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人们总喜欢夸耀自己家族的光辉历史,但笔者偏要书写关于本家族的冤屈历史。笔者生于浙江宁波,乃甬上屠氏第二十三世子孙,祖上于南宋淳佑年间因北方兵乱而一路南迁,定居鄞县,在明朝时,初为耕读世家,自第七世登进士入朝为官崛起,之后族贤续出,因科举人文之盛与同郡镜川杨氏、西湖陆氏、槎湖张氏并称“四大家族”。

自从前几年同族的屠呦呦女士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奖以来,屠氏一族再次在宁波声名鹊起。根据《甬上屠氏家谱》记载,本家族在甬地绵延七百余年期间,特别是在明朝时,相继出现过包括吏部尚书兼太子太傅赠太保屠滽、文学家和戏曲家屠隆、博物学家屠本畯等众多历史名人。

然而,当自己翻阅与祖先相关的历史书籍时,除了世俗名利之外,笔者更多地读到的是一段段悲惨凄凉又辛酸无奈的家族故事。这些故事将一个家族的命运和一个王朝的命运相连起来,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样态和政治风貌。接着,就让笔者带着各位看官一起追溯历史,品味屠氏祖先在明朝的那些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7年英国《伦敦新闻画报》刊宁波“中国皇陵”,据考证为屠氏之屠瑜(屠滽父亲)墓,应为圣公会传教士禄赐回英国据访甬印象所作。

第一章 宦官频掌权 天官亦折腰

假如在职场中,有个小人,仗着与领导的亲密关系,在单位里面横行霸道,你的职务比他高,却要对其点头哈腰,并且提心吊胆,一不留神还会丢掉性命,你就说自己冤不冤吧!但这种憋屈的事情就让我们的一位祖先给碰到了,那个祖先就是屠滽。

屠滽(1440年10月20日—1512年11月6日),字朝宗,号西峰,又号丹山,甬上屠氏第七世,明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成化元年(1465年)举乙酉科浙江乡试,成化二年(1466年)联登丙戌科进士,任监察御史,巡按四川、湖广,为官有清名,勤于政事,历任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弘治十年(1497年),进兵部尚书,后调任吏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封太子太保。明武宗时,加封太子太傅,兼掌院事,继加封柱国。谥襄惠。因吏部尚书为百官之首,当时又称为“天官”,故而,乡人称其家为“天官第”,称其人为“屠天官”。然而,在太监横行的明朝中叶,即使屠滽贵为“天官”,也不得不遭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屈辱。

屠滽面对的第一位掌权大太监是汪直。汪直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明朝成化年间的知名宦官,首督西厂,权倾一时,也是电影《龙门飞甲》里大反派雨化田的原型。汪直在揽政期间,其爪牙遍布全国,任意罗织罪名,屡兴大狱,肆意横行,根据史书记载,士大夫“益俯首事直,无敢与抗者”、“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

《明史·列传第六十四·商辂传》:“中官汪直之督西厂也,数兴大狱。……(商)辂既去,士大夫益俯首事直,无敢与抗者矣。” 《明史·卷九十五·刑法三》:“至宪宗时,尚铭领东厂,又别设西厂刺事,以汪直督之,所领缇骑倍东厂。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直中废复用,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势远出卫上。”

汪直倒行逆施,自然会受到百官的弹劾,其中包括首辅商辂、兵部尚书项忠、御史徐镛等人。可是,纵观《明史》,在汪直得势期间,作为御史的屠滽没有任何参与弹劾的记录。为什么屠滽没有弹劾汪直,是他胆小怕事吗,是他不辨忠奸吗?答案很简单,笔者查阅史料发现,屠滽竟然是汪直一党的!具体的关系网络是,屠滽与王越交好,而王越又讨好汪直,与当时另一位大臣陈钺,三人结成死党,并称为“王、汪、陈”铁三角。

《明史·列传第五十九·王越传》:“吏部尚书屠滽以(王)越名上,乃诏起原官,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 《明史·列传第五十九·王越传》:“(王越)又尝荐杨守随、佀钟、屠滽辈,皆有名于世。睦族敦旧,振穷恤贫,如恐不及。”

直到汪直失势之后,时任副都御史的屠滽才被同僚李裕拉着一起,为得罪汪直的官员请雪平反,但是,两人却因此触怒了龙颜。屠滽遭遇了什么,历史并没有记载,而李裕则是被“夺俸”,又“坐累”,相当于现在的扣工资、降职务。真是令笔者晚辈惊讶,堂堂副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副检察长,竟然害怕一个太监。

