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和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崭露头角,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犯了“红眼病”的欧盟委员会竟无理提出,计划从今年7月开始,拟在目前10%的关税基础上,对从中国进口的纯电动汽车加征17.4%至38.1%不等的临时反补贴税。关税壁垒或许能暂时减缓步伐,但阻挡不了中国汽车引领全球出行新时代的坚定决心,因为真正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是难以被阻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无理加征关税

还妄想索要核心技术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近些年的发展历程,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内外兼修”——在国内市场打败合资,在海外市场重新建立市场格局。

2023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一方面在国内市场实现了自主品牌的份额首次超越合资,另一方面中国的汽车出口数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中国车企的这份成绩单,让欧盟的“红眼病”又犯了。在中国企业尽最大可能配合调查、提供信息后,欧委会仍无端指责中国企业未充分合作,对企业裁决惩罚性高额税率。

欧委会表示,对抽样调查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反补贴税,其他配合调查但未被抽样的中国纯电车企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加上之前欧盟对进口汽车普遍征收的10%关税,这意味着上汽集团等中国车企面临的最高关税税率将增至48.1%。

这一调查可以说是罔顾事实、漠视规则、预设结果,不仅对调查对象区别对待——对于在欧洲销量不同的中国车企施以不同的税率——妄图制造矛盾,分化中国车企阵营;甚至索要远超正常范围的商业和技术机密,实际是将调查工作武器化、政治化,打着公平竞争的名义破坏公平竞争。然而调查来调查去,中国车企的同款车型在欧洲的售价往往还要比中国市场高出一倍,所谓的补贴根本并不存在。

欧盟加征反补贴税的举措无疑是一种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现,旨在通过关税壁垒阻碍中国车企更加深入地参与欧洲市场竞争。其中针对上汽集团实施顶格反补贴税,成了欧盟在此轮打击中的“重头戏”,调查过程中也别有用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G4 EV在欧洲很受欢迎)

作为中国车企“出海一哥”,上汽集团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其抢眼,不但是目前唯一一个海外销量突破100万辆的中国车企,其产品和服务更是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集团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集团海外销量高达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连续第8年蝉联中国车企海外销量冠军;其中新能源车占比近24%,欧洲地区销量高达33万辆。

其子品牌MG在欧洲市场上风生水起,自2017年起(相当于在进军欧洲的两年前)就成功达到了欧洲严苛的化学品管控REACH法规和E-MARK认证,并接连获得欧盟ECE R100认证以及欧洲Euro NCAP五星安全评级。截至2023年,MG连续5年蝉联中国单一品牌出口冠军,累计出口达220万台,预计今年将突破300万台大关。中国每出口欧洲10辆车,就有7辆来自上汽MG品牌。MG品牌不仅在英国、西班牙纯电市场跻身前二,而且已在全球各大主要市场跻身前十。尤其是MG4 EV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纯电动车市场上,频频斩获“销冠”称号,并在各大汽车展会上屡获嘉奖。

先前欧盟委员会曾对进行抽样调查的中国车企发出“警告”,称没有提供“足够信息”,不过上汽集团在5月7日明确表示,已全面配合欧委会,按照世界贸易组织(WTO)和欧盟(EU)的规则,提供了所有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必要信息,但对于商业敏感信息,如电池配方等,上汽集团坚称,这并不属于此次调查“必要信息”的范畴。

上汽集团董秘陈逊表示,欧盟的调查范围已经严重超出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范围,或和反补贴调查毫无关系的范围。例如,要求上汽提供自主品牌电动车详细的三电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并未向欧洲出口电动车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信息。“我们没有提供超出反补贴调查范围的信息,特别是涉及到自主核心技术的信息、细节,尤其是三电核心技术、重要技术图纸和参数。这是为保护上汽集团的商业秘密和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必要保护性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声反对!

被壁垒困住的将是欧盟自己

欧盟以“反补贴”为名滥用贸易保护主义,却招致了欧洲政商界、学界等多方人士的反对和不满。他们认为这不符合欧洲汽车工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将阻碍行业创新与发展,危及欧洲能源转型前景,最终影响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努力。

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在欧盟市场越来越受青睐,并凭借自身技术创新和高性价比等优势,在欧盟广大消费者中赢得较好口碑。今年3月的一项调查显示,50%的德国受访者表示会考虑购买中国制造的汽车,而去年10月这一数字仅为27%。不仅如此,中国电动汽车产业正为欧盟带来更多就业岗位,提振当地经济。

