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在青岛市即墨区广袤的田间地头,一辆辆小麦联合收割机忙碌地穿梭其中,进行最后的抢收。

记者来到位于即墨区蓝村街道古城村的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麦田里每三台机械为一组,紧张而有序地作业。小麦联合收割机排在队首,快速准确地将麦穗“吃进”肚里,搂草机、打捆机紧跟其后,通过默契配合将秸秆打包成一个个圆柱形的秸秆包并“吐”到地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机正在收割小麦,并进行秸秆打捆。

据了解,青岛市即墨区2024年小麦播种面积约64.73万亩,6月4日起,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

“绿色增粮先行示范区涉及了周边10个村庄,我们古城村是带动示范区,今年的亩产量达到了1670斤。”青岛春秋永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刘君绪告诉记者,与去年的1240斤亩产量相比,今年算是高产,他十分满意。

当记者询问增产原因时,刘君绪一一细数,最让他受益的,是播种方式的改进,以及测土配方与水肥一体化设备的搭配运用。

“去年农业农村局给俺推荐了双镇压精量条播机,这机器确实管用!”刘君绪向记者解释道,这台机器能精确控制播种量,确保种子均匀分布,而条播的方式不仅增加了通风和透光性,还方便了后期的田间管理。播种后的镇压环节更是关键,它既能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还能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从而有效吸收水分和养分,促进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种子播好了,在农技人员的帮助下,刘君绪还用上了测土配方技术,给小麦吃上了定制的“营养餐”。“测土配方技术,就是我们农技人员根据地块大小选择多个样点,并采集土壤测试其中的养分,再根据测试结果及对应地块的目标产量,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和施用方法。接着,种植户通过水肥一体化设备,将肥料和水分通过滴灌系统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范学鹏介绍。

个性化、定制化的“营养餐”为小麦的丰收增添了保障,也给像刘君绪这样的种粮大户带来了信心。目前,即墨区的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

6月19日上午9点,在即墨区金口镇即东路附近的一处麦田里,青岛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华玉虎正在协调农机抓紧作业,以确保合作社托管的1400亩土地中的最后一块能够顺利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收割小麦。

华玉虎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托管的小麦平均亩产较去年增加了约200斤,关键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雨水分布均匀,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而5月初即墨区组织的一喷三防,特别是叶面肥的喷施,对小麦的灌浆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千粒重。

但作为农机大户,增产并非完全依赖天时和外力,华玉虎对小麦免耕精量播种机的改造,同样为增产“锦上添花”。

“我们把连接播种装置的机架,由固定式改成了可活动式的,在土地不平整时,播种装置可以根据地势的高低上下浮动,保持与地面的紧密贴合,进而保证播种的均匀性和深度的一致性。”华玉虎表示,改造后的机械,能让小麦的出苗率提高至少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保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华玉虎正在向记者介绍他改造的农机。

同日下午,即墨区大信街道青岛术格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袁世格向记者分享了丰收的喜讯。他透露,合作社今年流转的约800亩土地,每亩产量相较去年增加了100斤左右。

这100斤的增产并非易事。袁世格回想之前的种麦经历,表示自己也吃过两次苦头。2022年,由于选用了抗病性较弱的麦种,一夜之间成片小麦患上了茎基腐。而在2023年,他本计划为小麦浇第三次水,但因为天干水少且缺乏引水设备,最终未能如愿。

为了改变困境,袁世格果断更换了全部小麦品种,选择了抗病性更强的烟农1212。同时,他投入超过十万元,铺设了长达1200米的地下引水管道,实现了二级调水。今年4月中旬,他成功地为麦田浇上了第三遍水。

袁世格认为,这第三遍水对增产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有了引水设备,无论是小麦的灌溉还是玉米播种时的供水问题,基本都能得到有效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收割机将收割的小麦进行装车。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农机科相关负责人钟连武告诉记者,为做好“三夏”机械化生产服务保障,加强小麦机收作业调度,全区共调配各类可上阵农机具1.25万台(套),小麦机收率达100%。

即墨区农业农村局农技科科长修翠波补充道:“我们通过推广济麦22、烟农1212、青农6号、青农7号等优质品种,实现良种的全覆盖。同时还推广了宽幅沟播、免耕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助力小麦增产。截至6月19日,全区小麦收获进度为99%,总体形势呈现面积增加、单产提高、总产增长的喜人态势。”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刘迎庆 于思玮 张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