《明史·列传第四十八·李裕传》:“汪直败,(李裕)偕副都御史屠滽请雪诸忤直得罪者。帝不悦,夺俸。又坐累,调南京都察院。”

当然,屠滽的精明之处在于,他依附太监汪直,但却不是汪直的核心圈子,因此汪直倒台并没有牵连到他。汪直被贬往金陵之后,屠滽又要面对第二位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刘瑾。此人的精明头脑和狠辣手腕皆在汪直之上,在成为司礼监掌印之后,他便引诱武宗沉溺于骄奢淫逸中,自己趁机专擅朝政,时人称其为“立皇帝”,而武宗则为“坐皇帝”。

《明史·卷九十五·刑法三》:“瑾又改惜薪司外薪厂为办事厂,荣府旧仓地为内办事厂,自领之。京师谓之内行厂,虽东西厂皆在伺察中,加酷烈焉。……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

明孝宗弘治年间有一个官员叫刘大夏,史书称其为“忠诚恳笃”,但他得罪了刘瑾。等到明武宗正德年间,得势的刘瑾就开始编造罪名让他死。好在我们的祖先终于硬气了一回,坚持表达反对意见,结果就是,堂堂都御史屠滽,也就是最高检察院检察长,竟然被太监刘瑾一顿谩骂。大家别以为现在打工人被领导或领导亲信骂一顿很正常,在讲究礼义廉耻的古代社会,身为读书人的屠滽竟然被无根的阉人谩骂,实是一件抬不起头来的事。

《明史·列传第七十·刘大夏传》:“大夏忠诚恳笃,遇知孝宗,忘身徇国,于权幸多所裁抑。尝请严核勇士,为刘瑾所恶。刘宇亦憾大夏,遂与焦芳谮于瑾曰:「籍大夏家,可当边费十二。」三年九月,假田州岑猛事,逮系诏狱。瑾欲坐以激变律死,都御史屠滽持不可,瑾谩骂曰:「即不死,可无戍耶?」”

估计屠滽是被骂出心理阴影了,从此他的行事更加谨慎,最终他也因此逃过一劫。当时,朝廷有一个规定,在奏章中只能写“刘太监”等尊称,而不能写“刘瑾”名讳。可是,都察院的官员不知道是“无意疏忽”呢,还是“故意挑衅”呢,竟然在一份奏谳中不避讳刘瑾的名讳。本来只是“一个字”的小错误,但是,刘瑾却借机发难,排除异己。身为都察院长官的屠滽见状不妙,便立即率领自己的属下,对着刘瑾就“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并乞讨原谅。刘瑾见他态度不错,于是饶过了屠滽,但朝廷的其余同僚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据说有百余人受到牵连,死的死,贬的贬,甚至还有被抄家的和被灭族的。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刘瑾传》:“公侯勋戚以下,莫敢钧礼,每私谒,相率跪拜。章奏先具红揭投瑾,号红本,然后上通政司,号白本,皆称刘太监而不名。都察院奏谳误名瑾,瑾怒詈之,都御史屠滽率属跪谢乃已。遣使察核边仓,都御史周南......等,并以赦前罪,下狱追补边粟,宪至瘐死。又察盐课,杖巡盐御史王润,逮前运使宁举、杨奇等。察内甲字库,谪尚书王佐以下百七十三人。复创罚米法,尝忤瑾者,皆擿发输边。故尚书雍泰、马文升、刘大夏、韩文、许进,都御史杨一清、李进、王忠,侍郎张缙,给事中赵士贤、任良弼,御史张津、陈顺、乔恕、聂贤、曹来旬等数十人悉破家,死者系其妻孥。”

太监,在明朝时是一个尊称,但在今人眼里却是形容“不男不女阴阳人”的贬义词。就是明朝的这些太监,钻了封建制度的漏洞,成为封建皇权的代言人。正如上文所述,只因写错一个字,太监就能让大批臣民遭遇冤屈,特别是身为天官的屠滽,他的那一跪,难道不是家族的耻辱吗?不过,换个角度思考,要是没有祖先的这一跪,说不定那个时候就被刘瑾按个灭族大罪,再判个满门抄斩,甬上屠氏也就“全剧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竹园寿集图》之屠滽像,明吕纪、吕文英合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第二章 清流误朝廷 下流陷良才

