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济观察网 李想/文 6月20日,上证指数盘中探低3001.77点,并最终以3005.44点收盘。由此,A股市场再度拉响“3000点保卫战”警报。

事实上,A股市场最近的这一轮下跌,以贵州茅台(600519.SH)为首的白酒股的破位下跌是重要背景之一:5月7日,贵州茅台的盘中高点为1746.92元/股;至6月20日收盘,贵州茅台的最新股价为1500.10元/股。也就是说,在过去的30个交易日里,贵州茅台的股价跌幅达14%。另外,从中证白酒指数(399997)的表现来看,自2021年2月中旬至今,跌幅已达49%,可谓“腰斩”。

那么,白酒股现在还有投资价值吗?

记者从一位贵州白酒交易所经销商的手里获取到的一份茅台酒报价单显示,2024年6月19日,以贵州茅台旗下的飞天茅台为例,2024年原箱飞天茅台(53%vol,500ml)行情价为2580元/瓶,2024年散瓶飞天茅台(53%vol,500ml)行情价为2290元/瓶。上述价格和春节后(2月18日)的2990元/瓶和2705元/瓶的原箱和散瓶飞天茅台相比,分别下跌了13.7%和15.3%。

该经销商对记者称,茅台酒作为一个具备金融属性的消费品,受宏观经济和市场消费力的影响比较大。

“从目前的消费市场看,消费降级应该是导致茅台酒价格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端白酒的消费群体主要还是机构、企业和高净值客户,近两年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和证券市场的萎靡导致这部分客群的财富出现缩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端白酒市场的消费力。”上述白酒经销商对记者说。

申万宏源证券的业务经理蔡文灏则对记者称,除市场消费力薄弱外,电商平台的网络促销活动也让茅台酒的二级市场价格雪上加霜:“过去天猫每次活动发售的1499元一瓶的飞天茅台数量都是很少的,最近天猫在1499元购茅台的活动方面不管是次数还是每次发售数量都有增加,在市场需求增长不大的前提下供给量提高了,二级市场的价格就很难维系了。”

“难以维系”的茅台酒价格,当然也早就影响到了股票二级上市上的机构行为:4月底,贵州茅台发布一季报数据显示,已持有贵州茅台长达5年之久的两只私募基金产品金汇荣盛三号和瑞丰汇邦三号悄然退出了前十大股东的行列。

据记者估算,以一季度末第十大股东易方达沪深300ETF(510310)持有的471.01万股为标准,金汇荣盛和瑞丰汇邦一季度减持数量不会低于321.24万股和204.09万股。以一季度贵州茅台成交均值1666.58元/股计算,两只私募基金产品在一季度合计套现了至少90亿元。

对于机构减持贵州茅台股票的行为,云溪基金的基金经理阳勇向记者表示,私募基金针对贵州茅台的减持操作有两方面考量:一方面是经济下行中的避险行为,在等待市场出现明确的底部信号后可能会再度增持;另一方面是相关机构对市场进行整体评估后选择调仓,在非白酒板块进行布局。

阳勇进一步称,不单单茅台存在“被减持”的现象,一季度以来招商中证白酒指数A(161725)和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110022)等基金对相关白酒股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持动作,其原因可能仍是短期内难以看到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宏观数据的改善和白酒行业短期业绩预期达标。

根据记者的统计,在过去的36个月里,白酒主题基金没有一只取得正收益,且有14只白酒主题基金(A/C份额分开计算)区间累计跌幅超过50%。其中,九泰锐丰灵活配置混合(LOF)C(168111)以61.23%的跌幅居跌幅榜首位;此外,永赢消费主题A(006252)和永赢消费主题C(006253)跌幅亦均超55%。

对此,蔡文灏告诉记者,基金产品在经济周期波动的过程中出现大幅亏损是很难避免的,现在市场上以消费品类为主题的基金产品大多数持有茅指数(代表一系列“类茅台”公司)的成分股,这类股票在过去几年的高估值和高溢价导致了近3年来的持续下跌。其次,市场流动性的不足也使其在下跌过程中盘面承接力度严重不够,加上缺乏量化介入进行对冲交易,导致基金亏损成为必然。

“此外,近3年发售的基金产品处于行业发展的峰值阶段,加上发行的体量又很大,反而在下跌过程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蔡文灏称。

那么,投资者应该如何看待当前的白酒股板块呢?

蔡文灏对此表示,从近端看,如果白酒板块仅通过提高年度分红和特殊分红维系股价,依靠分红的虹吸效应所带来的资金大概率也来源于其他高息板块,如电力、煤炭、银行等。如此一来,一旦市场对白酒板块未来的预期无法实现,板块的下跌趋势就有极大可能会延续下去。从远端看,CPI如果持续保持软复苏,烟酒食品价格的下降趋势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市场也有可能会认为这是消费降级的信号。这有可能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基金公司从产品排名和资产稳定性的方面考量,会放弃一部分白酒类头寸转而放到红利指数上面,进一步导致白酒类股票的下跌。

记者亦注意到,虽然国内整体白酒产量和需求量变化一致性较高,但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贡酒等各家公司在存货方面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泸州老窖2018年至2023年存货增长率超260%,五粮液2018年至2023年存货增长率最低,但也达到了47%。

蔡文灏对记者进一步称,白酒行业从供求关系上相比于以往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一部分酒类公司转向了食品饮料,剩下的白酒供给又因为市场消费意愿不强得不到有效释放从而变成了存货,这对白酒企业的业绩预期形成了压力。

“和得益于‘家电出海’和‘以旧换新’政策扶持进行双循环的白色家电不同,白酒的进出口非常有限,只能依靠内循环,从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结构来看,白酒行业短期内可能不是一个很好的价值洼地。”蔡文灏如是称。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想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华南新闻中心记者,关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