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文史

浩然文史

关注
3.1万粉丝
47关注
1.3万被推荐
IP属地:山东

知名文史科普自媒体历史学博士

4枚勋章

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

  • 丘处机扛起全真教的兴盛大旗
    一说到道教中的重要人物,必须得给丘处机留一个位置。作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堪称史上最牛的道士。金国、宋朝、蒙古三个政权的皇帝是他的铁杆粉丝,个人影响力走出国门,走向亚洲。 在宋金战争的时期,道教已经走下坡路了,公元1167年,丘处机的师傅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但是在成立初期,王重阳遵行“以无为为主”的教旨,只注重个人修炼,而不注重宣传和包装,导致影响力太小,对外界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这一切在丘处机接手之后有了巨大的改变。公元1203年,丘处机执掌全真教,主打一个宣传包装加吸纳新人的组合拳,创立宫观和收徒活动同时开展。经过二三十年的火热发展,全真教组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在北方地区有了极高的地位。 丘处机虽然长期从事宗教活动,但他对社会上的生存法则也了如指掌。他非常清楚如果想让道教发展,就必须要得到统治阶级的全力支持。为了能让道教顺利发展,他首先获得了信奉道教的金世宗的青睐,向最高统治者成功宣传了自己的主张,打响了名号。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全真教的推广。在丘处机73岁时,还携带自己的十八位弟子,西行万里,翻山跨雪,觐见蒙古首领成吉思汗,成功制止了残酷杀戮,被称为”活神仙“。后来,在元政权的支持下,一时间,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历史冷知识#
  • 拒绝金宋的召请,偏向蒙古远行,丘处机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丘处机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道家领域的知名人物。1219年冬天,丘处机一直待在山东莱州大基山昊天观,在这里,他接到了三个政权使者送来的邀请诏书,这三个政权分别是金国、南宋和蒙古。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丘处机竟然拒绝了距离比较近的南宋和金国,反而答应了成吉思汗的召请。 很多人不理解,丘处机作为一个金国人,为什么拒绝本国邀请,偏要千里迢迢地去西域见一个彪悍勇猛的外国统帅呢? 其实丘处机对当时的局势是有清醒的认识。宋与金国之间的战争已经打了将近一百年,战争贯穿着丘处机的修道生涯,丘处机深知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有多大,所以他对统治阶级发动的战争深恶痛绝。他认为南宋和金国大势已去,老百姓的和平与安宁没办法靠宋、金来实现,即使勉强接受两国的邀请,他拯救不了这两个国家。 丘处机明白,成吉思汗势头很猛,平定西域之后,攻打南宋、金和西夏是早晚的事情。战争一起,到时候天下必将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丘处机是把拯救天下苍生的任务扛在了自己的肩上,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民族、宗教和国家的界线,只是为了和平向蒙古西行。 这趟出行,丘处机不仅成功说服了成吉思汗下达了“止杀令”,而且获得总管天下道教的权利,让全真教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历史冷知识#
  • 一群平民冲向战场,最后几乎全军覆没,但却引发了十字军东征
    1天前
  • 道教宗师丘处机真的活了300岁吗?