假如在职场中,有个同事道貌岸然,表面文章做得很好,得到上司和下属的赏识,但实际却是一个伪君子,你惹他不高兴,他就想方设法针对你,你就说自己冤不冤吧!躲得过“左冷禅”,躲不掉“岳不群”,我说的不是“令狐冲”,而是自家祖先屠隆。

屠隆(1543年7月26日—1605年10月7日),原名儱,字长卿,一字纬真,号赤水,别号由拳山人、鸿苞居士、桃花客卿、溟涬子,甬上屠氏第八世,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戏曲家,同进士出身。

屠隆的家族世居鄞县桃花渡,与屠滽属于家族的不同分支,其曾祖屠子良、祖父屠璞、父亲屠濬并不富裕,三代布衣。屠隆为其父六子中最幼者,也是最聪明者,甚至说是本家族中最有文采者。屠隆幼年时即受到张时彻、屠大山、范钦的赏识。万历元年(1573年),屠隆创作了《溟海波恬赋》,受到刘翾赞赏。二十岁时,年轻的屠隆就在开化开馆授徒谋生。

万历四年(1576年),屠隆中丙子科浙江乡试第九名举人,次年联捷丁丑科进士,任颍上、青浦知县。中进士当年,屠隆为瞿九思冤案鸣不平,作《为瞿睿夫讼冤书》,成功使瞿九思获释回乡。在颍上县时,屠隆修筑了颍上东门河堤,解决了颍上的水患问题。万历六年(1578年),屠隆赴任青浦,不同于现在的“十里洋场”大上海,当时的青浦属于割上海、华亭两县而成的新设建制,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屠隆在任上尽力治理,离开青浦时,当地士民数百人尾随送别至太仓州。万历十一年(1583年),屠隆改任礼部仪制司主事、郎中等官职。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屠隆传》:“屠隆者,字长卿,明臣同邑人也。生有异才,尝学诗于明臣,落笔数千言立就。族人大山、里人张时彻方为贵官,共相延誉,名大噪。举万历五年进士,除颍上知县,调繁青浦。时招名士饮酒赋诗,游九峰、三泖,以仙令自许,然于吏事不废,士民皆爱戴之。迁礼部主事。”

正当我们的祖先壮年得志、意气风发之时,一场始料未及的风波也在逐渐逼近他。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月,屠隆和西宁侯宋世恩“宴游甚欢”,本来就是一次私人晚宴,却被刑部主事俞显卿弹劾,结果是,被告屠隆和原告俞显卿二人双双罢官回乡。

屠隆罢官一事的始末,要从万历十二年夏天说起。当时,宋世恩来到京城,因爱好文艺,久闻屠隆的名声,就极力想要结交屠隆。屠隆见热情难却,便与宋世恩以兄弟相称。当年九月,宋世恩与屠隆等人宴会,席间声称,既然他与屠隆是兄弟,也要让自己的妻子去屠隆家拜见老夫人和嫂夫人,表示两家为通家、兄弟交情好。而此时的刑部主事俞显卿是青浦乡绅,曾经试图巴结青浦知县屠隆,但屠隆却不理会他。俞显卿因此十分记恨屠隆,身为刑部主事的他便将宋世恩的话添油加醋,在弹劾文章中特意地往“淫秽”上掰扯,暗示屠隆与宋世恩夫人有染。万历皇帝看了奏书之后便下令彻查,虽然调查后并未发现俞氏所说事情,俞显卿因诬告而被罢官,但屠隆也因“诗酒放浪”之过而一同被罢官。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吴新苗博士的论文《屠隆研究》及其同学徐美洁博士的论文《屠隆诗编年箋注》的推测,在此事件中,背后操纵者很有可能是内阁首辅徐阶。当年,屠隆在青浦任上由于没有接受徐阶的笼络,故而遭到徐阶忌恨。屠隆在京时,徐阶花费千金使人日夜侦查他的动向,以便落井下石,正好抓住“宋夫人”的花边新闻,在俞显卿的推波助澜之下,导致屠隆的仕途因此事件而告终。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文苑四·屠隆传》:“西宁侯宋世恩兄事隆,宴游甚欢。刑部主事俞显卿者,险人也,尝为隆所诋,心恨之。讦隆与世恩淫纵,词连礼部尚书陈经邦。隆等上疏自理,幷列显卿挟仇诬陷状。所司乃两黜之,而停世恩俸半岁。隆归,道青浦,父老为敛田千亩,请徙居。隆不许,欢饮三日谢去。”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四》:“万历十二年十月甲子,刑部主事俞显卿劾礼部主事屠隆与西宁侯宋世恩淫纵诸状,并及陈经邦,上以显卿出位渎奏,并屠隆、宋世恩等该科其参看以闻。”

