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宗室

宗室叛乱是古代无法根除的弊端,历代都有宗室叛乱,可叛乱持续王朝始终的,还要数北魏。北魏宗室是一支庞大的势力,北魏自道武帝立国起,至孝明帝被灵太后毒杀,129年间,历经8帝,共发生了20次宗室叛乱,叛乱频率之高亘古罕见。

一、立国就有叛乱

宗室叛乱可谓北魏弊病,道武帝拓跋珪于386年4月建立北魏,建立伊始就饱受宗室叛乱之苦。386年8月,拓跋珪的叔父窟咄掀起叛乱,欲和拓跋珪争夺国家领导权,拓跋珪的近臣于恒也和窟咄勾结。可于恒身份暴露,道武帝虽然处置果断,但也仅仅将以于恒为首的五名首犯处斩,胁从一概不问。此举并没有换得敌对势力的理解,窟咄反而加紧攻击,拓跋珪只得北奔阴山,向娘舅贺兰部落求助,又派使者前往后燕求兵。在后燕的帮助下,拓跋珪才算勉强镇压了窟咄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朝贵族府邸

按常人的思路,对叛乱的宗室肯定不能心慈手软,决不能让他们有春风吹又生的机会。但拓跋珪战胜窟咄后,对附逆宗室竟然出奇大度,不仅选择原谅他们,而且依旧委以重任。

这些附逆宗室的代表就是拓跋意烈。拓跋意烈和拓跋珪是堂兄弟。拓跋意烈始终支持窟咄,甚至带兵堵截拓跋珪派到北燕的使者,险些使拓跋珪的求援计划失败。窟咄败亡后,拓跋意烈逃亡后燕。其后拓跋珪攻打后燕,拓跋意烈充当起了内应,在井陉关迎接拓跋珪,由此获得了拓跋珪原谅,被封为辽西公、广平太守。

魏收在《魏书》中称拓跋意烈性格“雄耿”,又自命宗室子弟,十分看不起拓跋珪的爱将和跋。因位次在和跋之下,时常感到羞耻,所以暗中继续力量,准备谋反。在398年,拓跋意烈谋反之事泄露,这才被拓跋珪赐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北朝士族

二、叛乱持续

随着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宗室矛盾更加扩大,谋逆的代表就是卫王拓跋仪。拓跋仪本是拓跋珪的心腹。魏收称二人为堂兄弟,但专家研究却认为二人是亲兄弟。拓跋仪几乎参与了北魏建立之初的各项大事,也是在拓跋仪率领下,百官劝谏拓跋珪登皇帝位。他制定朝礼并参与大战。可如此心腹却在409年叛逃了。

刺激拓跋仪谋反的导火索是占卜事件。

晚年的拓跋珪相信巫师说的自己将被叛臣杀死的预言,于是频繁屠戮大臣,拓跋仪日夜惊惧,于是叛逃,但被拓跋珪抓到赐死。常山王等三十多名宗室则叛逃柔然成功。

同年11月,拓跋珪被亲儿子清河王拓跋绍刺杀,但拓跋珪的死并没有结束纷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朝贵族牙账

拓跋绍弑父篡位,激化了朝臣矛盾,引发了以北新侯安同为首的叛乱。结果是拓跋绍被杀,朝臣们扶植拓跋嗣为帝,此即元明帝。

元明帝采取宽松政治以谋求政局安稳,但少数民族政权的一大特点就是首领的位子有能力者居之。只要血脉相同,势力一旦膨胀,就有人想冲击首领的宝座。后来终于发生了陈留王之子、宗室拓跋悦的叛乱。

拓跋悦是蓝玉式的武将,有勇有谋但十分骄纵。在道武帝时期,拓跋悦因恐惧而亡命雁门,勾结雁门地方豪强谋叛,后被地方上忠于朝廷的地主擒拿,押送京师。道武帝念及其父陈留王功绩,未加处理。到了元明帝这里,他依旧信任拓跋悦,任命其出入大内、扈从王驾。但拓跋悦野心未灭,409年,他身怀利刃意图刺杀元明帝,所幸为元明帝身侧的侍从发现。拓跋悦被杀,这次宗室叛乱遂被消灭于无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卑贵族

三、大规模叛乱

元明帝之后就是太武帝拓跋焘时代。太武帝雄才大略,虽然对外开拓,但无力解决内部叛乱。反而因太武帝提高军功贵族的地位,挤压了宗室的利益,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宗室叛乱。

