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外交青年智库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

01

今日语录

(2024年6月16日)

爱之深则责之严,但严父的架势淹不没慈父的真情。

——〔中〕杨绛《我们仨》

02

对拜物教的再探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黑人创造的神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讲座信息

讲座主题:对拜物教的再探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黑人创造的神

Topic: The Fetish Revisited: Marx, Freud, and the Gods Black People Make

主讲人:马杰明 美国杜克大学文化人类学和非洲人与非裔美国人研究劳伦斯·理查森杰出教授

Speaker: J. Lorand Matory, Lawrence Richards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of African and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主持人:王书剑,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发展中国家研究项目博士

Moderator: Wang Shujian, PhD, Developing Country Studies Program,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Area Studies, Tsinghua University

讲座语言:英语

Language: English

讲座时间:

2024年6月21日 北京时间:14:00-16:00

Time: June 21, 2024, 14:00-16:00 (UTC/GMT+08:00)

讲座形式:

线上/线下结合讲座(扫码报名,截止时间6月20日中午12:00)

线下:清华大学科技园C座902教室

线上:腾讯会议(报名成功后将会收到邮件通知)

Scan the code to sign up (until 12:00 noon on June 20, 2024)Venue: Room 902, Building C, Tsinghua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TusPark)Online: Tencent Meeting

注意:请参会者实名报名和实名登陆腾讯会议,会议号和密码将通过邮箱提前发送

Note: Please register and login to the meeting in real name. Meetinge ID and password will be sending to audience by email in advance

讲座简介

自启蒙运动以来,通过“拜物教”一词,欧洲社会理论家将非洲宗教定义为欧洲所崇尚的社会秩序的对立面。然而,当今信奉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理论的学者往往忘记,这种对非洲宗教的负面理解根源于欧洲特定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地位。而且,这些熟知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学者也很少了解与非洲-大西洋诸神相关的文化、人物传记或政治史。马杰明教授认为,“拜物教”这一概念及其生发土壤揭示了非洲人和欧洲人之间的特定社会关系,而非洲-大西洋的神和欧洲社会理论则深刻体现了非洲人和欧洲人的互补性社会地位。这是马杰明教授于2018年出版的专著《对拜物教的再探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黑人创造的神》(The Fetish Revisited: Marx, Freud, and the Gods Black People Make)中的核心观点,在欧洲和美国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

Since the Enlightenment and through the vocabulary of “fetishism,” European social theorists have defined African religion as the antithesis of the social order to which Europe should aspire. Yet present-day scholars who employ the theories of Marx and Freud tend to forget that this negative trope of European social identity arose from specific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social positions. Those scholars who d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biographies and histories that produced Marx’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Freud’s psychoanalysis seldom know anything about the cultures, the biographies or the political histories that produced the Afro-Atlantic gods. Prof. J. Lorand Matory argues that both the concept of “fetishism” and the animated things that inspired this term reveal a certain set of soc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Africans and Europeans and that both Afro-Atlantic gods and European theories are shaped by the complementary social positions of their exponents. This is the argument of a book published in 2018 that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occasion of this lecture, Prof. J. Lorand Matory would also like to reflect upon 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its argument.

主讲人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杰明(J. Lorand Matory)是美国杜克大学文化人类学和非洲人与非裔美国人研究劳伦斯·理查森杰出教授,也是杜克大学黑大西洋神圣艺术项目的负责人。在加入杜克大学前,马杰明教授于1998年到2009年任教于哈佛大学。马杰明教授除了重点关注黑大西洋地区的重要宗教(如西非的约鲁巴宗教、巴西的坎东布雷宗教、古巴的圣特利亚宗教和海地的巫毒宗教)外,还将大学视为一种文化、种族认同和欧洲社会理论具体情境进行研究。在过去的5年里,马杰明教授也关注中国文化,目前在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中心教授课程。

