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前两天,王冬龄先生书法个展在天津开展,展览的座谈会也同步举办,高朋满座,高谈阔论。发言稿整理出来,快速读过,忽念先贤“金圣叹”评书之举,遂效颦谐名“津甚叹”,欲一评诸高人高论——不亦快哉!
本文点评王冬龄天津书法大展的座谈会发言,全部来自如下公号链接。
说明。
一,不是所有的座谈会发言都点评,但是绝大多数都点评了。
二,没有被点评的发言实在没有什么点评的必要。,遂作罢!
三,点评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张公者表示,此展览最重要的价值是显示了中国古典艺术对于今天和未来之可能性。今天书法界更多强调的是艺术中的“术”,忽略了“艺”,王老师有“术”的基础,但更主要的是突显了“艺”。
津甚叹评:张公者的马屁拍到完全不到位,拍马蹄上了!难道他不知道有两个这样的成语——不学无术,艺成而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彦湖提出,王老师作品的最重要意义一定会是“乱书”,其他全部工作都是铺垫。王老师秉持的是精英文化的传统,精英文化的特点就是历史性与前瞻性的完美结合,有内在的理法。
津甚叹评:简单梳理下刘教授的逻辑:乱书是——精英文化的传统,是——历史性与前瞻性的完美结合,是——有内在的理法!
也就是:乱书——是有内在的理法!那,刘彦胡教授,这还能叫——乱书?!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林海钟认为,书法的笔法源于草书,或者说草书之意诞生了书法之法,因而不同于别国文字的形态意韵,成为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艺术形式。王老师精于草书,贯通笔法,几十年精进勤作,境界早已通神,笔下流出千年的故事。
津甚叹评:对于一位国画教授如此谈论书法,
我只能——深表遗憾!并提出严重抗议!
浙江大学教授江弱水谈到,我们对王老师笔下这样的当代作品缺乏真正有价值的批评,还在概念之间游走。艺术界对于艺术现象的解释不够有力,我们呼唤一种具体和精细的批评。
津甚叹评:弱水教授,我只想弱弱的借你的名字问一句:弱水三千,能否只取一句具体和精细的批评,讲给我们听听行吗?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刘灿铭提出,王老师对当代书法的贡献是借古开新。王老师的根子在江苏,他的线条非常江南化,温润而不燥。他的内核还是文人式的。
津甚叹评:刘灿铭先生确实是一位合格而非常称职的江苏省书协秘书长,生拉硬拽,怎样都要扯到江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诗岩表示,王老师的作品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怎么解决艺术中各种美学因素的冲突,这要求我们有面对挫败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只有“拨乱反正”后的“正”,才有真正的价值。
津甚叹评:周教授确实勇气可嘉!竟敢当着王冬龄先生的面提出要对他的“乱书”实行——拔乱反正!这要给周教授点赞!
《中国书法》杂志社主编朱培尔指出,王老师的书法是在传统上出新,也是对传统书法形式的解构。书法界的保守最主要是缺乏自信,怕现代文化的干扰。但传统和现代却是王老师作品的两面。
津甚叹评:完全赞同朱培尔先生的结论:传统和现代确是王老师作品的两面。但是——两面都不讨好!
《诗书画》杂志和《现象》丛刊主编寒碧指出,王冬龄先生六十余年的创作实践从入古开新到非阡非陌,循环往复不断突围,生机勃勃自由自在,全面呈现了一位书法家、艺术家的历史文化承担,现实关切要领,未来开放可能。所以对于“乱书”,最好不去定义。不必理论前导,无需专家论证,只达其性情,只任其可能。天津的地域文化性格一直被遮蔽或误会,所谓“传统”“保守”乃至“落后”,这种评价假使不属游谈无根,也是浅表肤泛的,缺乏史家眼光的,事实上这个地方到明代才置镇屯军,当时叫“海津镇”,从“海津镇”到“天津市”,算下来也就六百年,应该说根本没有很沉重的历史包袱。从古典文脉的源流上说,它并不是自给自足的,应该是江淮文化的衍绪,第一波就是浙江,查慎行、厉樊榭、杭世骏,杭世骏《道古堂集》就讲过此地“人文不振”,说白了就是没啥“传统”。第二波是安徽,吴汝纶、姚竹山、范肯堂,这是后期桐城派的重要人物,使古典文运稍振,勉强可称“传统”,但是速华急萎,没有落地生根。原因很简单,历时太短暂,社会转型了,变局太大了。所以重要的是第三波,准确地说是另一波,就是王冬龄这个展览上的那几位,严几道、严范孙、梁启超直到张伯苓,是这些人引领着津门文运,转移了方向风会,乃至奠定了近代性格,甚至逼近了现代文明。这时的天津城,与上海同步调,属南北比肩,并无多大差距。我们只是抱憾,天津这种很先进的历史文化性格并没有像上海那样提炼分明,这个原因太复杂了,可能和北洋系的占据有关系,肯定是绕不开的一段历史,夹缠着说不清的某些人物,比如李鸿章、袁世凯、徐世昌,史学界争论那么多,就因为“定义”或“定性”太强迫。但不管怎么说,天津历史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先进性是明摆着的,无论如何也抹煞不掉,应该深入挖掘,展开细心研究,进而损益分寸,把它提炼岀来。
津甚叹评:作为本次展览座谈的学术主持,寒碧先生的发言整理文字是其他人的数倍还长,确实是有当仁不让的风格!
