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下旬,山东6000余万亩小麦全部完成收获。回顾今年的麦收,众多山东培育的新品种成绩抢眼。

农谚说,“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随着这些新品种的进一步推广,将为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提供坚实的支撑。

高产广适新品种“后继有人”

6月17日,潍坊诸城市相州镇相州四村的种粮大户王静开始麦收。

当天,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对王静种植的鲁研951小麦品种进行实打验收。经过丈量、机械收获脱粒、称重等环节,进行收割测产的3.81亩麦田,现场实收3280公斤,经过水分测定和杂质率去除,每亩平均实打实收864公斤。

“这个品种的抗病性、抗倒性、抗冻性都非常好,比往年种植的品种亩产能高出二百来斤。”作为种粮大户,王静非常认可鲁研951这个品种的表现。

据了解,新品种鲁研951是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等项目支持下,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和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合作育成。这个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2024年通过天津市审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麦收期间,专家组对诸城市相州镇相州四村种植的鲁研951进行实打测产验收。

在麦收现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研究员、鲁研951主要育成人李新华还带有一些遗憾,他说,往年诸城6月20号前后进行麦收收获,今年由于气候原因,麦收提前了5天左右,灌浆期缩短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如果气候条件正常的话,这个品种亩产有冲击900公斤的潜力。”

除了在鲁东南,鲁研951在鲁南和鲁中等地表现也很优异,其中,在枣庄滕州市实打亩产890.1公斤,淄博桓台县实打亩产871.67公斤。

鲁研951是国家骨干型小麦品种济麦22和鲁原502“强强联姻”的后代,继承了双亲优良基因和优势性状,生产上表现为分蘖力强,冬季抗寒性好。

由山东农科院培育的高产广适小麦品种济麦22,书写了国内小麦的一段传奇。这个品种在2006年和2007年先后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2011年全国秋播3877万亩,占全国冬小麦面积的11.09%。目前,济麦22已经累计推广3.6亿亩,12年种植面积全国第一。此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用济麦22做亲本选育审定的品种有200余个。

据了解,济麦22在2009年5月1日获准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今年5月1日该品种权已经到期。

今年麦收,除了鲁研951,近年来新通过审定的高产广适新品种济麦23、济麦25、济麦33、济麦34、济麦70等,单产都迈向了新台阶。下一步,这些新品种有望成为大面积推广的主力品种。

据了解,今年鲁研951山东良种繁育面积达三万多亩,预计秋播面积可达150多万亩以上。

特色新品种持续“上新”

今年麦收期间,山东盐碱地上种植的小麦也传来喜讯。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前进村,经过专家测产,由东营市丰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的济麦60亩产达到511.88公斤,实现盐碱地小麦“千斤梦”。

据了解,当地土壤平均盐碱度3.3‰,属于中度盐碱。小麦亩产突破千斤,成为山东盐碱地小麦高产典型。

济麦60是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伏能力强、结实性好、耐盐碱等特点,适合在中度盐碱地大范围种植。自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后,已经连续3年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试种。

过去,人们改良盐碱地的办法大多采用大水漫灌,让盐分随着水排走。眼下,“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正成为盐碱地治理的新理念。加快选育耐盐碱特色品种,成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共识。

今年麦收,安徽省濉溪县刘桥镇刘桥村650亩济紫麦2号,总产75.92万斤,平均亩产1168斤。紫麦就是通常所说的黑小麦,因富含花青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作用,每斤销售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0.2元。

据济紫麦2号主要育成人、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副研究员郭军介绍称,济紫麦2号的母本是济麦22,父本是紫麦2号,它继承了双亲的优点,籽粒为紫色,产量、抗寒、抗倒等农艺性状表现不错。

近年来,山东省农科院小麦育种团队在赵振东院士的带领下,围绕高产广适、优质强筋、抗旱节水、特色营养四个方向育成新品种30余个,年播种面积约占山东小麦面积的46%、全国的1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3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观摩会在济宁市兖州区举行。

今年5月下旬,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新品种暨国家制种大县(兖州)万亩高产方现场观摩会在济宁市兖州区举行,由山东农科院主导研发的30多个小麦高产新品种集中亮相,包含了高产广适、优质强筋、抗旱节水等多种类型。

优良小麦育种省内多地开花

山东是全国第二大小麦主产省,小麦种业市场规模、繁种能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各市级农业科学院及多家民营企业等在小麦品种选育方面不断突破,培育了许多适宜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不同栽培制度的品种。

6月8日,在临沂郯城县泉源镇泉南村临麦9号百亩方示范田,经现场实打实收,示范田小麦平均亩产为780.7公斤。

当天上午测产现场,由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临沂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人员组成的专家组实地查看了小麦田间长势,并现场随机抽取地块,经过丈量、机械收获脱粒、称重、水分测定、取样测定杂质率等环节,最终得出实测结果。

据了解,临麦9号是临沂市农科院选育、山东中农天泰种业开发经营的高产、广适水旱兼用型小麦新品种,具有抗倒抗冻耐寒耐旱、免疫条锈病白粉病、高抗小麦黄花叶病等特点。2021年,曾创出山东省节水小麦单产纪录,实打测产821.5公斤。

同天,在菏泽鄄城县董口镇西张庄村种植的菏麦29百亩示范方经专家现场实打实收,平均亩产为853.20公斤。

菏麦29是菏泽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集高产、稳产兼具抗寒、抗病、抗倒、耐盐碱等优良性状,于2020年通过山东省审定,2023年通过国家黄淮北片审定,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列入山东省主要粮油作物主推品种,在山东省全省和河北、山西省适宜区域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淄博市粮食单产水平长期处于全省前列,桓台县小麦单产连续13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为全面增强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2023年9月,淄博市政府印发《淄博市种业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3年,全市有8个小麦品种通过国审,5个小麦品种通过省审,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李伟 通讯员 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