    道教在世人的眼中应该是鹤发童颜的形象,一提到道教,人们常常就会和长寿、养生这些词语联系起来,很多人对“修道之人能活多少岁?”这个话题很好奇。有人说被称为道教宗师的丘处机活了300多岁,这个事情是真是假?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关于丘处机的生卒年,在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元史》中提到,丘处机生于1148年,死于1227年,享年79岁。 一个人活到八十岁,对于现在的社会而言,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但是在千年以前的社会,医疗资源、生存环境没办法和现在相比,活到六七十岁就已经是长寿了。 丘处机虽然没有活到300岁,但他的确是一个出色的养生专家。他撰写了《摄生消息论》,这本书中论述的是丘处机针对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研究出的养生方法。 成吉思汗还曾经向丘处机请教过长生之道,丘处机的回复是“世上只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丘处机认为卫生之道要以“清心寡欲为要”,他传授给成吉思汗的养生观可以总结为三点:一要清除杂念,二要减少私欲,三要保持心地宁静。 所以,丘处机根本就没有长生不老的秘方,活到300岁的说法是错误的。之所以有300岁的说法流传,是因为后世出于对他的尊重,给他的年龄附上了神话色彩而已。#历史冷知识
    网易读书
  • 欧阳修与庆历新政,朝堂的政争如何成就了醉翁亭记的不朽篇章
    说起北宋一朝改革变法的先驱,大家都会想到范仲淹和他的庆历新政。其实,北宋到了宋仁宗一朝,官场腐败,三冗三费,国家积贫积弱,这些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当时的有志之士都觉得国家的形势到了不可不改的局面,作为少年时代就有匡济天下之志的欧阳修,在当时也是积极支持改革的人士。 景祐三年,也就是1036年,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被贬出朝堂。欧阳修当即写下《与⾼司谏书》一文,为范仲淹鸣不平,结果也遭到贬黜,直到康定元年,也就是1040年,欧阳修才被重新召回京城。你以为欧阳修遭到贬黜就会明哲保身吗?当然不会。庆历二年,也就是1042年,欧阳修上书《条陈⼗事》,对财政,兵政和用人等诸多国家积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庆历三年初,掌权二十多年的吕夷简病逝,革新派终于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先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欧阳修也被任命为谏官,一时风云际会,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 然在重用革新派的同时,宋仁宗还同时任命了思想偏保守的夏竦担任枢密使,虽然夏竦很快就被革新派赶出了朝堂,但一道乌云已经笼罩在了庆历新党的头上。夏竦当然不会甘心革新派独霸朝堂,他拉拢对新政不满的人,组织党羽,对革新派发起各种攻击。庆历四年,范仲淹被外放为河东宣抚使,富弼被外放为河北宣抚使,而欧阳修也被外放为河北都转运使,连立场中立的晏殊都遭到谏观弹劾而罢相。到了庆历五年,范仲淹、韩琦、富弼被贬出朝堂,庆历新政失败。 作为庆历一党的欧阳修当然也无法幸免,守旧派对他百般构陷,将他流放滁州。正是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今天的我们,读到这些篇章,又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些曲折的故事呢? 参考资料 黄进德《欧阳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历史冷知识
  • 晋北战役有多顺利?贺老总兵贵神速、歼敌八千余,解放十余城!

    2024-11-09
    图片
    04:27
  • 73岁的老者还能万里征途,丘处机不愧为“活神仙”!
    有一个老人,73岁时竟然还能作为领队,带着十几个人长途跋涉,走上万里征途,这个人就是丘处机。只不过拖着一把老骨头出远门不是丘处机的本意。 丘处机是宋代道教领域的知名人物,很多权贵都想和他见一面,但都被他委婉拒绝。蒙古首领成吉思汗连续三次盛情邀请。考虑到天下形势,丘处机最终同意。 这次会面过程有些曲折。1219年,成吉思汗把刻有“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字样的虎头金牌交给近臣刘仲禄,让他去请丘处机。1220年,丘处机挑选18名弟子离开山东昊天观,启程去北京。到了北京才知道成吉思汗已经去西部征战。考虑到自己年岁已高,担心禁不住风沙之苦,丘处机给成吉思汗写了一份陈情表,想在北京见面。8个月之后才收到回信,成吉思汗在信中表示,自己忙于征战,不能返回,说丘处机既然已经离开自己的道观,不妨就继续游览,和自己相见。信中用词非常客气,但语气却不容质疑,除此之外,成吉思汗又单独交代刘仲禄照顾好丘处机一行人,不用着急慢慢走就行。直到此时,邱处机一行才真正地确定下来西行远征。 和成吉思汗会面之后,丘处机除了向成吉思汗传授养生之道,还委婉地提到了自己沿途所见蒙古军西征造成的残破景象,提醒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的方式不只有打仗一种,敬天爱民才能开创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通过几次交谈,成吉思汗被丘处机的远见卓识所折服,认为丘处机是助己一统天下的贵人,从此之后只要提到丘处机,就用“神仙”二字尊称。#历史冷知识#
  • 国王中的战神,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鲜有敌手,可惜被一颗子弹要了命
    2024-11-08
    15跟贴
  • “全真七子”谁最牛?
