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是华北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一年,在日寇的数次大规模的“围剿”下,我根据地军民损失惨重,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一二九师新编第十旅旅长兼太行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范子侠、129师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山西青年决死三纵队副司令员郭国言等大批著名将领牺牲。除了这些指挥部队驰骋疆场的战将外,这一年在华北抗日根据地还有一位用笔当武器,被朱老总赞誉为“一份报纸顶一发炮弹”的文将血撒太行,他就是《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社长何云。
何云烈士
初涉革命开展反帝爱国运动
何云,原名朱士翘,笔名何文、王再然、再儒、露蒂,1905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朱巷乡朱胜村。1923年秋,何云从绍兴省立第五师范毕业,先后到上虞贻福小学、春晖中学附小、县立中山小学任教。1926年春,共产党员叶天底领导上虞农运和学生运动,何云积极参与。
同年冬,他认识了同校教师、中共党员钱念先。在钱念先带动下,贻福小学率先创办农民夜校,每日晚饭后,何云召集附近农民,传授文化知识,向农民讲解农民贫穷的根源,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向土豪劣绅、封建地主作斗争。同年12月19日,在中共党员叶天底的主持下,国民党上虞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县城丰惠镇秘密召开,会上成立了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何云与同校教师钱念先参加了这次大会,会后成立了第七区第二区分部委员会,何云当选为区分部委员。”
叶天底写给大哥的遗书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隐藏在县党部内的国民党右派势力纠集土豪劣绅煽动南乡十九都地痞势力,进城攻打以叶天底为首的国民党上虞临时县党部,制造了“四一五”流血事件。事后,国民党右派势力加紧“清党"活动,不少同志被捕,白色恐怖笼罩着上虞城。为避国民党反动派的逼害,何云离开故乡,孤身到了上海。
1930年8月何云东渡日本,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系学习,后转入铁道传习所。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停学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1931年12月,上海文化界反帝抗目联盟成立,何云加入这一组织。不久,《中国论坛》杂志在上海出版,何云当了编辑,协助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反帝联盟工作。1932年由刘芝明介绍,何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3月,上海国民御侮自救会成立,何云担任宣传部长。由于亲自参与组织“五一”大游行,6月初,何云被上海宪兵司令部逮捕,随即转押南京宪兵司令部。在监狱里,何云和陶铸同被判无期徒刑,住在一间监牢内。
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何云在党的营救下结束了囚徒生活,获得自由。出狱不久,党组织派他到南京《金陵日报》工作。1938年1月,党中央决定创建《新华日报》,何云被调往武汉参加出版《新华日报》的筹备工作。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何云任国际新闻栏的编辑。
新华日报创刊号
1938年10月,日寇占领了武汉,我党驻武汉办事处和《新华日报》于武汉失守前一起随国民党政府迁到了四川重庆。何云奉党的指示,带领(新华日报》总馆派出的一行15人离开武汉直奔西安,去创办《新华日报》西北版。但遭到国民党阻挠。这时,恰逢朱德总司令经西安去延安参加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何云采访朱总司令,写了《朱德总指挥谈三期抗战与争取华北抗战胜利》的文章。采访中,何云向朱德总司令汇报了西安国民党当局不让办报的事,朱老总很风趣地说:
“如果他们不欢迎你们,华北军民欢迎你们。在诺大的太行山区,只有一两张油印石印小报,字体又小又模糊,看它的时候还得戴老花眼镜真费劲!”
时隔几天,周恩来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先后路过西安去延安开会,得知此事,彭德怀找时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主任林伯渠说:“他们就不让西北出版,人员和机器就都给我,我到太行山去出版。”周恩来和彭德怀副总司令到延安后,把想在太行山出版华北版的事报告了中央。党的六中全会作出决定:委任何云去太行负责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
《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号
经历重重磨难,1939年元旦,新华日报》华北版创刊。经过一年办报,华北版《新华日报》在敌后的影响和作用日益增大,受到国内抗日军民的信赖和珍爱、支持,还得到国外的关注,美国的《今日中国》杂志、莫斯科外交人民委员会都长期订阅该报。使该报成为抗战期间有力的新闻媒介。朱德总司令曾这样说:华北版《新华日报》,“一张顶一发炮弹,而且天天和日寇作战。”
坚持敌后办报血撒太行
1942年新年刚过,从2月3日起,调集1万多人的兵力,对我太行山区根据地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奔袭。我军与敌鏖战月余,将敌全部赶回城里。5月19日,敌又从同浦、石太、平汉等铁路线据点,纠集两个师团和一个混成旅伪军共3万多兵力,出动飞机多架,向我太行山北侧和南侧地区进行所谓“铁壁合围”、“篦梳式”的疯狂大扫荡。5月23日,日寇开始向辽县、武安、偏城袭击合围,来势凶猛。26日,敌人以6000多兵力,从西、北、南3面形成一个以艾铺为中心的合围圈。
1942年冬,《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在涉县桃城村
为了抗击敌人的疯狂“扫荡”,适应游击战争的需要,何云将报社临时编成两个连队,对外总称八路军教导队,他任队长,林火任指导员。25日凌晨,八路军总部从麻田、大林口出发,何云奉命带领200多人的队伍,,在一个警卫排的掩护下从报馆住地山庄出发,与总部一齐向游击根据地附近的庄子岭、寺子沟转移。何云带着教导大队,经过一路急行军,在上午10时左右,顺利到达寺子沟。这时,总部的队伍还没过来,何云让报社同志休息,等待总部消息,待命行动。
直到第二天午后,八路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罗瑞卿领着总部司、政机关大队人马,突出敌人包围圈来到这里休息。
罗瑞卿大将
第2天拂晓,报社跟随罗瑞卿率领的司政大队人马向东南方向转移,走了3个多小时,发现前面山下有很多敌人,罗瑞卿当机立断,命令全体人马分几路,分头向西突围转移。报社经过讨论,决定分成3路:
一路由何云率领少数编辑、电务、印刷工人组织轻袭小分队,随罗主任突围转移到冀北继续出油印小报;另一路采编、印刷,少数记者由陈克寒、林火带队随七七一团突围到太南采访;最后余下人员包括吴青等女同志,由史纪言带领就地分散隐蔽和老乡们一起打游击。
何云带着准备出油印报的小分队突围,由于敌人封锁很严,几次突围没有成功,只好退回庄子岭西山沟树下隐蔽。天黑时,敌人投掷燃烧弹,山坡上干草被燃烧起来,部队一边灭火,一边继续突围,大部分同志突出了包围圈,何云和编辑、电务科等十几位同志还是没有冲出重围。
天亮后日寇以密集的队形进行梳式的搜山,何云带着四五个同志突围到辽东县东南大小羊角村附近时,被山上的敌人发现。敌人向他们疯狂射击。何云腿部被敌人子弹打中,昏倒在地。离他不远,编辑王默罄、相复兴、何云的警卫员王保林也都负了重伤,不能行动。敌人退后,医生上来抢救,何云睁开无力的眼睛对他说:“我的伤不重,快去抢救倒在前面的同志。”等医生检视完其他伤员返回看望何云时,他已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心脏已停止跳动。
何云烈士墓
噩耗传来,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沉痛地说:“实在可惜啊!一武(指左权)一文(指何云)两员大将为国捐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