《选择》杂志将马杰明教授于1994年出版的专著《性与不复存在的帝国:奥约约鲁巴宗教中的性别与隐喻政治》评为年度杰出书籍。2005年,马杰明教授出版的专著《黑人大西洋宗教:传统、跨国主义和非裔巴西人的母权制》获得了当年美国非洲研究协会颁发的赫斯科维茨奖。基于其刘易斯·亨利·摩根讲座,马杰明教授于2015年出版专著《耻辱与文化:美国黑人的最后焦虑》,该书探讨了种族身份形成的竞争和等级本质。2018年,马杰明教授出版的专著《对拜物教的再探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黑人创造的神》获得了2019年AAR宗教研究优秀奖、2020年美国民族学学会高级图书奖和2022年J.I.斯特利奖。

2003年至2011年,马杰明教授在美国国务院文化财产总统咨询委员会任职。2010年,马杰明教授获得美国人类学协会颁发的杰出非洲学家奖。2013年,马杰明教授获德国洪堡研究奖。

J. Lorand Matory is the Lawrence Richardson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the Director of the Sacred Arts of the Black Atlantic Project at Duke University. From 1998 until leaving for Duke in 2009, he was a full professor of Anthropology at Harvard University. Prof. Matory has conducted four decades of intensive research on the great religions of the Black Atlantic—West African Yoruba religion, Brazilian Candomblé, Cuban Santería/Ocha, and Haitian Vodou—as well as the university as a culture,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social context of European social theory. Over the past half-decade, he has also taken an interest in Chinese culture and is currently teaching a course in the School of Global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a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Choice magazine named his Sex and the Empire That Is No More: Gender and the Politics of Metaphor in Ọyọ Yoruba Religion (1994) an outstanding book of the year, and his Black Atlantic Religion: Tradition, Transnationalism, and Matriarchy in the Afro-Brazilian Candomblé won the 2005 Herskovits Prize from the African Studies Association. Matory’s Lewis Henry Morgan Lecture resulted in the book Stigma and Culture: Last-Place Anxiety in Black America (2015), concerning the competitive and hierarchical nature of ethnic identity-formation. His latest, The Fetish Revisited: Marx, Freud, and the Gods Black People Make (2018), won the AAR’s 2019 Prize for Excellence in the Study of Religion, the Senior Book Prize of the American Ethnological Society (2020), and the J.I. Staley Prize (2022).

From 2003 to 2011, he served on the United States Presidenti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Cultural Property, Department of State. Prof. Matory is also a recipient of the Distinguished Africanist Award from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and the Alexander von Humboldt Prize (2013), arguably Europe’s most prestigious scholarly award.

*注意事项:

出于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请参会者在整个学术研讨过程中不录像、录音、截屏。未经主讲人许可,不得引用报告中的文献综述、数据、分析模型等内容,也不得私自对外传播。违者主办方和主讲人保留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03

广而告之

(2024年6月16日)

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作为“全球大外交青年智库开创者及代言人”,立志“为中国青年提供向中央及地方政府部门建言献策的渠道和平台”,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新青年的智慧和方案被全球看见”,“做好中国的智库外交、青年外交等民间外交工作”。“大外交”最早从2014年建设国际政治外交外事青年人才群,到2016年开始建设全国国际问题研究青年学者群,2018年开创付费社群模式,至今已建设成中国国际问题智库里具规模、具影响、垂直细分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人才社群矩阵(30个)。

“GDYT:讲座信息与政商产研群”系大外交智库(GDYT)创建,为促进中国政商产学研五大块之间的交流、互动与链接所组织筹建的以各类讲座、专家对话、国际论坛、大型辩论、创业沙龙、创新创赛、商业路演、读书会议、研讨会议等强社交高质量活动为主的功能付费社群,旨在促进各界各群体之间的链接与互动,如帮助学生了解政商产学研之关系、帮助企业寻找到更合适的人才、帮助主办方宣传推广自己的品牌、帮助有科研成果推广所需要的市场、帮助企业与政府之间对接等。

联系人:王盖盖 大外交智库(GDYT)创始人兼理事长

微信号:GDYT-2017

请备注:“讲座群-实名制姓名-单位部门身份/高校院系所专业-最高学历”(否则不予通过,谢谢您的配合)

