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华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损失多艘舰船,沉没或搁浅于威海湾的就有定远、靖远、来远、威远、宝筏等。战后日军占领威海卫达三年之久,直到1898年5月才全部撤离,这期间日本完成了对威海湾沉舰的打捞,将出水物品作为战利品运回日本。

舰船沉没搁浅

1895年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三万余人登陆山东半岛。很快,日军陆军占领了威海卫南北炮台和威海卫城,海军严密封锁威海卫军港的两个出口,刘公岛孤悬海中,北洋水师形势岌岌可危。

为防止山东半岛西部兵力驰援威海卫,日军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此时的丁汝昌坚守刘公岛,苦撑危局,以待援兵。他在刘公岛储存了一个多月的粮食,做长期抗战的准备。为了消除海岸炮台对刘公岛和北洋舰队的威胁,他派战船将龙庙咀和鹿角咀的大炮用炮火摧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3日,日方舰队倾巢进犯。北洋舰队及刘公岛、日岛守军奋勇还击,双方展开激烈的炮战,“炮火之激烈,殊不下于黄海海战时也”。至日暮,日舰始终未能接近港口,遂撤退。日军知道从正面进攻难以奏效,于是决定利用鱼雷艇,采用夜间偷袭的手段,向北洋舰队进攻。

2月4日,日军派出十余艘鱼雷艇,偷偷驶进威海卫军港内。日军鱼雷艇被击毁一只,受伤数只,而北洋舰队旗舰定远号被击伤,被迫驶向刘公岛海岸浅滩搁浅,利用舰上备炮充实东口防御。2月5日夜,日军再次偷袭北洋舰队。是夜,来远号及练习舰威远号、布雷舰宝筏号又被敌舰击沉。

日军认为全歼北洋舰队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发起总攻。2月7日,北洋水师苦战一天,打退了日军的进攻,但损失了全部鱼雷艇,被迫放弃了日岛,处境更加危急。2月8日夜,日舰用巨斧砍断铁索,将东口防材炸坏400余米。威海港东口藩篱尽撤,门户洞开,北洋舰队形势更趋险恶。

自2月8日夜,日军见强攻不下,便决定采用围困的办法,以消耗北洋舰队,施加压力,促其内变。此后,日军水陆两军每天轮番用大炮轰击刘公岛及港内北洋舰队。刘公岛上的水师学堂、机器厂、煤厂及民房皆被毁伤。2月9日,日军海陆发起联合攻击,靖远舰搁浅。

北洋舰队和威海卫守军与日军昼夜苦战,早已疲惫不堪,伤亡日益增多,弹药粮草无法得到补充,部队战斗力严重削弱,士气日渐低落。2月11日,丁汝昌接烟台密信,得知援军已退往莱州,支援无望。此时,北洋水师中的洋员趁机勾结清军将领中的怯懦之徒鼓吹投降。在接到密信的当晚,丁汝昌再集诸将会议,认为援军无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率残部突围,即使不成功,也拼个鱼死网破。诸将不同意自行散去,并怂恿一部分士兵威胁丁汝昌投降。丁汝昌知事不可为,遂劝退士兵,自杀殉国。定远舰管带刘步蟾、刘公岛北洋护军统领张文宣和镇远舰管带杨用霖也宁死不屈,先后自杀殉国。

主将死后,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牛昶昞与洋员盗用丁汝昌的名义向日军乞降。2月14日,牛昶昞与伊东祐亨共同签订了《威海降约》,缴出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全部残余舰只及刘公岛、日岛炮台所有军械弹药。

2月17日,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接收物资,只将练习舰康济号解除武装,交还中方,用以运送丁汝昌等人的灵柩。下午,康济号凄然离港,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舰体大部分完好

这场战役中,北洋海军的5艘舰船或沉没或搁浅于威海湾内,日军为了进行打捞,很快展开现场调查。负责调查的是日本海军工程师古川庄八,他于3月13日从日本横须贺出发,25日登上刘公岛,与从旅顺赶来的三浦海军大佐共同负责调查工作。他们派出潜水员下水探摸,到4月16日完成所有工作。

根据他的汇报,定远号坐沉在水中,舰艏朝东,海平面在主甲板附近,甲板以上露出水面。主炮附近的舰桥、烟囱已被炸毁,主炮的炮管位置移动,其他位置保存较好。舰体下部陷入海床之中,舰艏陷入约3米,舰尾陷入约4米。舰尾左舷水线以下第2到第8横肋骨之间有一个长约4米的开口,应为日军鱼雷艇攻击爆炸造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靖远号坐沉水中,舰艏朝东,桅杆露在水面上。落潮时海平面在上层甲板,涨潮时淹没上甲板的主炮。舰体下部陷入海床之中,舰艏陷入约2米,舰尾陷入约3米,舰艏左舷水线以下有破损,在第80至第92横肋骨之间,应为广丙号发射鱼雷造成的破损。舰艏甲板右侧有两个弹孔,是被日军占领的南岸炮台击中造成的损伤。

威远号坐沉水中,舰艏朝东,只有桅杆和烟囱上部露出水面。舰体向左舷倾斜约10度。甲板位于海平面以下,距离海床约2米,舰体陷入海床之中,舰艏陷入泥中约2.2米,舰尾陷入泥中约1.3米。舰尾右舷有一个大洞,是鱼雷击中造成的破损。

