表现手法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董其昌与黄公望所绘的九峰三泖,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笔法个性风格。王圻所著的《三才图会》不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出版业的商业兴盛、市民阶层的消费能力提升以及教育的普及,还体现了当时图画类作品的多样化,如画稿、画谱的大量涌现。在山水画方面,作品往往倾向于概括性特征的表达,例如在描绘西湖的山峰时,会采用一种图案化、程式化的表现手法。
《三才图会》内容广泛,涵盖了象棋等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上海江南文化历史中,此类图谱已有悠久传统,海派文化正是在江南文化的基础上,加上中西交汇孕育而出。今日探讨上海六千年历史,尤其是上海的人文两千年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了此类大型书籍的出现。
上海历代书画人文示意图局部(凌利中策划)
九峰三泖既是艺术家桃花源,亦为创作高频景
九峰三泖之所以成为艺术家的钟爱之地,实与太湖流域绘画史的发展密切相关。北宋之前,文化中心位于北方,随着南迁,尤其是苏东坡开创文人画之后,太湖流域的湖州赵孟頫、上海董其昌等人的出现,标志着一方水土孕育了一方人才。九峰三泖在明初之前,夏原吉改造黄浦江之前,山水之美,适宜世家大族隐居。黄公望的祖先陆龟蒙、陶宗仪的祖先陶渊明,以及孙大雅为孙权四弟孙匡后裔,这些文化精英,个个都是"高富帅"。《有余闲图》画的是青浦的杜蒙,乃睢阳五老杜衍之后代,上海朱氏家族亦同出睢阳五老之一朱贯一脉,大体上均源自这样的文化传承。
《曲水园图卷》三段示意图,全长1.42米 上海博物馆藏
《上海历代书画人文示意图》上标注的画作《曲水园图卷》,是目前发现最早描绘黄浦江的作品,所画为闵行马桥的董宜阳(董其昌叔伯)宅园,此画作意义重大,这也是董其昌的出生地,他占籍华亭,可能是因为那里科考名额较多。《淀湖送别图卷》这张画作的重要性在于,淀山史称九峰之祖,此画描绘了淀山湖至黄浦江水系形成之前,九峰三泖一带曾是文人士大夫理想的桃花源,且税收较低,适宜世家大族居住,因此黄公望对此地情有独钟。元四家之一倪瓒到上海非要住在"高富帅"官宦文艺世家的曹知白园居,而该地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收藏传统。
董其昌与陈继儒人生道路不同,但互有心灵寄托
董其昌在京城画的《燕吴八景》
图书馆馆员李宇(线上):陈继儒和董其昌在书画创作特征上有对方的影子吗?
凌利中:陈继儒与董其昌年龄相差3岁,董其昌在人际交往中结识了数百人,若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者,非陈继儒莫属。
在书画艺术领域,董其昌无疑占据了一定的高度,陈继儒虽亦擅长绘画,但更多以文人学者的身份出现,未形成独立的书画流派。董其昌对陈继儒充满敬佩,虽人生道路不同,但两人性格互补友谊坚贞。在官场得意或失意之时,董其昌常常思念陈继儒。例如,在北京绘制几幅风景画《燕吴八景》后,他便立即联想到隐于九峰三泖的陈继儒此时此刻的活动,这种心灵上的寄托,将陈继儒视为其人生知己。此外,在绘画观点和理论方面,两人持有共同的见解。若深入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将能引出更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于《三才图会》
《三才图会》包罗万象,是知识大爆炸和出版业繁荣共同造就
工程师阙之玫:《三才图会》为百科类图集,按理说需由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分别编辑。主要是由王圻主编,还是其儿子完成?能否通过现代技术对其画风分析、解构来判断其作者是否为多人?历史典籍中有否有相关证明?