“加征关税让欧洲消费者‘最受伤’,无助于欧洲经济繁荣。”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公布的一份研究结果显示,一旦欧盟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欧洲地区电动汽车价格将受到显著影响,导致本土消费者购车成本大幅上涨。由于欧盟内部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中国,这一政策或将导致欧洲地区电动汽车价格水涨船高,并最终传导到本土消费者身上。

路透社报道称,欧洲大陆的汽车行业几乎没有人支持欧盟对华征收反补贴税,尤其是那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汽车制造商。雷诺、宝马、梅赛德斯-奔驰等欧洲重要汽车厂商都选择在中国生产部分电动车型,再出口至欧洲销售,“欧洲车企同样将遭受欧盟关税措施的伤害”。

更令人担心的是,关税措施还将拖累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中国品牌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有利于推动竞争和促进创新,增强欧洲汽车业活力,促使本土企业生产更便宜的电动车型。如果这种竞争不复存在,欧洲汽车产业电动化、数字化转型速度将放缓,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推出令欧洲消费者负担得起的车型。

彭博社的报道指出,欧盟此举是走了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欧洲消费者和绿色转型进程将是最大输家。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罗伯特·哈贝克认为,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是“最糟糕的处理方式”,“如同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欧洲各界人士还认为,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助于降低技术成本,推动清洁能源技术在更广范围应用,欧盟已提出计划到2035年前逐渐停售新燃油车,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将破坏欧盟自身绿色转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大局。

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说,全球汽车业转型迫切需要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合作。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和车内娱乐技术等领域也位居前列。他表示,德国需要与中国合作,以促进技术创新。“以前德国工程师教中国人如何造车;如今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中国车企给德国车企带来很多启示。

听听欧洲各界人士的这些反对之声,不知欧盟委员会作何感想。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突破与竞争力,欧盟真正该做的是反思曾经缺少的远见与斗志,加强和中国汽车产业的联动。收起自己傲慢的“面子”,向先进学习,快速弥补自身的不足,才是正确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技术作底气

坚定全球化战略

关税壁垒是很传统的贸易政策,但来自新兴国家的代表企业往往会因打压而变得强大,最终破除壁垒。

放眼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史会发现,各国围绕汽车间的竞争和贸易早有先例。20世纪80年代,面对日本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竞争压力,美国曾通过各种手段予以打压。然而,日本车企非但没被打败,反而还靠着涨价冲进了美国中高端市场,到了1991年美国销售的乘用车有三分之一都有日资背景,而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美国企业先后经历了破产危机,充分说明“温室花朵经不起风雨”。

2023年,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其中光伏行业比新能源汽车更早地遭受到了不公平的关税政策。尤其是美国,针对中国光伏行业的打压、制裁已前后持续十余年。然而,面对这样的外部压力,中国光伏企业不仅在技术上超越了美国企业,还加速全球布局,正面向美国、欧洲、东南亚、印度、中东、北非、南美等全球重点区域实现全产业链出海,光伏各环节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了85%。

历史并非巧合,只会重复上演。面对欧盟的关税壁垒,“出海一哥”上汽MG并未选择被动应对,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捍卫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全球化战略。

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上汽集团乃至中国汽车打赢这场欧盟“阻击战”的最大底气。过去十年上汽集团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近1500亿元,累计获得26000余项有效专利。不久前上汽发布了14年混动技术发展集大成者的DMH技术品牌,具有模块化、集成化、专属化三大技术亮点,是今天中国最先进混动技术的代表之作。作为带动MG出海事业继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助力,MG将加速在海外市场投放搭载DMH技术的新一代车型,进一步展现中国新能源技术的全球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创了中国纯电跑车先河的MG Cyberster)

为有效应对欧盟的关税壁垒,上汽集团还在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产品的投放力度,出口的纯电车型也具备切换到海外工厂生产的条件。未来24个月内将有包含燃油车、纯电动车、HEV,以及PHEV等多种动力形式的14至15款车型投放欧洲市场。尤其是MG Cyberster,开创了中国纯电跑车的先河,代表中国车企摘下汽车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这款产品具有独特性,目标人群对价格并不敏感,受影响相对较小。

乐观来看,当欧盟针对中国汽车挥起关税大棒,充分说明中国汽车真正崛起了!可以预见的是,欧盟关税壁垒难阻中国电动汽车的全球化步伐,上汽MG以研发为核心的体系能力展现出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出海一哥”将积极应对挑战,继续推进智能化、电动化的研发,加强品牌国际化建设,确保在全球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