首先就是兄弟拓跋俊的叛乱,事泄之后,他被拓跋焘赐死。然后是另一个弟弟拓跋丕的叛乱。拓跋丕能文能武,深受元明帝喜爱。但拓跋丕亦有野心,又受到大臣刘洁挑拨,夺位之心不能自已。在太武帝征伐柔然时期,刘洁矫诏,故意不发兵救援太武帝,致使驻扎在大漠的魏军将士因粮食匮乏全部死亡。刘洁还散播谣言,说太武帝已经死在大漠,为篡位做准备。443年,刘洁谋逆事泄,被诛杀三族,而刘洁和拓跋丕交往之事也被发现,拓跋丕亦被赐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士族

四、汉化中的叛乱

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登基。453年2月又发生了祖父辈的拓跋崇与外戚杜元宝联合谋反的事件。7月发生了叔父拓跋仁和外戚闾若文的谋反事件。

献文帝时期,出现了险些颠覆北魏政权的乙浑之乱。乙浑擅权摄政,肆意杀害大臣,甚至为妻子求取公主名号,俨然北魏的曹操。最后在冯太后主持下,经过大臣秘密筹划,乙浑伏诛,乙浑一党被清除。但宗室迅速填补了乙浑一党留下的权力真空。献文帝的三位皇叔均担任实权大官,宗室力量空前强大,甚至宗室远亲拓跋丕也被封为东阳王,显赫一时。

献文帝在位,冯太后摄政,面对女主当国,北魏宗室又起野心,467年便发生了拓跋道符叛乱事件。拓跋道符为献文帝的叔父,意图夺取皇位,兵败后被杀。

献文帝死后,便是孝文帝时代。479年发生了安乐王拓跋长乐叛乱。此事的导火索是拓跋长乐在封地为非作歹,遭到封地百姓举报。朝廷略施惩戒,引发拓跋长乐记恨,遂阴谋造反,事泄被杀。

496年发生了太子元恂与拓跋旧贵族发动的恒代叛乱。恒是恒州,代是代地,恒州、代地就是北魏旧都大同。此次叛乱是鲜卑贵族对孝文帝完全汉化的逆反。宗室、贵族等勾结太子元恂盘踞大同,这些人最后被孝文帝镇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孝文帝

五、王朝末期的叛乱

孝文帝后是宣武帝,彼时,北魏统治阶层中的异姓贵族基本死伤殆尽,而同姓宗室的权力则达到顶峰。诸王位高权重,又是宣武帝的长辈,以至于君主不能扼制。比如宣武帝的叔父元禧、元干、元羽、元详、元雍等五人,都是无恶不作之辈,强抢民女司空见惯,更有甚者,竟然公开奸淫员外郎冯俊的妻子。

在诸王骄纵的背景下,终于发生了501年咸阳王元禧勾结黄门侍郎李伯尚的谋反。504年又有人曝出北海王元详阴谋作乱。508年8月,京兆王元愉借口宣武帝宠臣高肇阴谋刺主,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元愉起事历经41天,最后被尚书李平镇压。9月,彭城王元勰不同意皇帝迎娶高肇兄长之女,高肇怀恨在心,趁元愉叛乱,高肇诬陷元勰和叛军私通,元勰遂被鸩酒毒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魏朝堂

宣武帝之后便是孝明帝。当时权臣高肇挟重兵在地方遥控中央。宗室高阳王元雍设计诛杀高肇,凭此功绩,高阳王一众宗室皆得封赏。元雍受封太傅、太尉,清河王元怿受封司徒、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为司空,宗室可谓众正盈朝。

就是在孝明帝时期,出现了宗室最强权臣元叉。

元叉叛乱的直接原因是元怿被重用,“时太后得志,逼幸清河王怿”。太后就是胡太后。她和元怿有奸情,元怿因此而崛起。元叉心生嫉妒,于是发动政变囚禁了太后,矫诏诛杀了元怿。元怿死讯传出,引发宗室惶恐,中山王元熙举兵于邺城,但以失败告终。而元叉执政,又加剧了北魏的衰败,终于引发了六镇起义,北魏自此一蹶不振。

文史君说

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君主独裁始终受制于内部有力者的制衡,加上少数民族财产本就有分给诸子的习俗,因此北魏宗室都是有实力和实权的。北魏朝堂内始终存在着三股强大的势力,即皇权、汉族士族、宗室贵族,三者各有目标。皇权追求如臂使指的独裁;汉族士族则追求南朝那种门阀制度;宗室则追求分封制。在上述三股矛盾综合作用下,朝堂上争权夺利,因此北魏的宗室叛乱持续了整个王朝的始终,最终为北魏送了终。

参考文献

许关喜:《北魏宗室叛乱研究》,西南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7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