清流,是朝廷的一把双刃剑,他们对抗宦官和贪官,在一定程度维护了社会正义,同时采取改革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进步,但他们又有自私自利的虚伪面,在排除异己方面并不在宦官之下,而其手段也更加阴损。我们的祖先屠隆就着了他们的道,除了屠隆,抗倭寇名将张经、胡宗宪等人被冤杀,甚至同族屠大山被贬黜,也是拜徐阶等清流所赐。此外,清流并非完全的“清澈流溯”,他们假公济私的本领完全可以比肩贪官。根据历史记载,徐阶本人拥有私田几十万亩(一说十八万,另说二十四万),其子弟家仆豪横乡里、为祸一方。当时,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清理江南私田,却遭到徐阶等清流的阻拦,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给海瑞网罗编织罪名,还借故将其调走。如此看来,在遭受清流的冤屈方面,我们的祖先屠隆应该与海瑞有所共鸣吧,海瑞仗着一幅铮骨与不公不义进行着抗争,而屠隆则将一身柔骨化成传奇的戏文讥讽着世道,两者以不同的方式流传百世。

《献征录·卷十六·大学士徐公阶传》:“(王世贞写说)江南督臣张经素贵而汰,然老将能持重,守便宜,不轻与贼斗。而恶之者谓(张)经家在闽,故近贼,不欲击以市恩。而(徐)阶信之,数龁于上。其后(张)经破贼,卒不免于死。前后督臣杨宜、周珫斥,抚臣彭黯、屠大山、李天宠逮,(徐)阶有力焉。” 《玉芝山房稿·卷七·与吴凤麓绩溪书》:“及分宜去,而华亭当国,遂阴唆南北谏台,论列其事。曾参,孝子也;参之母,贤母也,已而人告之以其子杀人者三,不能不透杼而起。先帝且怜放之而归矣,然华亭且以不杀公,公或当复从丘壑起家,异日栏虎而逸之,祸不测也,于是又摭述其事。公逮系者再,遂死狱中。”
《皇明大事记·卷三十八》:“徐在事久,家富,传言有田十八万亩,诸子嗜利,奴仆多藉势纵横。” 《林居漫录·卷一》:“华亭在政府久,富于分宜,有田二十四万,子弟家奴暴横,闾里一方,病之如坐水火。”
《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海瑞传》:“瑞锐意兴革,请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幷,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宂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迂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奬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搢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半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代赤水先生屠隆画像。

第三章 甩锅皆小人 背锅是大山

假如在职场中,有群猪队友,他们平时见不得你好,见你病时又要你命,他们想办法把有能力的你排挤走了,可是一旦出了事情,他们又把锅甩到你头上,你就说自己冤不冤吧!接下来,就来说我们祖先屠大山的故事。

屠大山(1500年5月28日—1579年2月26日),字国望,号竹墟,甬上屠氏第九世,明朝政治人物。嘉靖二年(1523年)中进士,初授四川合州知州,进湖广川贵总督,参与平定龙许保之乱。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改任兵部右侍郎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巡抚督粮。遗憾的是,因为同僚不配合,所以其在对倭寇作战时失利,被判入狱,又被革职为民。归乡之后与被解职的范钦、张时彻并称“东海三司马”。

按照家族辈分算起来,屠滽是屠大山的叔公,但孙子的骨头比祖辈的骨头要硬得多。屠大山人如其名,不仅不畏权贵,而且作战勇猛。

先说屠大山的不畏权贵。其任江西吉安知府时,南京兵部尚书王学夔的儿子横行乡里,为地方一霸。屠大山立即把助纣为恶的家丁都抓起来法办,还令王氏恶子改过读书。不过,王学夔知道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了屠大山。这次遇到一个通情达理的上司,但下次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还为屠大山日后在官场翻车埋下了祸根。其任徐州兵备道时,内阁首辅夏言的家仆路过徐州,大肆向官民索要财物,屠大山还用同样的治理手段,把作恶的家仆抓起来打了一顿并赶走,夏言由此恨之入骨。同年,工部尚书甘为霖拜托屠大山包庇一个贪污的同乡,屠大山果断拒绝,也由此遭致了甘为霖的忌恨。明朝的派系斗争现象非常严重,屠大山得罪了两个人,也就意味着得罪了两个人背后的一大帮子人。

