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文化发展需要不断探索,在自我更新过程中实现千城千面,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与生活体验,这也是多元化气质的体现。
最近,河北的省会石家庄,因官宣将“安徽牛肉板面”更名为“石家庄牛肉板面”一事上了热搜。
石家庄为此还特意召开了“石家庄牛肉板面公用品牌发布会”,由市长亲自站台。
许多网友感到不解,为何一个省会城市突然要和“安徽牛肉板面”较上劲?
说起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板面在河北的受欢迎程度。河北人喜欢吃面,但无论是兰州拉面,还是扁豆焖面,都不及板面的人气旺。
在某点评网站搜索“板面”,石家庄有25980条结果,邢台有6283条结果,邯郸有13975条结果,保定有24821条结果,唐山有23028条结果……
显然,石家庄人对板面情有独钟。
在石家庄,相隔不到数百米的距离就有数十家板面馆,其密度完全不亚于便利店。
所谓“板面”,就是把面做成长条状,在案板上拍打制成,爽口耐嚼。
板面的制作其实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地做法略有不同。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面条一定得宽,而且得配肉。
对于石家庄人来说,吃板面必须是“安徽牛肉板面”才够味。
据说,安徽板面在石家庄高峰期开到2000多家,而全国最知名的“兰州拉面”在石家庄才1000多家。
所以有网友戏称,“石家庄境内向任何方向出发,不出十分钟即可抵达‘安徽板面’”。
安徽板面火爆到已成为石家庄的当地美食代表,没有之一。
几乎所有来石家庄的游客,一定会被当地人推荐“安徽板面”。
歌手薛之谦来石家庄开演唱会,就被粉丝推荐去吃“石家庄特色正宗安徽板面”。
在河北拍戏的演员王迅,问到当地美食,剧组的人不约而同推荐“到河北,你必须去吃一次安徽板面”。
“安徽板面”为何与石家庄有如此深厚的渊源呢?
据说,板面起源于皖北阜阳市的太和县。
20世纪90年代,大批来自阜阳市太和县的打工者千里迢迢来到飞速建设中的石家庄。
“太和板面”以其价廉物美的优势在石家庄遍地开花,用一碗碗面香筋道、香辣十足的家乡板面填了打工者的肚子,解了乡愁,也为自己打下了一片天地。
可太和县的知名度实在太低,全国叫“太和”的又不止安徽一处,很容易混淆,于是“安徽板面”才逐渐代替了“太和板面”。
石家庄坐落在盛产小麦的华北平原,麦质上乘,加上当地板面师傅精湛的手艺,使得“嫁”过来的安徽板面味道更为诱人。
太和当地板面配的是羊肉,而石家庄人偏偏不喜欢吃羊肉,双方曾僵持多年。
最终,安徽板面妥协了,换成牛肉后焕发新生,才成为今天的石家庄牛肉板面。
这也很正常,许多地方美食迁移异地后,都经过了本土化的创新与融合,最终演变为符合当地人口味和习惯的当地美食。
尤其是在石家庄,这座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类似缸炉烧饼、驴肉火烧、牛肉罩饼等传统小吃,其实都是沿着铁路线传播而来,经过些许改变,从而换来了和石家庄人的长相厮守。于是,“石家庄的安徽板面”,这个略带喜感的词汇一直被石家庄人津津乐道。
原本与城市相安无事的“安徽板面”,石家庄为何又要如此急切地为板面争一个“名分”呢?
