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长很生气。生气的原因很正当,因为有人告诉他,他的母亲是被人害死的。

但令淮南王尴尬的是,不知道找谁算账。思来想去,他找上了辟阳侯,把一腔怨气和仇恨,都发泄在辟阳侯的身上,并且,一锥打倒他,割了他的头。

而后,淮南王逃到皇宫,寻求皇帝的保护。

现在,难题到了汉文帝身上。辟阳侯毕竟是汉之列侯,因私仇而杀朝廷大臣,怎么着都说不过去。如若枉法不顾,则朝廷法令等于空话。

但汉文帝又不能把淮南王正法。汉文帝的头都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好色惹祸

原因还得从汉高祖刘邦好色说起。

汉高祖为皇帝时,去赵地。当时的赵王张敖,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婿。

张敖知道岳父大人的脾气,便在王宫之中,把自己的美人奉献给了刘邦。

刘邦当然不客气,来者不拒,大胆享用。

对于这位赵美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刘邦临幸她一次,她就有了身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世事难测。

刘邦这人的性子比较随意,在与自己的下属兼女婿的赵王张敖聊天的时候,口出狂言,言语中对于张敖的父亲、已故的赵王、高祖的亲家张耳不是很恭敬。

这原本不算什么大事。刘邦实际上本身就是个不合格的农民,性子里很有些痞。他对于自己的下属,基本都不怎么高高在上,开口就是粗话。他的臣子们评价他对人是“慢而侮人”。

他跟自己的女婿说话,当然也不用客气。类似于现在的一个岳父,对着自己的女婿说,你爸这老家伙如何如何!

刘邦是皇帝,是赵王的顶头上司,还是赵王的岳父。赵王张敖当然不能说什么,只能陪笑,连心里都没任何不高兴。

但是赵王的臣子不高兴了。

按理,赵王张耳是汉高祖的臣子,赵王张耳的臣子当然也是刘邦的臣子。赵王都心服口服,赵王的臣子有何不服气的?

其实不然。

周的封建,类似于层层承包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大夫。这是三个级别,即天下、国、家。

天子是天下共主,只是共主。他有自己的都城和王国。在行政上,是并不干涉诸侯国的事务的。

同理,诸侯分封的家(并非现在意义上的家,大夫之家),在行政上也是相互独立的。

所以才有春秋争霸,天子受苦,三家分晋,战国风云。

原因很简单,诸侯强大,即不听天子的,比如春秋五霸;大夫强大了,当然也可以吞并诸侯,比如晋国、齐国。

既然行政系统上是独立的,那么各自系统内用的人,就是自己的人。所以,天子的臣子,只忠于天子;诸侯的臣只忠于诸侯;大夫的家臣只忠于大夫。

周、春秋、战国的忠,是这样划分的。如果诸侯的臣子或者大夫的家臣,背叛自己的主子,反去听天子的话,那是不忠。并非大家都必须听天子的。

秦始皇把这一切都给抹去了,取消了封建制,实行郡县制。

但在西汉建国之初,刘邦为了稳定天下,也封了一些诸侯王。赵王张耳,原本就是赵王(战国时的赵国)的人,他后来帮刘邦打项羽,所以,封赵王。

这是一个诸侯国。

汉初的诸侯国,在行政设置上是,由中央政府(汉朝廷)派遣丞相辅佐,其他的设置一如中央政府,只不过王比皇帝低一个级别而已。

那么,除了汉中央政府派遣的丞相之外,其他的人,都是各个诸侯王自己安排的。当然都是他们自己人。这些人也只忠于自己的王,他们心里根本不会有什么天子皇帝的概念。

赵王张敖的这些臣子这种“封建思想”尤其严重。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故赵王张耳的旧人。

故赵王张耳是个奇人,他是大梁人(战国时魏国),提起大梁名人,人们自然会想到信陵公子魏无忌,四公子第一人。

张耳小时候就很仰慕信陵公子,年少时在信陵公子那里做门客。信陵公子死后,秦灭六国,天下一统。张耳不想努力,努力攀附上一个富豪的女儿,并娶她为妻,自此有万贯家财。于是他学习信陵公子,广招门客,大养士人。手底下有一批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