《西园见闻录·卷之四·教训》:“屠公大山尝为吉安知府,吉之属邑王尚书学夔者由选部陟大僚,有子横里中。公悉剪其翼,子畏而折节为儒生。” 《西园见闻录·卷之四·教训》:“尚书每与人辄曰:‘使君去我一嚣子,而益一贤子,仁哉使君乎?’人盖两贤之。” 《本朝分省人物考·卷之四十八·浙江宁波府二》:“时贵溪相有苍头奴乘楼船下徐,横索驿递,执而棰遣之。贵溪衔焉,然竟无他。” 《同治鄞县志·卷三十六·人物传十一》:“有甘尚书者以里中儿为邑曹司,属大山,大山不弊其贪,尚书恨之。”

再说屠大山的作战勇猛。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二月,屠大山升任湖广巡抚,协助川湖总督张岳平定了苗民首领龙许保、吴黑苗发动的大规模叛乱。三年后,张岳在前线病逝后,屠大山继任为总督,设计诱杀龙氏余党龙阿仔等,尽灭其族。嘉靖三十三年(1553年)正月,屠大山改任南京兵部右侍郎,两个月后,又出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应天巡抚兼提督军务,负责对抗倭寇。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别以为“打小日本”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当时的朝廷官员都贪生怕死,竟然没人敢去,七年之间,苏州和松江等地换了十个巡抚,屠大山的前任安福彭黯、黄冈方任、上虞陈洙等人也是找各种理由不到任。他们拿着俸禄而无视东南百姓被倭寇蹂躏,宁愿被革职罢官,也不愿承担责任,最终的担子却落在我们祖先屠大山的头上。

《余文敏公文集·卷十·少司马竹墟屠公墓表》:“公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会川贵兵讨苗民吴黑苗、龙许保,于酉阳大胜之。” 《大明世宗实录·卷三百九十四》:“(靖三十二年二月)嘉升巡抚湖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屠大山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
《弇州继稿·卷九十四·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竹墟屠公墓志铭》:“朝议合湖广川贵为一镇,设大帅。公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居之。公乃选将吏,蒐卒乘,申约束,使参将贤以一军军苗腋,而诱其党谭细奴,啖之曰:‘以尔酋龙阿仔来者,吾官;若不然,尽爇若族。’细奴乃为酒要阿仔,醉而缚之,立灭龙氏。而龙他众亦来报,谭族亦歼,仅细奴以身免。公纵悉平之,奏官细奴百户。”
《大明世宗实录·卷四百零六》:“(嘉靖三十三年正月)改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兵部右侍郎屠大山为南京兵部右侍郎。” 《大明世宗实录·卷四百零八》:“(嘉靖三十三年三月)甲辰,改南京兵部右侍郎屠大山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
《明史·列传第九十三》:“倭之躏苏、松也,起嘉靖三十二年,讫三十九年,其间为巡抚者十人。安福彭黯,迁南京工部尚书。畏贼,不俟代去,下狱除名。黄冈方任、上虞陈洙 皆未抵任。任丁忧,洙以才不足任别用。而代以鄞人屠大山,使提督军务。苏、松巡抚之兼督军务,自大山始。阅半岁,以疾免。寻坐失事下诏狱,为民。”

此时的屠大山历经辛劳,已经旧病缠身,加之倭患严重、军务繁重,他在就任后不久便倒下了。然而,敌人并不打算放过他,倭寇仍旧在不停地骚扰东南沿海,屠大山带病指挥,但毕竟锋芒不在,屡次与倭寇作战皆落下风。此时,同僚也不打算放过他,之前与其有嫌隙的官员就伺机报复,他们弹劾屠大山装病不作为,将其从提督的位置上撸了下来。