叶舟:正如您所说,王圻是《三才图会》的编者,其子王思义更擅长绘画,所以是共同编著。我之前已经探讨过,该时期正处于知识爆炸的阶段,这一现象背后是知识市场的蓬勃发展,图书市场、文化市场以及出版业的繁荣共同促进了该书的诞生。书中包含众多插图,其背后是版刻技术的高度发展,正是这一技术的繁荣才使得这些插图得以形成。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少听众有记笔记的好习惯
在讨论之前,我们已经探讨了该书产生的原因。这一时期,人们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与理解,可以获取大量知识。而王圻,是一位精力充沛,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对这些知识进行了总结与编纂。《三才图会》中有许多知识源自外部,例如地球是圆的的思想,以及引用的《坤舆万国全图》,均来自利玛窦。再例如书中有各种各样工艺、山、水、动植物的草图,很多来源于另一位主编王思义,即王圻之子,王圻本人也通过亲身实践进行考察,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而且,明代后期图书市场的繁荣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书籍,从而帮助他完成了该书的编纂。
《三才图会》已经收录了《坤舆万国全图》
我们之前提到,该时期是一个总结性的时代。其实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比较,法国在启蒙思想时期,曾经涌现了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尽管时代背景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发现,上海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百科全书式的专家,其实和"百科全书派"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从这一点来看,我们也就可以理解,王圻以及《三才图会》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
《三才图会》由金陵书房刻印,湖州商人售卖,清代依然流行
林芸(左),贾洪泉(右)
工程行业从业人员林芸:《三才图会》有无收录江南地方当时的技术发明?
叶舟:在《三才图会》中,众多工艺图样得以展现,例如,与之同时代的另一部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天工开物》中,收录了大量反映中国传统工业技术的插图,而经过学术考证,我们可以发现《天工开物》中诸多插图的重要来源之一即为《三才图会》。
咨询行业从业者贾洪泉:《三才图会》这种书在当时能卖多少?一般收入的学子能否买得起?他们能否像当代人那样容易得学到各种知识?
叶舟: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清代著名学者陆陇其在其日记中,记载了湖州书商驾着书船,将《三才图会》运至他家门口销售。此时,王圻已辞世很久了,这就说明,《三才图会》应该在当时是书商极力推销的畅销书。
扫码测一测,对晚明知识了解多少?出题者:李念 夏知雨 技术:汪爱平 封面:杨颖
另外,《三才图会》的出版商是金陵"吴云轩",吴云轩坐落在南京三山街,当时这里云集了大量商业刻书机构,可见,《三才图会》的出版行为显然带有商业考量。《三才图会》是王圻刻印次数最多的著作。进入清代,该书的流行程度显著提升,比如来自徽州的大书商,著名的"四大元宝"中的"大元宝"黄晟就刻过《三才图会》。他们之所以重视此书,主要基于其商业价值和市场流通性。所以,随着知识的市场化,有很多读书人得以接触并使用《三才图会》中的知识资源。
整理:李念 康子龙 金梦
【精彩瞬间】
1.本次讲座提供了半个研学,约70位听友领略了王圻故里所在的闵行华漕镇赵家村的"城野无界"风貌,图为听友陈俏梅等所拍乡景与参观场景
2.部分听友开讲前在鹿鸣影苑与嘉宾合影,留下难忘的"王圻时刻"
3.主持人顾文俊介绍本期讲座与前一期的徐光启专题是姊妹篇
4.凌利中一直传播上海千年人文史,现场讲解《淀山湖送别图》
5.华漕镇委员李晴评选优秀提问奖,同时邀请大家关注华漕的国际化未来
6.本期讲座来自三个学校的五位中学生与三位嘉宾合影
7.现场九位提问者获得优秀提问奖书籍奖励
8.开场前,全场听友在座位上拍下全家福
9.不要错过,听友在背景版前与两位上海先贤王圻、陈继儒同框
10.机会难得,听友做了功课来问凌利中
作者:凌利中 叶舟
文:凌利中 叶舟 图:现场 周文强 其余夏知雨整理自网络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