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商部族建立的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历经17世30位帝王,历时554年。商部族能够根据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迁都。笔者依据《竹书纪年》《史记》等历史文献,将商朝都城迁徙情况简述如下,以供商榷。

一、商汤至仲丁前期都亳

商朝的缔造者商汤为了很好地继承和弘扬其先祖帝喾的“以仁德治天下”优良传统,实现推翻昏君夏桀,救民于水火之大志,他将自己的都城迁至帝喾初期的都城亳地,以扩大自己在周围诸侯国的政治影响,彰显先祖的盛德。帝喾是我国上古“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15岁辅佐颛顼帝理政,被颛顼帝封于高辛,世人称之为高辛氏。高辛在商丘市区南约25公里,其地名几千年没有更改过,高辛氏在此建都,名曰亳。帝喾30岁即帝位,他承前启后,是华夏人文始祖之一,其子挚、尧曾为帝王,另一子弃为后周之先祖,另一子契成为商之先祖。契生于尧舜禹时代,是尧帝的火正、舜帝的司徒,被舜帝赐子姓,封商侯。契是商族的始祖,商族在其先进的殷商文化指导下,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到14世商汤时,商部族已是东方实力较大的方国。商汤在伊尹等大臣的辅助下,勇举以有道伐无道的革命大旗,先后通过11次大的战争,最终推翻了夏朝,在亳建立商朝,以帝喾故都城为都城,仍称之为亳。《竹书纪年》记载:“汤将奉天命放桀,梦及天而舐之,遂有天下,商人后改天下之号曰殷。”商汤灭夏后,回亳地会三千诸侯,即天子位,以谷熟亳为都城;以北面的屯兵练兵,会盟诸侯伐桀的北蒙为北亳,又称景亳、蒙亳;以西面的偃师为西亳,以安抚震慑夏民。殷商王朝前期都城亳有三个,即谷熟为南亳、北蒙为北亳、偃师为西亳,三亳均以南亳为坐标。这在许多史书中均有记载。

从商汤开始至第10任王仲丁前期的都城均设在亳,其时间长达约164年。

二、仲丁迁都于嚣(《史记》称隞)

为了解决内忧和外患,仲丁帝决定将都城由亳迁至嚣,即现在郑州附近。《后汉书·东夷传》记载:“至于仲丁,蓝夷作冦,或畔或服。”《史记·殷本纪》记载:“自仲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由此看,仲丁迁都的内因是“弟子”争位,外因是蓝夷作乱等。此后的第11任王外壬也在此设都,其为都时间约19年。

三、河亶甲迁都于相

《竹书纪年》记载:“元年庚申,王即位,自嚣迁于相。”殷商王朝第12任王河亶甲不知何因又将都从嚣迁到相(今濮阳北,内黄南),历时9年。

四、祖乙迁都于耿、迁邢、迁庇

《竹书纪年》记载:“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二年,圮于耿。自耿迁于庇三年,命卿士巫贤。八年,城庇。十五年,命邠侯高圉。十九年,陟。祖乙之世,商道复兴,庙为中兴。”祖乙是商朝的第13任王,他在位19年,是位有作为的帝王。他根据社会需要先将都城从相迁耿(今山西河津),因都城毁坏又将都城迁到庇(今山东郓城附近),祖乙在其任王的第8年才正式开始在庇筑建都城。祖乙实行德政,使商朝得到复兴,后世为其建庙祭祀,庙号为中宗。其后的祖辛、开甲、祖丁和南庚均以此为都,历时48年。《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仲丁迁于隞。河亶甲居相。祖乙迁于邢。”由此来说邢(今河北邢台)也曾作为仲丁的都城,至于耿与邢是一地还是两地,还有待大家进一步研究。

五、南庚迁都于奄

《竹书纪年》记:“南庚,名更。元年丙辰,王即位,居庇。三年迁于奄。六年,陟。”南庚是商朝第17位王,即位后仍以庇为都,到了第3年他将都城迁至奄(今山东曲阜附近),他在位6年就去世了。以后的阳甲和盘庚的前期均以此为都,历时22年。

六、盘庚迁都于北蒙(殷)

盘庚是商朝第19位王,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王,他即位后的前13年仍都于奄。后来他想以弘扬先祖商汤的圣德,来解决贵族大臣的退废等问题,于是决定将都城迁回商汤故都,这次迁都遭到了贵族大臣们的反对。《史记·殷本纪》记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居成汤之故居,乃五迁,无定处。殷民咨胥皆怨,不欲徙。盘庚乃告谕诸侯大臣曰:‘昔高后成汤与尔之先祖俱定天下,法则可修。舍而弗勉,何以成德。’乃遂涉河南,治亳,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这在《尚书·盘庚》三篇中得到体现。《竹书纪年》记载:“盘庚名更。元年丙寅,王即位,居奄。七年,应侯来朝。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日殷。”这说明盘庚渡黄河南岸,回到商汤之故居。迁都后他实行先祖商汤的政策,使百姓得以安宁,殷道得到复兴。《帝王世纪》记载:“蒙有北亳,即景亳,汤所处。”蒙作为商朝的北亳,在汉时设置蒙县,属梁园。《清乾隆·曹州府志》记载:“亳城在县(曹县)南二十里。唐、虞、夏时本为商丘之境。自契至汤八迁多在其地,实汤受命处。一名景,一名北亳。”《清乾隆·曹州府志》又记载:“盘庚村在县(曹县)南十里,盘庚曾居此,旧有记,今为盘庚都。”这些证明盘庚迁殷的地方是今山东曹县南、商丘北的商汤时的北亳。盘庚后的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冯辛、庚丁和武乙的前期其都均设于此,历经9王,历时约145年。

七、武乙迁都于河北、迁沫

《竹书纪年》记:“武乙,名瞿。元年壬寅,王即位,居殷。邠迁于岐周。三年,自殷迁于河北。命周公亶父赐以岐邑。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沬。”武乙即位的前2年都于殷,第3年他将都从河南殷(原北亳)迁到河北(今安阳),为保持旧俗,他仍将其都称之为殷,即河北之殷(可简称为北殷)。在武乙15年,他又将北殷之都迁至沫,即朝歌(今河南淇县)。此后的文丁、帝乙和帝辛均设都北殷,而朝歌作为帝王的行宫而存在,后来帝辛便自焚而死于朝歌。北殷前后历时89年,朝歌为都城约21年,作为帝王行宫,历时约74年。

综上所述,商王朝的都城有商汤初建的殷商前期的三亳,即南亳、北亳、西亳,由仲丁建的嚣,河亶甲建的相,祖乙建的耿、邢、庇,南庚建的奄,盘庚建的北蒙(殷),武乙建的河北(殷)、沫等。

来源:商丘日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