日本人也不是傻子,见你们中国人不团结,他们的野心又起来了,就在屠大山被免职的几天之后,倭寇便大举进犯。本来我方是占优势的,官军战前有所准备,在罗店斩杀了八十多名鬼子,但当时的参将许国与李逢时是不同派系,许国不想李逢时占便宜,就轻兵冒进,打算抢功劳,结果在采淘港中了埋伏,导致明军死伤惨重。更可气的是,还有一位水军都督,竟然见死不救,导致溺水死者千人,还战死了一名指挥。以上便是采淘港之战的经过,既然战败,朝廷就要追究责任,屠大山受到牵连,因“称疾不视事”而被“逮至黜为民”。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十月,命锦衣卫械系原任应天巡抚屠大山,参将许国、李逢时,副总兵解明道至京讯治。先是采陶港之后,坐两将不相能,各兵趋利不止,故垂城而败。时明道督水兵泊海口,坐视不救,大山方称疾不视事。至是御史张师价以败书闻,请治大山、逄时、国、明道各失事罪。总督张经因论山东监军参政许大伦、副使周臣纪律不严,亦宜量罚。于是大山逮至黜为民,明道等坐失律罪斩,大伦、臣降三级边方用。”
《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八月,倭寇自嘉兴还屯采淘港、柘林诸处,进薄嘉定。会募兵,参将李逢时、许国以山东民鎗手六千人至,与贼遇于新泾桥。逢时率麾下先进,败之。贼退据罗店,官军追及之,斩八十余人。许国恨逢时与同事,不约己。乃别从间道击贼,欲分逢时功。追至采淘港,乘胜深入,伏起,大溃,溺水死者千人,指挥刘勇等死之。”

党争,是明朝的另一个痼疾,虽然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据说明屠大山属于哪一个派系,但他在任内得罪不少权贵,按照官场“非我即敌”的原则,也就被迫卷入了党争。回看采淘港之战,两位参将抢夺功劳、水军都督见死不救都是党争的恶果,而我们的祖先屠大山在战前已经被解除职务,在战时无法发挥作用,结果在战后还是被清算,说白了也是党争的牺牲品。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屠大山的儿子屠本畯在其任内也遭朋党小人陷害,最终罢官回家,由此可见,党争的余毒不可谓不深,祸害了家族好几代。

《山林经济籍·卷七·集易防序》:“隆庆壬申,予(屠本畯)在京师,为亲知密友所挤,虽弯弓而得不下石。万历辛丑,予守辰阳,为同僚同乡所陷,虽下井而得乐考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辰州太守屠公本畯(屠大山儿子),清代画家虞琴所绘,出自《四明人鉴》。

第四章 贼心叛亲友 丹心报家国

假如在职场中,你为公司尽心竭力地办着事,正当你们的事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可没想到的是,有一个同事转手就把你给出卖了,甚至把公司也给搞破产了,你就说自己冤不冤吧!我们的祖先屠献宸就遭遇了此等卑鄙无耻的叛徒。

屠献宸(1606年9月23日—1648年6月22日),原名懿忠,字明初,号天生,甬上屠氏第十二世。明末抗清志士,官至兵部车驾司主事(一说为职方司主事),著名的“宁波五君子”之一。“五君子”曾联合部分反正清军,密谋光复浙东,因叛徒告密而失败,屠献宸等皆被捕殉国。在其牺牲之后,南明朝廷追赠其为大理寺丞。

据说屠献宸的父亲屠惟霖善于相面,后来成为南明鲁王监国兵部尚书的孙嘉绩是他的外孙,也就是屠献宸的外甥。孙嘉绩曾被其母亲带回娘家,外公屠惟霖一见到他,就对儿子们说:“此娃相貌非凡,将来必会成为名臣,你们都不如他。”小儿子屠献宸听后很不服气,屠惟霖就对他说:“你将来也会很有出息,只是你俩都享不到福。”后来果然都应验了。

《同治鄞县志·卷三十七·人物传十二》:“惟霖,字阳悦,官宁州同知,精风鉴。女适姚江刑部郎中孙应本。越数岁归宁,携外孙嘉绩至,一见惊异,抱诸膝上,顾诸子曰:‘是儿骨相非凡,他日必为名臣,汝等皆不及也。’时季子献宸尚幼,色微不平。惟霖徐曰:‘汝亦不凡,但惜皆福薄耳。’后果然。”

