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一年麦忙时,大圆哥为了款待朋友,借舅家的麦地拍段子,豪放洒脱;我在陕西农村老家的田埂上帮父母收麦子,五味杂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大圆哥短视频

01

父亲在地里招呼收割机收麦,日头却被云层遮挡,时不时落下一阵雨点。

母亲忙着把刚收回来的麦子往仓库里转移,我赶紧上前搭把手,一铲一铲地装进手推车;没开过农用三轮车的弟弟,则在道场练了几圈后,壮起胆沿着起伏不平的土路,将三轮车开进了麦地。

我后脚刚到,父亲见我便露出喜悦的神情:今年麦丰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俯下身子仔细看了看,麦穗饱满,麦香阵阵,在一片翠绿的衬托下,泛着丰收的喜悦。一阵轰隆声中,收割机画出一条完美的弧线,将一粒粒脱壳的麦子收入囊中。弟弟将三轮车开到收割机的卸粮臂旁,轻松地完成了1千多斤麦粒的交接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机械效率着实高,放在以前纯人力的时候,一车麦从一镰镰地割、一担担地挑、一枷枷地扇,直到成为一颗颗干净的麦粒,可是要忙活两三天的。

麦地里的活我出不上力,便坐着弟弟的满载麦子的车回屋。

车斗一升,整车的麦子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像是摇钱树上掉下的小元宝。我和母亲尽可能快地用推车将麦子一趟趟转运到仓库。看着麦堆越来越多,我与母亲会心一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的效率,终究赶不上三轮车拉回来的速度。

收完最后一车回来的父亲笑着说:别费劲了,折腾进去明天还得转出来晒。他分明说的硬气且不在乎,却弯下腰捡起一颗颗落在石缝中的麦子,像母亲一样小心翼翼地对待每一颗粮食。

他点起一根烟看看天边的夕阳又说:真别折腾了,这天咋会下雨?说罢又让弟弟看天气预报再次确认。我们在父亲的催促下,哭笑不得地放下农具回屋休息。晚饭后,我却看到他将麦用铁锨卷起,再用塑料布盖上。

他就是这样,总是用假装不花心思的样子,把事情处理得周全妥当。

02

第二天天气确实很好,7点起来时已看到母亲在道场上忙着晒的身影,只是不见父亲。

我和弟弟赶紧帮忙运出仓库的麦子,并一耙耙将麦子摊开铺平。看着被麦粒均匀覆盖的道场,很是治愈。更治愈的是,仓库还有好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循着阵柴油机的声音望去,是父亲开三轮回来了,车里装着收割机收不了的麦子。那一整车未脱杆离穗的麦,除了运输,用的都是最原始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找个地方卸完车,就铺开扇麦了。

我问他忙活一早上收回来的能打出多少谷,他说小半袋子都没有。我说那算上人工和车费,就划不来收么!他说账可不能那么算,手心手背都是肉,播种它就要收获它,这是给它们最好的交代。

这是父亲朴素的哲理,好像在告诉我:好比做事和挣钱,不能总想着捡轻松的、来钱快的做,踏踏实实才走得稳、行得远。

03

午饭后纳凉时,我看着屋檐下和大厅里堆满的麦子,问父亲这一季的粮收成几何,想和他分享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放下水杯开始算起账来。今年应该能收130袋谷子,1袋大概110斤,要是按现价1斤1.2元的话,差不多有个1.7万。听罢我说那还可以,确实算丰收了!

但他又说起了成本:翻地1000元、播种600元、化肥除草剂800元、收割2200元、三轮车拉一车麦50元,种子800元,不算晾晒的人工和自己拉麦的成本,一季小麦就得投入近6千元。

这么一算,从播种到收获,若将用在麦子身上的全部时间折算成60天,每人每月收入则是2750元,父母两人打一季小麦挣的,全是辛苦钱。

顿时,我觉得丰收的喜悦是短暂的。面对我的失落,父亲很是坦然:种地,不就是这样么?一年下来不停点,月均不到3000元,但哪里能闲着,能扒一点是一点!至于开销,都是正常的,哪有一本万利、一劳永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完他起身,说要去翻一下太阳地的麦。

我拿着耙跟上去,父亲扭头叫我和弟弟拿两个空袋,挑点品相好的装起来做种子。我打开袋口,弟弟一斗斗往进倒,像母亲那样小心翼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袋子装满、袋口捆紧后,我使出浑身解数提了提袋口、轻轻拍了拍袋身,麦子们在袋子里鼓鼓的、热热的,像是装满了希望!

晒麦子是个大工程,得根据道场能容纳的数量,在大太阳地里分批次晾晒三五天后,装袋并妥善存放才算结束。父母不怕麻烦,只怕天气突然变脸。

农民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吃饭,天气除了影响农作物的长势,也适用于晒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日午后的天气真是善变,晴空万里时突来的骤雨下得人措手不及,浇得热热的麦子透心凉,浇得父母仰天长叹。我看着湿透的麦子,起初那仅存的一点丰收的喜悦也荡然无存。但又能奈老天若何,往好处想想,总比长势不好,或者因为连连下雨而烂在地里强。

天晴后麦子继续晒,地里下一茬的活继续干,生活在循环往复与偶尔的惊喜或慌乱中过着。这是农人的日复一日,或许也是每个普通人的年复一年,只是具体的内容不同罢……

作者 | 扬灿灿| 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