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 敏

“这回人工增雨太好了!中!”一场小雨过后,种粮大户李喜亮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6月21日上午,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降下阵雨,虽不能彻底缓解旱情,但缓解了许多农民多日来的焦虑。

中午时分,雨已停。走进位庄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眼前一片金黄。万亩小麦已经收获,只剩下短短的麦茬竖在地里。记者见到李喜亮时,他正带着工人播种秋玉米。谈起天气,李喜亮表示:“现在播种秋玉米,盼着有雨能浇透地,眼下的雨还是不太‘解渴’呀。”

雨不够,就得想办法引水浇地。

“好在有了高标准农田。”李喜亮说,“从前,排队浇地是老大难。大水漫灌很费水,而且一人一天浇不了多少地,300多亩地全部浇一遍得十天半个月。”去年以来,获嘉县推进3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灌排设施全面修复升级。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这回遇到干旱天,“灌排设施派上了大用场”。

在田埂上,记者看到不远处的一片麦田里,停着一台全身长达15米的平移式喷灌机。农机司机韩师傅介绍:“最近我们都在用这个大家伙浇水。另外,还有卷盘式喷灌机等灌溉设施。”

“地里还有固定式的喷灌设备,政府投资建设,供咱们使用。”获嘉县农技员王红灿介绍,“节水灌溉设施的开关一开,人看着就行,很方便。”

示范区的情况不是个例。在获嘉县的高标准农田里,形式多样的节水灌溉设施配齐,已基本做到随播随灌。截至目前,获嘉县夏播进度已过八成,总面积约33万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2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