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休息!明天见!”深夜11时30分,骤雨将歇,蛙鸣声四起。惠州市大亚湾区人民法院执行助理小刘边与同事道别,边将手中的和解笔录收进卷宗,关上灯,带上门,准备下班。

就在刚刚,他们执行团队跨城“狂飙”,历经9小时,顺利促成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和解,为“终本清仓”专项行动再添新绩。看着两名港籍当事人握手言和,他们心里成就感满满。

时间回到2019年。当年12月,张某以104万元买下李某位于惠州大亚湾某处房屋,双方签订了《房产买卖合同》。随后,张某依约向李某陆续支付了48万元作为购房定金及首付款,李某也爽快答应利用自有款项赎楼,并协助办妥注销抵押手续,将房屋过户至张某名下。为了能尽快促成房屋交易,张某积极往返于香港、深圳之间办理贷款手续、筹备合同款项,然而李某却屡屡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合同义务,甚至玩起了“躲猫猫”。

“每次约她见面都百般推脱。”张某心急如焚,找到了中介公司,一了解才发现,卖给她的房子竟然早在签订购房合同之前就已经租出去了,还进行了租赁备案登记,无法正常交易。为了讨回公道,2021年4月,张某将李某与房产中介公司一并诉至大亚湾法院。法院经审理,判决解除《房屋买卖合同》及《补充协议》,被告李某应向原告张某返还购房款及双倍定金合计63万元。

一纸判决生效,但李某不仅该还的钱没还,人还总是联系不上。2022年5月,张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来到了承办法官李海仁所在的执行团队,他们依法向被执行人李某送达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等相关法律文书,责令其依法申报财产并主动履行还款义务。但李某不为所动,不但拒不露面,甚至违反限制高消费之规定,乘机到国外游玩、出入高档场所,还在朋友圈晒起了奢侈品。

因李某名下除了一套房产已被司法拍卖,再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查不到人,找不到物,一连串的阻碍意味着线索中断,执行难以继续,只能暂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终本并不意味着“终止”。这两年来,执行团队但凡收到申请人提供的线索,都予以查实,但收获甚少。直至2024年5月13日,一条微信打破了这沉默的僵局。

“李法官,我把李某约出来了!两天后!”张某很是着急。“在哪里?”“深圳福田某咖啡馆!”“收到,我们立即行动。”李海仁边询问细节,边迅速集结警力、制定预案,于15日14时赶赴深圳,一场九小时的跨城执行随即展开。

根据申请人线索,执行干警一行到达指定地点,兵分两路进行蹲守。两小时后,李某出现在一家高档咖啡馆里。“上!”干警瞅准时机,上前截住李某。看见找上门来的执行干警,李某神色慌张,辩称并非当事人,对案件毫不知情,还以赶着返回香港接送小孩放学为由执意离开,十分不配合。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确定的义务,还故意‘玩失踪’,不仅是严重的失信行为,还可能追究刑责……”执行干警上前严肃地向李某释明躲避执行的法律后果。僵持许久,李某自知无法再逃避,联系香港的家人前去接送小孩后,跟随干警返回大亚湾法院。

调解室里,李某仍心存侥幸,“我不认可欠款金额,我只欠他33万元,而且现在我只能筹到5万元。”

“你怎么这会儿还耍赖!法官,我不同意,我要求按照判决书确定的金额履行,如果被执行人今晚没有办法支付10万元给我,我要求拘留被执行人!”申请人也寸步不让。

眼见双方火药味浓,执行干警转变观念,分头开展“背对背”调解,一方面严肃告知李某拒执后果:“你乘坐飞机到国外、出入高档场所,这些都属于高消费行为,若具备履行义务的能力而拒不履行,你本人将会在经济、信用及人身自由方面处处受限、寸步难行。”另一方面,干警们综合各方利益,协调申请人共同制定可行的和解方案。几轮调解下,申请人最终同意将还款金额调整为37.5万元,被执行人须于当日支付7.5万元,剩余的30万元在2026年1月前按月分期还清。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满意地离开了法院。此时时针已指向23时。

“感谢法官,从白天忙到黑夜,你们辛苦了!”临走前,申请人转过身,向执行干警竖起了大拇指。

星夜兼程,漫长的坚持终于有了结果。看着当事人发自内心的笑脸,执行干警们心中愈发坚定:“案件虽小,件件关乎民生。执行虽难,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坚持‘如我在执’的理念,想方设法主动沟通、凝聚合力共同化解,执行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今年以来,大亚湾法院秉承“执源治理”理念,纵深推进“终本清仓”专项行动,截至2024年6月20日,共核查清理终本案件2316宗,通过执行事务中心依法导入执前和解监督程序案件3620宗,其中412宗经督促后履行完毕,89宗经督促后达成和解协议,执行到位金额8174.22万元,平均办案时长18.27天,“纸上权益”兑换“真金白银”的速度持续提升。

文、图 周婷婷 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