    “全真七子”是指王重阳的七位嫡传弟子。 1167年,王重阳创立了全真教,他门下的七位弟子分别为马钰、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刘处玄、马钰之妻孙不二。王重阳死后,全真七子各立支派,在北方广泛传播全真教。 这七个人大多出身世家大族,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但是如果从他们对道教的贡献层面来说,丘处机是最厉害的那一个,他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他的师父。 丘处机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以个人一己之力,让全真教的发展达到顶峰。 金大定二十八年,丘处机取得信奉道教的金世宗青睐,首次成功的向最高统治者宣传自己的主张,之后金世宗不仅亲赐大桃以示褒奖,而且下令为他师父塑像,一时之间,丘处机的个人地位以及全真教的影响力瞬间提升。 丘处机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道教思想,晚年时,73岁高龄的丘处机西行万里,远赴中亚与成吉思汗会面。这次会面,丘处机不仅将济世安民的思想成功推广,获得成吉思汗的高度认可,而且拓宽了全真教的传播领域,奠定了全真教在道教领域的统领地位,这在宗教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事件。 总观丘处机的一生,他的思想理论与实践,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果拿他和同时代宗教界、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去比较,可以说无人能及。#历史冷知识#
    网易读书
  • 立冬你知道多少?南北方立冬美食PK,古人教你如何“秋收冬藏”

    2024-11-07
    图片
    03:30
  • 欧阳修与庆历新政,朝堂的政争如何成就了醉翁亭记的不朽篇章
    说起北宋一朝改革变法的先驱,大家都会想到范仲淹和他的庆历新政。其实,北宋到了宋仁宗一朝,官场腐败,三冗三费,国家积贫积弱,这些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当时的有志之士都觉得国家的形势到了不可不改的局面,作为少年时代就有匡济天下之志的欧阳修,在当时也是积极支持改革的人士。 景祐三年,也就是1036年,范仲淹与宰相吕夷简发生冲突,被贬出朝堂。欧阳修当即写下《与⾼司谏书》一文,为范仲淹鸣不平,结果也遭到贬黜,直到康定元年,也就是1040年,欧阳修才被重新召回京城。你以为欧阳修遭到贬黜就会明哲保身吗?当然不会。庆历二年,也就是1042年,欧阳修上书《条陈⼗事》,对财政,兵政和用人等诸多国家积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庆历三年初,掌权二十多年的吕夷简病逝,革新派终于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范仲淹、韩琦、富弼三人先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欧阳修也被任命为谏官,一时风云际会,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拉开了序幕。 然在重用革新派的同时,宋仁宗还同时任命了思想偏保守的夏竦担任枢密使,虽然夏竦很快就被革新派赶出了朝堂,但一道乌云已经笼罩在了庆历新党的头上。夏竦当然不会甘心革新派独霸朝堂,他拉拢对新政不满的人,组织党羽,对革新派发起各种攻击。庆历四年,范仲淹被外放为河东宣抚使,富弼被外放为河北宣抚使,而欧阳修也被外放为河北都转运使,连立场中立的晏殊都遭到谏观弹劾而罢相。 到了庆历五年,范仲淹、韩琦、富弼被贬出朝堂,庆历新政失败。作为庆历一党的欧阳修当然也无法幸免,守旧派对他百般构陷,将他流放滁州。正是在滁州,欧阳修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今天的我们,读到这些篇章,又是否会想起,当年那些曲折的故事呢? 参考资料 黄进德《欧阳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历史冷知识#
  • 秦始皇焚书坑儒只烧别国史书,也没有杀儒生,真相是这样吗?

