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夫妇在钟期光墓前留影
1999年,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上将和夫人马龄松在清明节前夕,坐上了南下的火车,此时两人都已经是耄耋之年。此行张震和马龄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前往江苏省溧阳市西山烈士陵园,给开国上将钟期光扫墓。
这张照片就是张震和夫人马龄松在钟期光墓前的留影,可以看出两人都穿着得体的衣服,张震满脸严肃,显然他对这次扫墓非常重视,体现了对战友的深深思念。就是在这次扫墓时,张震产生了不满,整个扫墓过程不吭一声。
当马龄松询问原因时,张震告诉她:钟期光的墓碑上有一处错误,少刻了一个人的名字,应该将他夫人凌奔的名字也刻上去。那么,张震为何如此关心钟期光呢?这要从两人的关系说起,两人不仅都是湖南平江人,而且是经历枪林弹雨、生死与共的战友,曾长期在一起共事。
钟期光
钟期光,1909年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纵观钟期光的军旅生涯,他历任红十六师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华东军政大学副政委、军事学院政委、军事科学院副政委等职,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
在军迷心目中,钟期光是一位不计名利,甘于任副职、当助手的开国元勋,他先后辅助陈毅、刘伯承、叶剑英三位元帅和粟裕大将工作,并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关于这一点,也被钟期光的子女所证实。
钟期光
钟期光的子女表示,“爸爸一生的37个行政职务中,有35个是从团级、到野战军、大军区级的各级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兼主任、副政委等职务,几乎全是副职……爸爸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重贡献,轻名利,长期当助手而不闲手,以实干家赢得各级普遍赞誉。”
对于钟期光,张震也特别欣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人都并肩作战,长期在粟裕大将的领导下开展军事行动,他们成为亲密无间的战友。张震在《怀念钟期光将军》一文中,对钟期光大加赞赏,称赞他处处顾全大局,先人后己,始终维护团结,真是难能可贵。
钟期光夫妇看望粟裕大将
粟裕大将也对钟期光颇为欣赏,他曾称赞道:“钟期光同志工作很实际,很实在。从江南到苏中,政治工作实际上是由他支持的。”能获得粟裕大将如此之高的评价,足以说明钟期光在战场上的贡献。
在身边工作人员眼中,钟期光丝毫没有架子,他特别关心身边人员的情况,是一位个性鲜明、感情丰富、平易近人、乐于助人的首长,经常会拿自己的工资帮助有困难的同志。1991年5月22日,钟期光在北京病逝,享年83岁。
钟期光在病危时,已经就自己的后事做出了安排,他希望自己去世后葬在当年战斗的江苏。之所以最终葬在溧阳的西山革命烈士陵园,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钟期光病逝后,子女开始给父亲寻找墓地。
西山革命烈士陵园
起初,钟期光子女一行来到苏北寻找合适的墓地。途经溧阳时,时任溧阳市委书记杨大伟请他们吃饭,席间就提到关于给钟期光在苏北寻找合适墓地的事项,未曾想杨大伟在饭后立即带着他们去了西山陵园。
杨大伟说:“溧阳不挺好的吗?离南京近,水西又是钟将军战斗过的地方,还有纪念馆,这里可以作为他安息的地方。”钟期光之子钟德苏回忆时说:“(杨大伟)马上就带我们去看了西山陵园,我们到那一看,风水好、环境好、管理好,一眼就看中了,决定让父亲安息在这里。”
钟期光夫妇
钟期光夫人凌奔早在1988年便已经去世,最终两人合葬在一起。再后来就发生了本文开始了那一幕,张震和夫人马龄松专程前来扫墓。那天,张震绕着钟期光墓地走了两圈后,他越走越生气,认为没有刻上凌奔的名字完全不应该。
于是,张震将陵园管理人员喊到墓地前问他:“墓碑上为什么没有刻上钟期光夫人的名字?她也是老同志嘛!”张震没有说错,凌奔早在18岁就参加了新四军,并在入伍两个月后参加中国共产党。
钟期光墓地
凌奔参军后,她主要负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以及建党建政等工作,期间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所以,钟期光的墓碑上没有刻上夫人凌奔的名字,本身就是一次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