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亚马逊在纳斯达克上市时,背负着2760万美元的净亏损,此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持续处于亏损压力之中,比起赚钱,市场更看重用户数和营收规模的增长。

太长不看: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优化科创板上市标准,支持并购重组;
过去A股的上市门槛和时间成本较高,将不少成长型企业拒之门外,科创板的设立提升了包容性;
2013年-2015年创业板并购重组的热潮成为当年创业板结构性牛市的一大催化剂,为优质新兴产业公司提供融资渠道,也带来了利润和估值的扩张。

“科创八条”

6月1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其中提到:

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建立健全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股债融资、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探索建立“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
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开展产业链上下游的并购整合。提高并购重组估值包容性,支持科创板上市公司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

在上市准入方面,“科创八条”对科创板上市第五套标准又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松绑”,强调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科技型企业上市,为市场引入优质科技企业进一步打开窗口。

图:科创板设置了以“市值+财务”为核心的上市条件,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4月,证监会宣布修订《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对科创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衡量科研投入、科研成果和成长性的关键指标,具体包括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研发人员占比、发明专利数量、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等。

科创板放宽上市门槛

过去A股的上市门槛和时间成本较高,需满足对净利润、营收、净资产等指标的要求,主板要求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就把不少成长型企业拒之门外。

尽管创业板上市标准有所下降,降低了首发公司的财务要求,但很多科技、互联网等“轻资产”公司依然无法达到创业板上市标准。

整体来看,A股市场偏向于鼓励成熟期的企业上市。相比之下,海外的上市门槛和时间成本都更低。

以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为例,提供了四套上市标准,分别对应盈利、股本、市值以及总资产和总收入的要求,满足其一即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包括苹果、微软在内的科技巨头们,早年间也都是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为其提供的融资便利,促成了企业经营和市值的快速增长,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整个市场的繁荣,奠定了美股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

图:“七姐妹”的市值超过了日本、法国、英国市场的市值总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海外市场的吸引之下,赴美上市也就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选择,其中就包括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目前A股市场稀缺的新经济优质资产。

而科创板的设立正是为了解决这一A股之“痛”,允许尚未盈利、特殊股权结构、红筹企业上市,以市值为中心,综合考虑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

在新股发行方面,科创板打破了市盈率的限制,科创板新股首发市盈率中值高于60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核准制,科创板实现了IPO的快速扩容,每年新上市公司数量和首发募资额均显著超过主板。开设至今,科创板募资均值为14亿元,同期主板和创业板的募资均值为21亿元和8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刻2013年的创业板

无论是此前的“新国九条”还是现在的“科创八条”,都被赋予了提振市场信心的期待,特别是有关于鼓励科创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