    2024-11-06
    图片
    04:57
  • 上承李煜,下启柳永,欧阳修与宋词的革新
    说到欧阳修的文学成就,很多人都会想到欧阳修的散文创作,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卖油翁》、《伶官传序》等文章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不过,处于宋词大发展的时代,欧阳修对词这种文学体裁也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存的欧阳修词大约有两百四十余篇。 与他的散文常常谈论时事朝政,道德经义不同,欧阳修的词,绝大多数写的是 男欢女爱,宴乐歌舞。而且欧阳修和以前的词人一样,也喜欢模仿女子的口吻来抒发相思之苦。“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南宋的文人读到欧阳修的这些词作的时候,往往感觉是难以置信,因为欧阳修的散文净是一些道德文章,怎么他的词作都是一些艳词呢?其实这并不奇怪,词在诞生之初,相比于诗歌,更像是一种市民文学。流传到士大夫群体当中的时候,又往往是在士人宴会的场合,让歌伎弹唱的,因此唐代到宋初的词作大多也都是艳词。从温庭筠到李煜,再到晏殊都是如此,欧阳修自然不能免俗。 不过,在这些艳词之外,欧阳修也有很多感怀个人际遇的作品。至和元年,也就是1054年,四十七岁的欧阳修在经历了长期贬黜之后返回朝堂,他在《圣无忧》中感慨:“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这一类词作突破了早期宋词过于狭窄的取材,也了改变偏重艳丽的文风。晚年的欧阳修退出朝堂,他的词作开始主动吸收民间文学的影响,又创作出了一些新的篇章,这对于后来的柳永词作也产生了影响。总之,欧阳修的词作虽然不如散文出名,但是其承上启下的地位,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 黄进德 《欧阳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历史冷知识
  • 他是宋朝的李白,潇洒豪放的诗人,欧阳修的好友,石延年
    说起欧阳修的人际关系,人们会想到他与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当中的志同道合,与苏洵的诗词交流,与曾巩的师生情谊。不过,有一位年长欧阳修十余岁的文人却常常不为人们所知,他就是当时与欧阳修并称的石延年。石延年,字曼卿,与欧阳修的豪放豁达相似,石延年的文风也属于豪放型的,时人将欧阳修,石延年和杜默并成为三豪。不过,相比于欧阳修,石延年还多出了几分奇节伟⾏,蔑视世俗的孤傲。年轻时的欧阳修因为父亲早逝而导致家道中落,天圣七年,也就是1028年,时年二十二岁的欧阳修在知汉阳军事胥偃的资助下,得以进入国子监入学,并因此结识了当时已经名动开封城的石延年。石延年不拘礼法,性格孤傲,寻常人是很难入他的法眼的,但他对欧阳修却青眼有加。两人经常在一起诗文唱和。石延年豪放的文风给欧阳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欧阳修后来回忆石延年作诗的场景时说:“时时出险语,意外研精粗。穷奇变云烟,搜怪蟠蛟⻥。”石延年还喜欢饮酒,说是他曾与好友在开封城一个酒家对饮一整天,那种潇洒飘逸的风度,人们都风传说是诗仙驾到,引来开封城不少人都来围观。欧阳修回忆石延年饮酒时的场景说到:“信哉天下奇,落落不可拘。轩昂惧惊俗,⾃隐酒之徒。⼀饮不计⽃,倾河竭昆墟。”这种风度,要我说,确实有李白的风度。不仅是在诗文和风骨上,石延年忧国忧民的志向对欧阳修影响也很大。早在李元昊起兵西北之前,石延年就对国家积贫积弱,武备松弛的局面非常担忧,常常上书言事。可惜天不假年,宋仁宗康德元年,也就是公元1041年,年仅四十七岁的石延年病死。欧阳修先后写下《石曼卿墓表》和《哭曼卿》来悼念好友的离去,今天的我们,读到欧阳修充满豪气的文章的时候,可不能忘记这位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好友呀。 王水照、崔铭:《欧阳修传》,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历史冷知识
