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5月22日,西宁市湟中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内,青年农技员韩延梅正趁着闲暇时间,用手机“云课堂”学习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的相关课程。

韩延梅说:“手机上有‘云上智农’‘中国农技推广’好几个App,能随时随地学,通过视频教学、案例解析、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把农田搬到手机里,学习农技不用愁,非常实用!”

韩延梅学习新农技的“新农具”,得益于湟中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等项目的支持。不仅如此,韩延梅还与30余名马铃薯繁育技术人员参加了能力提升培训班,针对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不同阶段,学习良种繁育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内容。

近年来,湟中区依托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深入实施人才培育、农作物种子工程等项目,培育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专业能力突出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人才队伍。

同时,探索“专业技术人员+乡镇+经营主体”的服务模式,以乡镇为片区,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包乡技术培训服务,联系种植业生产发展主体,根据时令开展不间断技术跟踪服务,帮助各经营主体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和管理隐患,为区域马铃薯高产“把脉开方”。

说话间,种植大户马占萍来到基地,受邀指导马铃薯繁种田管工作。马占萍是湟中丰祥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改良了马铃薯品种,合作社所在的鲁沙尔镇下重台村打造出了10.7公顷的一级种薯繁育核心区,繁育出的种薯质量好,为周边乡镇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近400吨良种。

马占萍说,湟中马铃薯曾普遍存在退化严重、病害重、品质差、产量低等问题。为此,湟中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与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合作,在鲁沙尔镇大源地区建立66.67公顷种薯繁育基地,通过集成、示范和推广马铃薯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技术,不断完善种薯繁育体系,加强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能力。

来到基地的组培室,一层层台架排列有序,玻璃瓶内的马铃薯脱毒苗绿芽娇嫩。这里已经生产出原种(微型薯)60万粒,扩繁试管苗50万株,湟中区脱毒种薯应用率达到90%以上,成为青海省最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

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负责人祁玉梅告诉记者,湟中区通过开展马铃薯试验、示范,筛选试验通薯1号、青薯10号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地膜覆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重点农业技术,引进黑白相间双色地膜、膜下滴灌、淀粉含量检测仪等新设备、新材料,不断提升农技人员科技水平和农业新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原来马铃薯只能解决温饱,现在专业技术人员从起垄到铺膜、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环节为我们精准指导,马铃薯真正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蛋蛋’!”马占萍高兴地说。

现在,根际追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北斗导航无人驾驶系统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湟中区的马铃薯生产中,随处可见科技与农业“牵手”的喜人画面,在“科技活水”的浇灌下,希望的田野展现出马铃薯特色种植业发展活力。(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