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对于长春的国民党部对来说显得格外难熬。东北地区战场上国民党部队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乐观,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在东北野战军的攻势下节节败退,只能退守几个重要的大城市,长春就是这样被合围住的一座孤城。此时的长春城就像钱钟书笔下的围城那样:城里的想出去,城外的想进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春之围

从1945年到1946年,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面是国民党军队在国内战场上仅有的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光。

1946年后随着中国国内战场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军队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再像之前那样搞全面进攻。于是他们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试图通过控制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来巩固其地位,并压制共产党的力量。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东北战场,人民解放军经过1947年夏、秋、冬三次大规模攻势作战,取得了显著的战果。这些攻势作战共歼国民党军38.8万余人,解放区的面积也扩大了30.7万平方千米。到了1948年8月,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103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东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已经被分割在长春、锦州以及沈阳这几个大城市里。此时,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统率着新编的第七军、第六十军以及数量可观的地方保安部队,总兵力大约十万之众,部署于长春,意图通过坚守此地,牵制住东北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阻止他们南下参与其他战场的战斗。

长春历史悠久,城墙坚固又有重兵把守,如果要强攻对于解放军来说也是会有较大的伤亡。对长春城围而不攻是个好办法,在解放军的包围下长春城已经只能看着空投进行补给过日子,但是长春的国民党军队毕竟牵制着大量的解放军部队,如果早日解决长春,围城的解放军就可以腾出手来南下支援兄弟部队打锦州和沈阳。那么怎么才能最小代价打进长春城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滇军起义,致命一击

长春被围成为了一座古城,这也意味着他没有了补给。虽然蒋介石政府调集空军力量进行投送,但是毕竟是杯水车薪,有的空投补给甚至投到了解放军阵地。

作为副总司令的郑洞国肯定饿不着,但是长春城中的普通士兵们可就是有上顿没下顿。长春城中的国民党军队有当年远征军一部分扩充来的(新七军),也有曾经的地方军阀部队(滇军第六十军),在困境之中不同派系军队的矛盾也变得突出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城中城外僵持阶段,有两个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位是张冲。张冲此时已经告别了军人生活,但是他还有一个身份在长春战场上格外有用,那就是他曾经是滇军第六十军一八四师的老师长,也是现在国民党第五十军军长曾泽生的老长官,他的话不仅对曾泽生不仅有影像,就是整个第六十军对这位滇军名宿也肃然起敬。

也正是因为张冲在滇军中的地位不凡,张冲在1947年被任命为东北野战军高级参议和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务,专门来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统战工作。面对自己的当年的老部队第六十军,张冲当然不想他们沉沦苦海走向误途,于是自然想尽办法想要把他们拉回正道之上。在1948年长春城被围之后,张冲想尽办法强化宣传攻势,他自己写了一首小诗和自己的照片一起通过宣传弹打进长春城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张冲的努力之下,位于长春城外围的第六十军一八四师率先起义,之后终于认清局势的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痛下决心,带领部队起义。第六十军的起义极大的打击了长春城中的国民党守军的顽固气焰,而这支部队在几年之后的朝鲜战场上也演绎了另外一篇传奇。

众叛亲离,大势已去

滇军第六十军的临阵起义给了国民党军队致命一击,但是真正将国民党军队引领上真正失败的是其嫡系新编第七军。第七军的军长李鸿是国民党军中黄埔五期出身的嫡系将领,早年间他是税警总团出身,抗日战争期间持枪上阵,杀敌无数。1941年李鸿所在税警总团部队改编成为第三十八师,成为了中国远征军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李鸿对于国民党继续进行内战的行为也颇为无奈,但是作为一名经过战争锤炼的职业军人,他还是走上战场和解放军作战。到1948年东北战场的 局势对于国民党军队来说已经是穷途末路,不想再继续打仗的想法在李鸿心中更加强烈。在滇军第六十军起义之后,李鸿也认识到再坚持下去毫无意义只是负隅顽抗等死而已。于是在10月19日李鸿带领部队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而作为副总司令的郑洞国也在军队的裹挟之下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春战役的胜利为后来解放战争后半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大城市攻坚战强攻的难度比较大,上兵伐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自然为上选,长春之战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齐备,焉有不胜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