  • 唐代诗人孟浩然,晚年归隐,是怎样绕不开的宿命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前半生一直生活在襄阳鹿门山中,过着隐士的生活。公元727年,孟浩然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满怀信心地进京应考,谁知却榜上无名,怅然而归。可以说这段弃隐求仕的经历在孟浩然短暂的52年人生当中是个重要的转折点。已近不惑之年,孟浩然却毅然而然地放弃了他原来所坚守的隐士生活,去追求仕途,但并未如愿,所以孟浩然的晚年有一种落空的悲哀。仕途受挫转而让孟浩然寄情于山水之间,他的诗作内容也由早期的政治诗和边塞诗转为山水田园诗为主。 晚年的孟浩然也曾游历过很多地方,寻求心灵的慰藉和文学的启示,这些旅行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多元化和富有表现力。同时,孟浩然晚年也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他晚年的诗歌作品中更多表达了对名利、功成名就的反思,强调人生的短暂和虚无,更多抒发的是他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追求内心的超脱。 虽然可以寄情于山水,但这恐怕也是他不得不认命的慰藉方式罢了。仕途上的求而不得使孟浩然常常会把内心的思想引伸向历史或大自然,寻找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生的契合点,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如果说早期他的作品只是一种对山水本身的诗意表达,那晚年的诗歌更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成就了他在唐代诗坛山水田园派泰斗级的地位。 公元740年,因老友王昌龄到访,孟浩然甚是高兴,把酒言欢,因食生鲜旧疾复发,在襄阳涧南园去世,结束了他短暂的一生。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历史冷知识
  • 唐代诗人孟浩然,“游不为利”,竟是社交达人
    孟浩然不仅是唐朝著名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社交达人”,拥有盛唐时期令人羡慕的“朋友圈”。 孟浩然“平生重交结”,好友遍天下。“诗仙”李白便是孟浩然的忠实“迷弟”。孟浩然比李白年长十二岁,但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成为挚友。李白向来放纵不羁爱自由,却唯独偏爱孟浩然,动不动就为他写诗。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诗留传下来的有五首,最著名的当属《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在另外一首题为《赠孟浩然》的诗当中,李白更是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这样直白的诗句表达对孟浩然的崇拜之情。有“诗佛”之称的王维和孟浩然二人同属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并称“王孟”,更是惺惺相惜,引为知己。当时的边塞诗人、号称“七绝圣手”的王昌龄也是孟浩然的好朋友。 除了诗人以外,孟浩然的朋友圈还有许多达官贵人。他与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范阳卢僎、大理评事河东裴总、华阴太守荥阳郑倩之、太守河南独孤册皆为忘形之交。 虽然与许多显贵之人结交,但孟浩然“游不为利,期以放性”。“游不为利”是说他交朋友不是为了自私自利的目的。有些人交朋友总看你有没有利用的价值,孟浩然交友则不是这样。“期以放性”,就是任性。喜欢谁就是谁,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他没有功利的目的。在交友方面,孟浩然更看重的是纯粹的友情。所以孟浩然的朋友圈除了有张九龄、张说这样的一代名相之外,也有主簿、丞、尉一类官职比较小的官员。孟浩然的交友对象身份迥异,既有朝堂重臣,又有僧侣,还有不少平民,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在孟浩然大量的送别赠答诗里也可见一斑,因此,孟浩然真不愧为是盛唐时期的“社交达人”!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历史冷知识