读完寒碧先生这段话,我第一感觉就是:寒碧先生一定是特别想与天津的市委书记或宣传部长聊聊天,但苦于没机会,于是借此而发泄一下!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展览学术主持范景中认为,王老师的作品需要回到一个更大的场域来讨论,即从艺术与文明的角度来讨论。在书法史上,赵孟頫、董其昌的艺术都令当世为之赞叹,引领了时代,也就是优秀的文化取代了落后的文化。这说明民族没有高低之分,但是文化有雅俗之别。王老师近些年在国内外举办的展览都引起了轰动,充分证明了他的作品对于今天人类文明的意义,即王老师的艺术是如今中国优秀文化与文明的一种代表。
津甚叹评:范大教授,如果需要回到一个更大的场域来讨论王冬龄的书法,我们是不是先回到书法再说?
如果按您的语境来理解您将王冬龄与赵孟頫,董其昌比,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现在的中国合赵董时代一样,已经被西方外族给统冶了?!改朝换代了!?
中国文联副主席、本次展览总策划许江指出,王冬龄先生继承了林散之、沙孟海、陆维钊等老师的文脉,尤其是弘扬了林散之先生主张的隶书三法,所作大字三分慷慨,七分霸悍,生意盎然,在彰显“可象”“散”“空”等传统美学精神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具有生活性、日常性和时代性的书写特征。
津甚叹评:许江先生的发言可以其发言中的三个词以概之——“可象”“散”“空”。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本次展览策展人邱志杰说道,王老师六十余年的实践,使他成为枢纽中的枢纽,是传统与当代书法的沟通者。在此意义上,他是当代书法的担当者。天津的文化性格的本质是开放包容,天津有码头,有市井文化,是现代中国的实验场。这个时候,王老师的展览出现在天津,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的天津文化形成的强有力的催化剂。
津甚叹评:脱口秀有一句很流行的梗:宇宙的尽头是铁岭!邱教授的创造出一句新的书法脱口秀——书法的码头是天津!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孙周兴教授认为,“乱书”是语义—语法解构策略,是要突破语义上的“识别之看”,甚至也要突破形式变革。“乱书”更是行动的艺术,指向不可还原的生命意义——艺术是创造奇异生活的行动。冬龄先生做到了,他是一位率真的年轻的艺术革命者。
津甚叹评:孙周兴教授这段发言完全运用了他再发言中所讲到的:“语义——语法解构策略”!这么短的发言,竟然可以做到没有一句在语义与语法是基本完整的!确实是极致的——解构!佩服至极!
书法家张旭光提出,王老师的作品综合了书家的书写、画家的立场和视觉艺术的表达。如果不能表达当代人的情感,书法就死亡了,所以在当代书法的探索中,艺术家应该充当冲锋号,而非熄灯号。
津甚叹评:旭光先生,冲锋号还是让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去吹比较合适吧!王冬龄先生今年已经80高龄了!尚能饭否?!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斯舜威认为,王冬龄老师是一位复合型的当代艺术家,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书家。这些年王老师最引人瞩目的实践是“乱书”,但是目前的艺术批评并没有跟上这种探索,还停留在看图识字的层面。
津甚叹评:斯先生,艺术批评没跟上王老师乱书的原因有可能如你所说是看不懂,但更大可能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不您老人家先跟上看看?!
策展人张颂仁以为,冬龄先生在大草基础上,把草书推演至极致,成为罗织“全部”的字的“乱书”,可以说是文明的重新创造。从无象的浑沌中创造,即使掌握“全部”,也不可能先有成见,而必须有如天地四时,要在无心之际、在游戏之中,一次次地发明世界万物。
津甚叹评:做为策展人,将本次由他策展的展览推到了“文明的重新创造”这样的高度,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冬龄先生听完这段发言后是否: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艺术批评家杜志刚认为,王老师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场景中将会以“乱书”被记载下来。王老师书法的当代性和先锋性,就体现在解构上。当一种观念确立以后,其方法必须随之而变,解读王老师的作品,最关键的是找到合适的阐释通道。
津甚叹评:杜先生找到了解读王老师的作品合适的阐释通道吗?如果找到了,愿闻其详,如果没找到,那还是请闭嘴!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万木春表示,在面对王老师的作品时,我们不要被既有的美术史、书法史观念所束缚,而是应该用我们的直接经验去感受。对王老师书法艺术的解释面临的最大矛盾,是我们的个人经验与大的历史叙事、理论话语的矛盾。
津甚叹评:万教授对王老师的作品直接经验感受,其实就两个字——矛盾!四个字——最大矛盾!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分享道,这次编辑出版王冬龄老师的“乱书”作品集《飞花散雪》,每一件“乱书”作品都做了释文,也是在向读者传递一个信息,“乱书”不是乱写,它依然有内容,有草法,有一气呵成的书写过程,传统书法核心要素一个都没有丢失。
津甚叹评:传统书法核心要素一个都没有丢失?那怎么我们看不到一个?不会是王大师会魔术,变帽子戏法变没了吧?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皇帝的新装!
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童亚辉指出,王老师的书法与传统的书法不同,也和一般的当代艺术不同,他的思想根源是道家的,体现了一种有形与无形、有名与无名的思辨精神。他的作品体现了当代书法的特征:思想性、书写性、系统性。
津甚叹评:既然“王老师的书法与传统的书法不同,也和一般的当代艺术不同”那又如何能做到“他的作品体现了当代书法的特征?”,道家的精神是要“圆”的回来!看来童主席不会打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