正如上文所言,他的曾祖父屠大山、祖父屠本畯都是硬骨头,屠献宸得到家族遗传,从小就是一块“讲气节”的硬骨头。他的恩师是名儒陈良谟,又是一块硬骨头,当年“甲申之变”,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陈良谟就在京师殉节,屠献宸便在家中设灵位哭拜,并抚恤了恩师的家属。在家长和师长的双重教导之下,屠献宸终究成长为本家族最硬的一块骨头,也成为令清军头疼的一块难啃骨头。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屠董二君子合状》:“天生(屠献宸)与若思(董德钦)皆高才,讲气节。” 《同治鄞县志·卷四十·人物传十五》:“陈良谟未第时,设教家塾。献宸常执经请业,后闻‘甲申之变’良谟殉节,献宸设位而哭,周恤其家。”

顺治二年(1645年),也就是南明弘光元年,孙嘉绩、熊汝霖等人拥立鲁王朱以海监国,屠献宸前往投奔,并且散尽家产,招募了一支义军,被授兵部主事。但不久清军大举南下,鲁王兵溃,屠献宸与同乡董德钦返回故里。

《南疆绎史摭遗·卷十二·舟山尽节江上殉事诸臣列传》:“孙、熊兵起,(屠献宸)即诣之参其事,更自募一军屯瓜沥之龙王堂,授车驾主事。”

不久,宁波被清军占领,因为屠氏家族的居所很大,所以清军将领便将其占用作为办公场地,加之清军在江南胡作非为,先后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骇人听闻的惨案,国仇家恨之下,屠献宸决定联合反清义士共同光复故乡宁波。

顺治四年(1647年),屠献宸暗中联络清军游击陈天宠、仲谟两人,他们都曾是史可法的部下,欲反正归明。之后,屠献宸又写信给驻扎在四明山区的抗清义军领袖王翊,计划一同起义。当时一起谋划的,还有反清志士华夏、王家勤、杨文琦、董德钦等。此外,屠献宸还特别叮嘱华夏要提防小人,可惜的是,华夏并没有听取他的意见。由于华夏粗心大意、疏于防范,起义军不幸被同乡谢三宾等人告发,与事者皆被捕,史称“五君子翻城之狱”。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屠董二君子合状》:“天生之居,故侍郎第也,北来诸将夺其半以为署。有海道中营游击将军陈天宠、仲谟者,北人也……乃亲诣天生密室,屏左右书曰:‘吾二人故史阁部麾下也,当江都失守,阁部垂死遗言,属我辈必无负明室,吾二人敢忘之哉?将有所待而为之以报阁部也。吾观公非凡人,且一切来往踪迹,吾亦稍觉之。公若弗疑,愿效死力。’” 《明清史料丁编·浙江巡按秦世祯揭帖》:“又一小竹纸,系屠宸名字,即屠献宸,书亦与王翊,云:‘敝府发不待时,乞提师合慈,直捣定海,敝地亦从东直下,与抵关师合攻,亦要着也。’”
《南疆绎史摭遗·卷十二·舟山尽节江上殉事诸臣列传》:“献宸谓夏曰:‘里中有外托气节名而阴贼不可问者,宜慎之!’夏疏不甚防,己而果为三宾所告;陈、仲二将犹秣马待应,而诸道兵已尽为官军所截。事既泄,二子跳至天台;三宾又力构之,遂急捕下狱。” 《小腆纪年附考·卷十四》:“文琦就讯,但言文瓒不与谋,请释之养父,而自请速死。与夏、家勤、献宸、德钦同就辟,所谓五君子翻城之狱也。”

顺治五年(1648年)五月初二,屠献宸与其余四君子宁死不屈,最终被清廷杀害,鲁王闻之,追赠大理寺丞。更为可歌可泣的是,五君子的妻子也随之殉国,被世人称为“甬上四烈妇”。当时,其中的三位夫人已经先行一步,有司衙门为了防止屠献宸的夫人朱氏也步其后尘,便特意派了四位丐妇将她在家中监视起来。可是,朱氏随夫殉国之志已定,她假意迎合丐妇,数日之后,她见丐妇放松警惕,就假装要去洗浴,让她们暂时回避,结果关上门就自尽了,并写下遗书《悼夫矢志诗》。