“石家庄是河北省会”,说完这句,似乎很难再令人想到与这个城市有关的代表性记忆。
也难怪,石家庄除了是省会,还是Ⅰ型大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在同类城市中,却难以成为真正的记忆点。
由于地处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的交汇点,石家庄也因此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不过,作为河北省会的历史,石家庄并不久远。
解放后,河北省的省会历史经历了多次变迁,直到1968年,石家庄才最终成为了河北省会。
自此之后,石家庄凭借雄厚的纺织、制药等基础,一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随后几十年间,石家庄一直笼罩在北京、天津的光环之下,极为低调。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为孕育了被誉为“相当于摇滚乐的九年义务教育”的《通俗歌曲》与《我爱摇滚乐》两份刊物,才有了“摇滚之城”这个梗。
近十年来,伴随石家庄不断建设,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发展速度并不算理想。
尤其是作为省会城市,石家庄的经济总量显得有些拿不出手。
2022年,石家庄GDP为7100.6亿元,位列全国城市第38名。经济总量不高,人均水平则更低。2022年石家庄人均GDP仅为59645元,在全国省会城市当中排名倒数第三(仅强于南宁与哈尔滨)。
作为河北省的“一哥”,石家庄的地位也很尴尬:
比经济,经济总量不如唐山市;比环境,不如靠海的秦皇岛;比古代历史,不如千年古都的邯郸;比近代史,不如拱卫京畿重地的保定;比人物,不如名人辈出的沧州。
在国内众多省会城市中,石家庄近乎“小透明”,毫无存在感。
彼时,国内有太多城市靠着音乐节迅速走红,从官方到民间都展现出难得的支持态度。
2023年,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和“音乐节”深度绑定,连远在河南的新乡市都在争夺“摇滚之城”的称呼时,石家庄终于坐不住了,正式打出“RockHome Town(摇滚之城)”的旗号。
应该说,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乐队知名度,石家庄的“摇滚之城”都名副其实。
万众期盼中的石家庄,在迈进“摇滚之城”的路上不断加速。
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邀请了当地中青年摇滚骨干汇聚一堂,畅谈摇滚乐发展与打造石家庄城市名片。
市内万象城的大屏幕不断滚动放着“万能青年旅店”的演出海报;城市公交的车厢甚至化身摇滚乐队演出的舞台。
甚至,“万能青年旅店”那首《杀死那个石家庄人》火遍大江南北后,河北共青团还赶紧重新填词翻唱了一首《杀不死的石家庄人》……
石家庄迫不及待“摇”了起来,希望尽快把沉睡许久的摇滚梦再次“摇”醒,赋予城市年轻化的内涵。
显然,那时的石家庄肯定觉得“摇滚乐”要比“板面”高大上的多。
可惜摇滚乐特有的反叛气质并不是谁都能接受……
自从石家庄打出“摇滚之城”后,经历了一些风波和质疑,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这期间,曾经火热的城市音乐节也相继遇冷,再无往日风采。
但随着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大火,以美食出圈的城市却越来越多。
按照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
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美食文化纳入城市品牌战略的范畴,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于是,苏州发布《苏州饮食文化振兴计划》,宣布要打造“世界美食之都”;镇江推出了“锅盖面里的镇江味”;东北吉林组建“锅包肉办公室”,招募网络博主、美食达人,助力将锅包肉打造成地标美食。
相比音乐,舌尖上的美味似乎更容易被传播和记忆。
如今,品牌营销喜欢提IP,指的是一个品牌所独有的、可识别的形象、符号或设计,既能够代表品牌的核心价值和特色,又能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记忆。
最重要的是,这个IP必须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识别性。
对于急需找到城市新名片的石家庄来说,劲道爽滑的“安徽板面”便是兼具文化与美食的城市IP。
毕竟,对于石家庄乃至全国人民来说,辣椒的红、青菜的绿、面条的黄,色泽搭配冲击视觉,同时豪迈地融入了辣椒、鸡蛋、肉丸子、火腿肠、卤肉等食材的“安徽板面”,真是要“颜值”有“颜值”,要“份量”有“份量”。
或许有人好奇,“安徽板面”究竟能不能算石家庄的本土美食?
事实上,如今诸多城市美食早已不是原来的风味,很多都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外地美食”。
从遍布全国的“啤酒烤鸭”“小龙虾”“麻辣烫”……很少有什么美食在进入新城市后能继续保持原汁原味。
杂糅、迭代、共生、创新,迁移到异地并改良的美食,既是碰撞后的升级,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注脚。
比如去年义乌一场音乐会中,歌手周梓倩在互动环节问现场观众义乌特产是什么?
台下观众不约而同地大喊:“江西小炒!”
确实,江浙沪这些年吸引了无数江西打工者,后者带来的“江西小炒”,远比在自己家乡更出名,也更有影响力。
这也难怪,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兴起,无数打工者背着行囊奔赴他乡创业打拼。他们在异地他乡奋斗时,既靠板面解了乡愁,也为城市增添了新的风味。
一碗面、一份小炒,讲述属于老百姓的奋斗的故事,也见证了中国改革的宏大历程。
其实,人们对美食的喜爱是共通的,草根美食更是自带烟火气和交流属性。
亦如板面,发源于安徽太和县,出圈却在河北石家庄。
作为传统面食文化的组成部分,一碗油光锃亮、热气腾腾的板面,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抚慰了打工者的肠胃,就此铺垫出新的城市饮食习惯,演变为新的城市滋味。
去“安徽化”后,“石家庄牛肉板面”能否继续发扬光大,打造出特色化的城市IP,提升城市品牌的认知和关注,或许只能靠时间检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