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名机务离职的隐性成本有多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来说,民航的技术人才的流失,至少有2-3个月的招聘期,有些甚至更长、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并且超过40%的失败率。更让你想不到的是,一名机务离职会让大约3名机务产生离职的想法。从找新人到新人顺利入职,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年薪150%。

大方向来看,整个机务环境趋于沉闷、压抑。这和一直以来的工作模式息息相关。虽然现在已经在进行一些列改革。但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离职率指定很高。

过去机务常来源于民航院校。甚至每个航司都能碰到同一学校出来的师兄、师弟。这些年由于人才流失,和快速发展的民航业,为了满足工作需求,所需要的机务人员不得不从非民航院校招聘。因此产生的培养将成本进一步增加。

花费的大头莫过于培训成本。从新人培训到一名成熟机务,大约成本在三十万左右。首先,机型和执照费用。其次在不加入生产力之前所产生的薪资等一系列费用。以及航司因培训所产生的时间成本,包括培训老师聘请费用和培训场地费用等。如果一个员工离职,航司在他们身上所投入的培训费用就会打水漂,重新招人将产生的重复培训费用。招聘一名成熟的机务人员,相对还好。但依然从零到真正的授权参加工作,少说需要半年时间。且新招来的成熟人员的薪资将比之前离职的人员要高,低了别人也不会来!

这就说到了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指的是为招聘新员工所付出的工资成本。往往录取更优秀人才,必然要付出很高的人工成本,也就是新员工比老员工的工资高,所以就会导致航司人工成本增加。

再者还有风险成本、管理成本以及流动成本。机务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并存。一名成熟的已经掌握公司运营模式以及管理模式、规章程序。换做一名新人,需要重新融入一家新的单位。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想和成熟的员工一样,同样需要很长时间。在这过程中航司不得不承担一定的风险。航司对重新招聘新员工和入职之后对新员工的管理上,所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这就是管理成本。

这些损失的隐形费用虽然没有一一统计,但对于航司来说,是哑巴吃黄连。当然,对于财大气粗的航司,无非是员工离职,走就走了吧!

如果航司在意,能让离职的员工回心转意还是尽量让其留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