  • 中原突围多惊险?三路大军千里突围,打脸蒋介石48小时灭我狂言

    2024-11-02
    图片
    04:24
  • 唐代诗人孟浩然之死,凶手竟是一条鱼
    孟浩然晚年身患背疽,因此回到老家襄阳养病。经过服药静养一段时间后,病情已有明显好转,其间他还曾外出拜访友人。 公元740年,孟浩然的好友王昌龄路过襄阳,上门拜访。此时老友到访,甚是高兴,自然要与老友把酒言欢。加上正值秋日,鱼虾蟹肥,席间自然也少不了这些水产之物。孟浩然觉得自己的背疽之病好的差不多了,不顾医生禁忌生冷海鲜的嘱咐,导致疮毒复发而传遍全身,竟“食鲜而亡”。史书记载,使孟浩然丧命的这个“鲜”是汉江当地的知名水产查头鳊,这种鱼色青味美。我们知道,背疽是一种皮肤和皮组织下化脓性炎症,多半局部红肿,表面会有脓包,严重时会诱发败血症。按理说,作为一个读书人,孟浩然对自己的病情应当是知情的,此病忌生冷海鲜也是常识。可能真的是疏忽了,或自以为痊愈,就大意了,不曾想到,这位大诗人竟因此而离开了人世,享年只有52岁。 孟浩然是因为老友来访,高兴万分,纵情宴饮,从而忽视了旧疾,食鲜疾病复发而死。这可以说是孟浩然的疏忽,但也看出他对朋友的重视。孟浩然还曾因重友错过了自己在仕途上的好机会。公元735年,时任襄州刺史的韩朝宗非常欣赏孟浩然,不仅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才华,还和他约好一起前往京城,到时将他引荐到朝中。然而,孟浩然即将动身时却遇到了老友前来拜访,二人相谈甚欢,乘兴喝了很多酒。酒酣之时,有人提醒他和韩朝宗有约,但孟浩然却充耳不闻,说:“我已喝了酒了,身心快乐,哪管其它事情”,最终没有如约,失去了获得举荐进入仕途的好机会。但这也将孟浩然“平生好交结”的特点体现的淋漓尽致,无怪乎他有着强大的朋友圈。 参考文献: 1.《旧唐书》 2.《新唐书》#历史冷知识
  • 高丽王为什么会在西藏?元朝拿捏高丽如此简单,他们为何俯首听命
    2024-11-01
  • 唐代诗人孟浩然,因何事藏在床底下,白白失去平步青云的好机会
    公元727年,已近不惑之年的孟浩然放弃了隐士的生活,选择到长安城去奔赴仕途,求个前程。孟浩然来到长安后,以他斐然的才华,名声大振,很快得到许多名士重臣的欣赏,其中就有唐代另一位山水田园派诗人、与他并称“王孟”的王维。二人惺惺相惜,成为挚友。 据史书记载,当时在朝廷任职的王维曾邀请孟浩然到他工作单位相聚,但没想到唐玄宗突然来视察。工作单位本来是办公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招待朋友呢?所以王维就把孟浩然藏在了床底下。但是王维又仔细一想,皇帝来了,这事如果哪天传出去就是欺君之罪,是要杀头的,所以他就跟唐玄宗如实禀告,说他的朋友孟浩然来了,但因为不该在这里会友,就把他藏在床底下了。唐玄宗也听说过孟浩然的诗写得很好,就让他出来,当面念一首诗他听。这是多少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好机会,如果好好表现,平步青云指日可待。而我们的大诗人孟浩然在这么重要的时刻念了这么一首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意思是说他来到长安考试却没有考上,所以很不得意,想要回家,不做官了,这就是著名的《岁暮归南山》。特别是“不才明主弃”这一句,意思是我也没有什么才华,所以虽然是圣明的君主也不用我了。唐玄宗一听这句急了,回道“卿自不求仕,朕何尝弃卿?”意思是说你自己四十岁以前都不来考试,怎么能说是我放弃你,这个锅我可不背。就这样,孟浩然得罪了皇帝,仕途上的好机会被自己作没了。结果正如这首诗的题目《岁暮归南山》,他只能断了仕途的念想,离开长安,回到老家山间隐居去了。 参考文献: 1.王定保:《唐摭言》 2.《新唐书》#历史冷知识
正在载入...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