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德清,号憨山,又称憨山大师,明代"四大高僧"之一。《观心铭》是修行诀窍,浅显易懂,读来让人红尘悟清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观身非身,镜像水月。观心无相,光明皎洁。一念不生,虚灵寂照。圆同太虚,具含众妙。

人生在世,以身体为便利,也以身体为大患。身体是物质,每天都要吃饭,就必然受身体所累,所以《道德经》里说: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但如果把身体看作镜花水月,心不着相,如明月高照,意念自然起伏,最终触及不生不灭的境地,那就能体悟到其中的玄妙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其实人的所见所闻,包括眼耳鼻舌等感官所感触到的都是“空相”,如果不能认识这点,那人就会为物所奴。

但怎么认识呢,就是从觉察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不出不入,无状无貌。百千方便,总归一窍。不依形气,形气窒碍。莫认妄想,妄想生怪。

我的体会是以呼吸来觉察,人活一口气,在人身还处于胎儿早期的时候,心脏就开始跳动,而且此后终生不停,直到呼吸停止的时候。

想一想,当你情绪波动的时候,呼吸也会有变化,比如心情激动就容易呼吸短促,甚至有时候看到什么人或事物还会呼吸刹那暂停,反过来说,人的呼吸变化也会影响到心念的变化。

所以儒释道三家都强调呼吸的调理,以求绵绵若存的状态。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圣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当人可以呼吸深沉,甚至若有若无的时候,内心的杂念也会减少很多。

否则就容易杂念纷飞,妄想丛生,从而让人神魂颠倒,也就是所谓的“生怪”。要知道,魑魅就在人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谛观此心,空洞无物。瞥尔情生,便觉恍惚。急处回光,着力一照。云散晴空,白日朗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