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短裤一直割到穿棉袄,每年八个月,我们都在路上。”岳晓洁这样描述她和章浩的跨区生活。从江苏周边收割结束,这对来自宿迁的小夫妻又辗转到山东、天津收割小麦,继续今年的追丰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13年开始跨区,最开始给当地种植大户收割,后来慢慢出来。最早没有这个货车,我们就用农用车拉着,不能上高速,所以也走不远。”岳晓洁介绍。

2017年,为了帮章浩分担一些路上的辛苦,岳晓洁考取了卡车驾照。从此,她负责驾驶卡车,也就是路上的“三万公里”,章浩则负责收割作业,也就是田里的“八千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地里收一天很辛苦,晚上如果转场,一般都是我开,这样能减轻他的压力。有一次在黑龙江跨区,那边水稻割完了,江苏也开始了,时间紧张,从黑龙江到我们江苏路程是2700公里,我们俩开了42个小时就到了。”谈起两人的默契分工,岳晓洁说朋友们都很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年如一日的跨区,这对小夫妻早已乐在其中。“跨区很自由,这些年家里生活也越来越好,我们已经喜欢上这个活了。小麦、油菜、水稻,雷沃谷神履带机什么都能收。每年我们从云南、四川收油菜开始,到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收完小麦,又去两广收水稻,转一圈九月底去东北……”章浩介绍。各地作物的丰收季,就是他们候鸟一样“迁徙”的指南。

夜已深,一天的忙碌结束后,二人在货车内铺上被褥,挂上窗帘,准备休息,“吃住都在车上,这就是我们跨区路上的家。”岳晓洁笑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