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幅书法的优劣,固然要从它的渊源和艺术表现上去判断,但最基本的还是没有“硬伤”。

“硬伤”,指的是抄写出来的东西,不能出现任何差错,甚至是错别字、错别字、句子都不能出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书法展,对作品中的“硬伤”进行了更多的关注。但是,由于审核时间和评委们的重视程度,还是有不少“硬伤”的作品能够进入展览,或者获得奖项。

这幅楷书,在第一次全国书法大展中,夺得了一等奖,拓印了许多书法家都感兴趣的《心经》。仔细阅读这部获奖影片,“硬伤”依然十分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他少写了两个字:第二句“亦复如是”中的“是”被省略了,变成了“亦复如”。第3段第4行“因故空无色”,将“空”字遗漏,改为“故无色”。这两句话是不能念的,因为少了一个字。

其次,有些文字是含糊不清的,比如第四行中的“无”,若不将字面意义联系起来,只看这两个字,可能会以为是“元”,而不是“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一件作品有了如此明显的“硬伤”,那么根据中国书协的规则,这件事就该被取消了,别说拿奖了,连参展的资格都没有。

为何要对书法“硬伤”加以控制?现代书法,特别是在展览中的书法,往往把笔法作为考察的重点,然而,几年过去后,我们蓦然发觉,书法家的书法水准虽有进步,但缺乏文化底蕴的现象,却越来越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创作中的“硬伤”,正是书家自身文化失落的一大表现。光是抄写出来的东西,就有那么多的差错,更别说是让书法家自己创作诗词了。

除去“硬伤”,得奖作品本身也存在着写作上的问题。

这首歌是雷虎写的,他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下他的几首小说,结果都大同小异。他的楷书受赵孟俯影响,又受写经体的影响,因此,他的书法技法并不十分高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雷虎的书法有一种强烈的风格,就像是他的字,他的字都是对称和方正的,但是每一个字都没有任何的变化,就像是一个复制品,这种字,如果是几个字的话,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是几个字,那就会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

至于笔画,一般都是笔直的,但笔画的时候却是笔直的,没有任何的提按动作,笔直而僵硬,就好像是在用一种坚硬的笔画。书法变成了硬笔字,意境和风格都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雷虎的字迹也很显眼,比如他用的墨汁很浓,有些字还用了墨汁,给人一种厚重和沧桑的感觉。也就是说,雷虎的这幅画,给人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感觉。

现代书法展的评判一般都比较快,评委们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确定自己的作品是否能够进入展览。或许就是因为这句话太过“醒目”,雷虎的这首歌才会脱颖而出,获得了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这位评委是被雷虎这幅画的外表给“糊弄”了,所以才会忽略掉这幅画的瑕疵。更何况,这首诗的写作水平,也谈不上有多高。要是裁判再严肃一点,这幅画根本就拿不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