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曹杨新村街道将安全充电设施接入“一网统管”智联普陀3.0大数据管理平台

>>>普陀

“梯控系统”阻止电瓶车上楼

“嘀嘀……”随着“梯控系统”报警器声响起,“一网统管”大屏上同步出现黄色报警点,提醒工作人员尽快查看梯内情况。

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西五居居民区绿洲公寓小区已有近30年历史。过去,小区里四栋高层建筑的居民总习惯将电动车推上电梯、在楼道内私拉电线充电等。“有居民听了劝停到地下车库,但总有人不听劝。最厉害的时候,几乎每层的楼道里都有电瓶车在充电。”陈阿姨一度因为充电问题感到十分苦恼。为了阻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小区集体商议,要从根源上杜绝这一现象。

基于此,“梯控系统”应运而生。这一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自动识别电动自行车,搭配摄像头辅助,一旦有车进入电梯,设备便会发出报警声,电梯也会自动停止运行。梯控装置还可准确识别电动车、残疾人轮椅和婴儿车,防止“误判”。

通过将“梯控系统”接入“一网统管”智联普陀3.0大数据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在大屏上就可实时查看辖区内各充电设备的布点情况和使用状态,还能实时监测管理。一旦触发“警报”,工作人员会同步收到预警,查看电梯内部情况,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这一小区管理“利器”的使用,为彻底杜绝非机动车入户充电增设了一道“无形”但高效的屏障,也从源头上消除了高层住宅楼道停车、飞线充电问题。

在曹杨新村街道,目前辖区内高层小区实现了“梯控系统”全覆盖,总数超过180套。不仅如此,近年来,针对辖区范围内老年人多、老年代步车多的现实问题,街道积极构建“非机动车安全充电生态圈”,增设多种类、多功能的安全充电设施,并将安全充电设施接入“一网统管”平台。这样一来,所有充电端口的安全情况、使用情况等都可以滚动更新、实时上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金山区枫泾镇新黎村1组谢家玗埭上的集中充电棚 屠瑜/摄

>>>金山

“智慧”充电棚,自带预警定位

“这些充电棚建得真及时,就在家门前,什么时候来都能充上。充3个小时只要一块钱,也很实惠。”近日,租住在金山区枫泾镇新黎村1组的外来务工人员刘师傅多次使用后,对村埭上的集中充电棚称赞有加。

新黎村1组谢家玗埭与兴塔工业园区仅一墙之隔,外来人口众多。随着外来“新居民”不断涌入,埭上的电动自行车数量也越来越多。

“我们在前期排摸中发现,为了图省事,‘飞线’到室外充电、在自建房的‘前头屋里’充电的现象较严重。”新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卫东告诉记者,电动自行车充电是村民的刚需,为从源头消除消防隐患、化堵为疏,去年新黎村将村民宅基地前与兴塔工业园区一墙之隔的区域确定为充电车棚位置,启动了第一批7个集中充电棚的试点加装工作。今年对集中充电棚进行扩容,可一次性容纳80辆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记者看到,一排排间隔整齐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内,除了智能充电桩外,还配置了充电桩安全监测装置、烟感探测器、高清摄像头等智能化设备。根据车棚位置的分布和规划,实现烟感探测器和高清摄像头全覆盖。相隔充电棚的中间区域还放置了常用的消防器材。

姚卫东介绍,每一个充电桩支持投币、扫码等多种充电方式,电充满后也会自动断电。烟感探测器和高清摄像头全部纳入了监管平台,实现“一网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