《同治鄞县志·卷四十·人物传十五》:“戊子五月二日,与华夏同死西市,而陈、仲二将周旋献宸于难中甚力,论者贤之。鲁王赠献宸大理寺丞。”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屠董二君子合状》:“天生夫人朱氏,贤而文,其姥恐其殉也,守之。夫人好言如平日,而潜赋绝命词,伺姥之归,自经以从。” 《忠义录·卷五·王翊传》:“献宸字天生,鄞人,县学生,捕至杀之,妻自缢,有《悼夫矢志诗》。”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一·烈女二·甬上四烈妇》:“钱塘张氏,鄞县举人杨文瓒妻。国变后,文瓒与兄文琦,友华夏、屠献宸,俱坐死。张纫箴联其首,棺殓毕,即盛服题绝命诗,徧拜族戚。吞脑子不死,以佩带自缢而卒。文琦妻沈氏亦自缢。夏继妻陆氏结帨于梁,引颈就缢,身肥重,帨绝堕地。时炎暑,流汗沾衣,乃坐而摇扇,谓其人曰:「余且一凉。」既复取帨结之而尽。有司闻杨、华三妇之缢,遣丐妇四人至献宸家,防其妻朱氏甚严。朱不得间,阳为欢笑以接之,且时时诮三妇之徒自苦也。数日,防者稍懈,因谓之曰:「我将一浴,汝侪可暂屏。」丐妇听之,阖户自尽。时称「甬上四烈妇」。”

叛徒,是比敌人更可恶的坏东西,在明末清初的历史舞台,他们充当鹰犬,构陷忠良,害死了大批义士,我们的祖先屠献宸便是其中之一。屠献宸死得非常冤屈,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为其平反的竟然是其舍身抗击的满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屠献宸为烈愍。他的死对家族的影响也很大,其长子屠孝麟,字振趾,效力于鲁王军中,与清军力战殉国。还有其侄子屠孝程,曾有人劝说他参加清朝科举,被其断然拒绝:“我们屠家数代显赫门第,若出去应试,如何对得起家叔(屠献宸)对明朝的忠诚。”屠孝程的话令闻者都惊叹不已。最后,反观叛徒谢三宾的下场,他在生前虽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在死后却留下千古骂名,被宁波市民评为“吾乡所最不齿者”。

《同治鄞县志·卷四十·人物传十五》:“有劝其应试以保全门户者,孝程答曰:‘吾五世相韩之家也,而应试,季父之血将化碧矣。’闻者咋舌。” 《鲒埼亭集外编·卷十二·七贤传》:“吾乡所最不齿者,无如故太仆谢三宾,其反复无行,构杀故国忠义之士无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兵部主政(屠献宸)天生公遗像。

后记

祖先的故事伴随着一个王朝的盛衰兴替,笔者从家族历史出发,带着各位看官从另一个角度重温了明朝的奇葩历史,大明王朝的顽疾,也可从中窥见一斑。在文章的最后,笔者再讲一个祖先的“冤屈”故事,以此告诫各位看官:读历史,学历史,现实的人们不能像明朝一样讳疾忌医,有病就得及时治疗,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若不吃药、不听言,最终也会像明朝一样走向灭亡。

故事是这样子的。甬上屠氏有一个分支,在第八世时,跟着一个叫屠勋的祖先移居浙江平湖。那个屠勋也是牛人,他在成化五年(1469年)中了进士,担任过刑部尚书,与同辈族兄屠滽同朝为官,在明朝开创了“一门四世七进士”的荣耀。但故事的主角是屠勋的儿子,名叫屠应埙,字文伯,也是明朝的一位政治人物。正德二年(1507年),屠应埙得了丁卯科顺天府乡试第三十一名。正德六年(1511年),他又得了辛未科会试第四十三名,登进士第二甲第八名,并且官至湖广屯田副使。嘉靖八年(1529年),屠应埙致仕回乡,生重病请医生诊视,得知若得乳香等药则可治,药银一两(相当于普通人家数月开支),而屠应埙以所费数多,不肯出钱,数日后病卒。他的故事还被明朝文人张瀚所著的史料笔记《松窗梦语》之中,成为一个轻身重财的典型案例。

《松窗梦语·卷六》:“闻之俞蒲川云:嘉禾宪副屠应埙归休疾笃,召医视之,谓得乳香等剂可治。屠询值几何,医云不过一金。屠以费多,竟吝不发,数日而死。扁鹊云六不治,而轻身重财居其一。嗟乎,世固有爱财货重于爱身命者乎!《抱朴子》曰:「昧者以身世徇财利。」其斯人之谓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清屠氏家族墓园,摄于1907年。

推荐一个明史类公众号,内容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