来远号倒扣沉没,舰艏朝西,舰底在落潮时露出,涨潮时完全淹没,落潮时舰底比海平面高1米。舰体的上层结构陷入海床之中,具体深度未标。在舰体右舷水线下有一个直径约5米的开口,是日军鱼雷击中造成的损伤。因舰体是倒扣沉没,所以破损的开口在海平面附近。落潮时破损的开口在海平面以下1米。

宝筏号坐沉在水中,舰艏朝北,只有烟囱上部露出水面。大部分舰体位于海平面以下,舰体陷入海床中,舰艏陷入约0.2米,船尾陷入约0.8米。左舷中后部被鱼雷击中,大约21英尺长的甲板严重破损,几乎被切断。

北洋海军的沉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舰体大部分保存完好,除来远号倒扣以外,其他都是保持原来的姿态沉没。威海湾内水较浅,靖远、威远和宝筏的桅杆基本都露在海面以上,定远舰更是甲板都在水面以上。

文物离散海外

日本积极打捞,是希望通过研究沉舰,改进自身的军事技术。甲午战争中爆发了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次蒸汽动力装甲战舰的大规模海战,各海军强国都急于了解这些军舰在战争中的表现。通过研究沉舰的受损情况,可以检验新装备的性能,分析军舰的火力和防护能力,进而改进火炮和军舰的建造水平。

同时,沉舰上的物品可以补给日本海军,缓解财政的紧张。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时财政捉襟见肘,勉强支撑。战争结束后,日本军方尽可能将能掠夺的资源全部带走。北洋海军投降后,所有兵器装备作为战利品被带走,威海卫各个炮台的火炮全部拆卸,尚能使用的舰只也全部驶回日本,编入日本海军。北洋海军沉舰上的武器和设备,都是当时各国海军普遍装备的,可以直接补充给日本海军使用。

另外,打捞沉舰物品可以作为战利品炫耀战胜国的地位。北洋海军刚成立时是亚洲第一舰队,曾经给日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甲午一战,日本海军将这个曾经仰视的敌人打倒,日本国内对战争的热情空前高涨。日本明治政府希望通过向国民展示打捞出水的北洋海军遗物,展示日本国力的强大,提升国民士气,促使国民更加支持政府的对外扩张政策。

日本民间人士桥本清、小野隆助、正木久吉、中村新助、鹿毛信盛先后递交了打捞威海卫沉舰的申请书,美国和俄国也希望介入打捞工作。不过,日本官方在收到打捞申请后并没有立即给予回复,而是试图利用自己的力量打捞沉舰,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

3月30日,日军西海舰队司令长官井上良馨在给海军大臣西乡从道的报告中明确说,预计无法打捞定远号、靖远号、来远号等舰船。这段时间,日本海军将沉舰上的主炮、速射炮等武器进行了拆卸。

几经考虑,1895年5月26日,日本大本营批复了民间打捞申请,威海湾沉舰打捞权分配给了五位民间人士。分别由小野隆助打捞定远号,桥本清打捞靖远号,鹿毛信盛打捞威远号,正木久吉打捞来远号,中村新助打捞宝筏号。

得到批复后,打捞沉舰人员立即奔赴威海卫,当年7月开始打捞工作,并将打捞出的部分物品上交海军。打捞工作大部分在1895年—1897年完成。上交海军的打捞物品清单中包括定远号103件、靖远号101件、威远号7件、来远号及宝筏号21件。

日本基本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很多武器被补充进入军务局,供海军使用,节省了军费。民间人士并没有将全部打捞物品变卖赚钱,小野隆助在福冈县太宰府利用打捞定远号的物品修建了定远馆。这座建筑的主要木质材料来自定远舰上拆下的舱壁和甲板,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些没有任何漆饰的材料至今大多完好如初。根据当年定远舰施工监督李凤苞的报告,定远舰所用,都是当时最好的非洲柚木和德国橡木。

定远舰被带到日本后留下的遗物甚多,并不仅仅是定远馆。在长崎的观光胜地旧格拉巴宅邸公园中,存放着北洋水师定远舰的一具舵轮。宅邸当年的主人英国人格拉巴是一个在明治维新中向日本各藩走私武器的商人,后娶了日本妻子而定居长崎。由于这层渊源,格拉巴与日本海军过从甚密,甲午战争中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因此将一具原属于定远舰的舵轮赠送给他作为纪念。这一舵轮直径超过2米,由优秀的非洲柚木制作,至今依然闪着幽光。

按照复原,这种舵轮在定远舰上共有三具,它们当时被串联放在甲板后部,被称为“人力舵轮”或“备用舵轮”。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三具舵轮,一具在黄海海战中被日舰炮弹命中击毁;一具在定远舰沉没后,被日方运到了靖国神社,如今下落不明;最后一具,就是格拉巴公园中所存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耻历历在目,警钟更需长鸣。我们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

中国于2017年至2020年连续四年进行威海湾甲午沉舰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位于刘公岛东村的沉舰遗址,陆续发现了定远舰铁甲等遗物。据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周强分析,应是当年小野隆助打捞定远号时遗留的物品。

(作者为文史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