请注意:原则上每位读者可以免费申请加入一个大外交青年智库人才社群,如果您已经加入了大外交青年智库某一人才社群,想要再加入本群的话,需要付费(¥499/人)加入本群。

04

平台记事

(2024年6月16日)

2024年4月26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受邀入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顶端新闻,注册“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官方账号并加V认证。5月30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发布第一篇文章。6月4日,“大外交青年智库(GDYT)”顶端新闻官方账号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万;6月6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2万;6月7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4万;6月8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6万;6月9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7万;6月11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0万;6月13日,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2万;截至6月16日16时整,推文总阅读量突破16万。

05

(2024年6月1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外交青年智库(简称“大外交智库”)(Glory Diplomacy Youth Think-tank,Glory Diplomacy或GDYT)是一家创办于2017年的以外交安全为主的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社会/青年智库,总部在中国深圳,是深圳首家非官方外交安全智库、中国首家青年智库,创始人是王盖盖。GDYT一直坚持“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放心去实战”的发展理念,从2017年创始初期稳扎稳打,于2018年成立青年原创评论组(于2022年改组为《智本青析》编辑部)并创办《智本青析》电子刊至今;2019年在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即海南大外交学会,同年成立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在2019年创办“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研修班至今,在2021年创办“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讲座项目”至今;2020年成立应试就业研究中心并创办《真题解析》付费专栏;同年7月,成立外交外事涉外安全决策咨询公司,集中研究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海外利益分析与保护、青年外交与青年发展、区域国别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与全球治理等事务;2021年成立外文编译评议组并创办《大译编参》电子刊至今(该编辑部于2022年创办《每日信报》微电子日刊),同年成立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新国别简报》栏目);2022年成立世界外交数据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该中心于2022年创办《鸿士论天下》栏目)、国家安全研究中心、党的理论创新研究中心,并合并所有专访项目(青坊谈、最有影响力人物访谈、21世纪中国外交天团、学人专访等)整合为《与名人对话》栏目,组建“青年智库特种部队”全职高精尖部门和全球范围内的“大中华菁英圈”,开启“Smallibrary·小书屋”全球青年阅读挑战计划(该计划于2022年创办《智库书屋》栏目),运营新知太学(网络)书院(该书院于2022年创办《线上共读》栏目);2023年,成立全球创业研究中心、全球湾区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海外利益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海洋治理研究中心、基式外交研究中心,在香港开设分支机构“香港大外交学会(GDYT HK)”,创办“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国际人才交流平台等。GDYT从2021年以来,多次举办全国(含全球)青年国际问题学术研讨、政策分析与思想交流等活动,如“国际问题研究型青年智库发展模式探索论坛”、“新型国际问题青年智库建设与发展论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国际关系青年辩论赛最佳辩手论坛”、“世界青年菁英坊《早点知道》系列讲座”、“国际问题/区域国别学术研讨会(GDYT·ISAS)”系列活动、“《与名人对话》系列采访活动”、“《鸿士论天下》系列讲座活动”、“新时代中国国际战略高端论坛与菁英论坛”、“华湾国际创业发展新菁英汇”系列活动、“GDYT与国际知名学者对话”等等。自创办以来,GDYT一直致力于“让壹亿中国大外交青年智慧与方案被全球看见”,聚集全球各地有志青年为实现个人、企业、社会、国家和世界和平发展而奋斗,至2021年底,已发展成集专家顾问、研究员(含高级)、特约研究员(含高级)、助理研究员、编译评议员、时政评论员、实习生、志愿者等全方位国际人才体系(200人)的样本标杆青年智库,聚焦中国与全球大外交领域青年的原创方案、发展计划和外交延伸等助力与服务,在“对照全球外交发展、对接世界高端智库、对比新型平台建设”的三原则指导下,为中国的外交与安全发展贡献青年力量和方案,为政府、企业、智库、高校、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有提供过咨询服务,被海内外青年誉为现代智囊的“青年精英大脑集散地”,是全球新型外交青年智库的开创者和代言人!

大外交青年智库

Glory Diplomacy

让中国外交青年智慧被全球看见

为中国青年智库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