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英国是否会成为本轮全球“降息潮”的下一站?在6月20日之前,这是笼罩在全球市场上方的一大悬念。

2024年以来,全球各经济体的增长和通胀步伐不一,各国的货币政策分化。6月17日至21日当周,有澳大利亚、挪威、瑞士、英国等多个国家央行召开议息会议,成为备受关注的“超级央行周”。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澳联储)在6月18日宣布,将现金利率目标维持在4.35%不变。北京时间6月20日15时30分左右,瑞士央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1.25%,为今年以来连续第二次降息;北京时间6月20日16时,挪威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暗示不会进一步降息;北京时间6月20日19时,英国央行公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不变。

降与不降

在澳联储和挪威央行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后,6月20日,瑞士央行降低基准利率25基点至1.25%,为今年以来连续第二次降息。

今年3月,瑞士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基准利率从1.75%下调至1.5%,出乎市场意料之外。这是2022年3月以来,瑞士央行逐步加息至1.75%的十年高位后的首次降息。

瑞士央行在6月20日表示,瑞士基础通胀压力较上季度再次下降。随着瑞士央行下调政策利率,瑞士央行能够维持适当的货币环境,将继续密切监测通胀发展情况,并在必要时调整货币政策,以确保通胀在中期内保持在与价格相一致的范围内。

与其他国家相比,瑞士的通货膨胀率水平较低。本次宣布降息的同时,瑞士央行同时宣布下调通胀预期。在政策利率为1.25%的假设下,瑞士央行预测2024年平均通胀率为1.3%,2025年为1.1%,2026年为1%。

在瑞士央行第二次降息后,有市场观点认为,此举显示出欧洲决策者与美联储决策者之间的分化。因此,英国央行的动作更受市场关注。

6月,欧洲央行开始降息,而美联储保持利率不变,英国到底会跟随欧洲央行还是美联储?

在议息会议前一天——6月19日,英国发布5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英国5月的通胀率为2.0%,为近三年以来首次,降至英国央行设定的2.0%目标,较4月的2.3%有所下降。

6月20日,英国央行公布将基准利率维持在5.25%不变。货币政策委员会以7比2的多数票投票决定将银行利率维持在5.25%。两名成员倾向于将银行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

对于通胀率,英国央行称,12个月通胀率从3月份的3.2%降至5月份的2.0%,接近5月份货币政策报告的预测。短期通胀预期指标也继续温和,特别是对家庭而言。由于去年能源价格的基数效应,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胀率将略有上升。

英国央行称,不降息的决定是“微妙平衡(finelybalanced)”。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仍准备根据经济数据调整货币政策,以可持续地将通胀率恢复到2%的目标。因此,英国央行将继续密切监测持续的通胀压力和整个经济的韧性的迹象,包括劳动力市场条件、工资增长和服务价格通胀的一系列潜在紧缩措施。

多家机构分析认为,英国或将在8月的议息会议上开启降息。

分化或是核心主题

今年3月,瑞士央行意外宣布降息25个基点,拉开本轮欧美央行降息的序幕。尤其是6月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降息步伐加快。

6月5日,加拿大央行率先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75%,成为本轮全球货币周期中首个降息的七国集团(G7)国家。

6月6日,欧洲央行宣布自2019年以来首次降息,将欧元区三大利率下调25个基点,欧元区主要再融资利率、边际借贷利率和存款机制利率分别降至4.25%、4.5%和3.75%。这是欧洲央行自去年10月停止加息以来首次降息,“抢跑”美联储。

景顺首席全球市场策略师KristinaHooper分析认为,在欧元区方面,尽管货币政策紧缩、全球经济疲软,且面临诸多地缘政治引发的经济不利因素,但经济势头持续向好。欧元区劳动力市场似乎有所放缓,但随着通胀显著下行,实际工资增长有所改善。随着通胀接近央行的目标水平,欧洲央行已于6月份的会议上启动首次降息。欧洲央行未来可能会有更多降息动作,但速度尚不确定。这些动作有助于支持未来经济的增长。整体而言,近期欧洲增长前景出现温和上行,经济增长应可在今年余下时间逐步恢复至趋势水平。

相比之下,美联储依然“按兵不动”。6月,美联储官员大幅下调了对今年降息次数的预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称,最近的通胀数据相比今年早些时候更为乐观,仍需要看到更多积极的数据来增强信心。

早在英国央行宣布议息决议的两天前,KristinaHooper称,英国表现应与欧元区相似,但时间线或将有所推迟,而且短期内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更小。近期经济活动有所改善,前瞻性指标均有上涨,反映经济温和复苏。不过,鉴于相关经济活动依然低迷,预期英国央行或将会在年底前至少降息一次,但通胀高企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因素,可能会限制政策进一步放宽。

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如何?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称,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的粘性。欧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经开始降息,一些央行还在观察,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但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对于全球央行在启动降息时如何权衡各种风险,KristinaHooper称,市场当前呈现出一个相对乐观的宏观情景。随着市场对利率前景的变化,包括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利好或不利数据做出反应,预计市场短期内会出现波动。

KristinaHooper称,就现阶段而言,相比确切的降息次数,降息的时机更加重要,尤其是在市场情绪十分波动的情况下。此外还有一个重大风险在于,市场可能过于乐观,潜在问题尚未完全反映出来。鉴于未来各经济体或经历不同的增长且通胀步伐可能不一,分化或将成为2024年余下时间里的核心主题。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艳明经济观察报记者

金融机构新闻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