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在《论书帖》中写道:“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学草如果不以晋人为师,得其风骨,只能称得上是“下品”。很多人都把魏晋笔法视为“正统”,言必称“二王”,如果有谁稍有创新,不跟随前辈脚步,就会被批评诟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鲜于枢就说:“长史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乃大坏,不可复理。”黄庭坚的草书因为强调顿挫效果,与魏晋不同,便被如此批评,这也能看出古人对“晋人套路”的笃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明代有一位“狂人”,他比黄庭坚还敢于创新,完全不按套路写字,却被人称为“书圣”,不仅国内学他的人很多,名声还远播日本,他就是张瑞图。张瑞图,字长公、无画,号白毫庵主,明隆庆四年(1570年)生于晋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瑞图自幼立志苦读,兼习书画,他天赋极高,读书过目不忘,临帖能以假乱真。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张瑞图中进士,位列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因才华横溢,张瑞图成了东林党和阉党都拉拢的对象,他先后担任礼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只字片纸都被人当作宝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瑞图是明代最独具一格的书法家之一,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晚明四大家”。他的贡献在于一洗书坛妍美纤弱之风,以雄健开张、姿态奇崛著称,清代秦祖永点评:“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而《后赤壁赋》就是他“另辟蹊径”的经典之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帖纵28厘米、横435厘米,共58行、370余字,字径大小约5厘米,写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是他58岁的作品。此时张瑞图书风已然成熟,用笔自然挥洒,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瑞图草书的创新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将晋人草书的连绵,唐人草书的开张以及黄庭坚的顿挫分明结合一起,并充分发挥。同时,张瑞图又从自然界事物吸取灵感,他观察落叶飘摇而下的姿态,并以此来行笔、结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赤壁赋》笔法丰富细腻,凌空取势再顺锋入纸,落笔后笔尖衄挫、按压、调锋、蓄力,行笔中锋侧锋并用,行至转折处换面、翻折,痕迹明显,顿挫分明。笔画遒劲苍润,粗细、轻重虚实对比明显。用笔方圆兼备,结字欹侧连绵,以纵取势,常有一笔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瑞图此作用墨枯润得宜,章法疏密错落,呼应、揖让、俯仰姿态万千,每个字初看奇崛,细看又经得起推敲,真是“书无意于佳乃佳”,不论是水平还是天赋,能与张旭、怀素比肩了。将它临摹通透,可以极大提高自己的用笔技巧,开阔眼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将张瑞图《后赤壁赋》进行了超高清12色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非常便于您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