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征战四方所依靠的,主要是哥萨克骑兵。沙俄的哥萨克骑兵,主要来自两个地方,一个是俄国本土,那是他们的老牌部队,还有一个则是来自乌克兰。

所以说,虽然乌克兰人自称自己是哥萨克,可也并不代表,只有他们才是哥萨克。除了哥萨克以外,在俄国境内能够被称之为战斗民族的,也就是蒙古系的那帮后裔了。

蒙古人骁勇善战,在13世纪时达到了巅峰。即便在沙俄时代,蒙古系的这帮后裔,依旧是俄国境内的战斗主力。不过他们最大的缺点,就是人口太少,撑不起门面,这才成了俄国旗下的臣民。

这些蒙古系后裔中,卡尔梅克人绝对是佼佼者。他们在俄国历史上,基本都能充当先锋部队,战斗力彪悍,为俄国开疆拓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尔梅克人,就是东方的土尔扈特人

卡尔梅克人,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尔扈特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明末清初的时候,蒙古部落主要分成了三部分,分别是漠北蒙古、漠南蒙古以及漠西蒙古。

漠西蒙古指的就是如今新疆大部分地区以及中亚、俄国的部分地区。这地方当时主要生活着瓦剌四部,分别是和硕特部、准噶尔部、土尔扈特部、杜尔伯特部。

瓦剌的大名大家想必都听过,那绝对是战斗力的代表,当年明英宗朱祁镇带着数十万大军征讨瓦剌,结果被瓦剌摁在地上一顿摩擦,连朱祁镇自己都被迫前往瓦剌留学长达1年多时间。

后来蒙古达延汗崛起,他统一了鞑靼各部后,不断压缩瓦剌人的生存空间,迫使他们转移到了漠西蒙古。紧接着就是明朝覆灭,清朝建立了。

清朝建立的同时,瓦剌四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和硕特部是四部盟主,和硕特汗固始汗,一度统一过青藏高原。

不过伴随着准噶尔部的崛起,和硕特部的辉煌也消失了。准噶尔部在噶尔丹手里走向强盛,成为了瓦剌霸主。

这个时候土尔扈特部不满准噶尔部的欺压,选择带着族人一路向西迁徙,离开了漠西蒙古,来到了伏尔加河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地方当时已经成了俄国人的地盘,沙俄通过消灭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等蒙古系汗国后,占领了整个伏尔加河畔。

土尔扈特人来这里定居,自然要跟沙俄打交道。他们虽然战斗力强悍,但人口太少,而且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只能选择臣服于沙俄。

但是沙俄完全不把他们当自己人,每次打仗都从他们部落里挑选大批青壮年到前线,这些青壮年往往都被安排在战场的第一线,成为了准炮灰,因此出现了“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惨剧。

土尔扈特部的可汗渥巴锡意识到,如果继续跟着俄国干,自己这个部落早晚会被消耗光了,恰好听说清朝在1757年消灭了准噶尔汗国,为此渥巴锡便带着族人打算东归。

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差不多有20万左右,由于行动比较匆忙,又或者是俄国人提前发现了什么,因此没有来得及通知伏尔加河对岸的土尔扈特人。这么一来,有一部分土尔扈特人便留在了沙俄。

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这件事视为背叛,她一边派人追击东归的土尔扈特人,一边将留在沙俄的那部分土尔扈特人严密看管了起来。这部分土尔扈特人,此后就被沙俄称之为卡尔梅克人,在突厥语里是残留、留下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对卡尔梅克人又爱又恨

卡尔梅克人战斗力的确没话说,在历次俄土战争以及拿破仑战争中,卡尔梅克人几乎参加了所有战斗,且都能够冲锋在前,为沙俄立下汗马功劳。

按照卡尔梅克人的军功来看,他们中绝对能在沙俄内部出一帮名将。但是这也是沙俄非常担心的事情。

在沙俄看来,除了俄族人,其他族人都是靠不住的。沙俄的核心主体是俄族人,那么朝中的核心成员,也必须要由俄族人来担任。

很多人认为沙俄后期,沙皇都成了日耳曼人,为啥朝中要员不能由外族担任呢?还真是这样,沙皇随便是什么族人都没关系,只要是罗曼诺夫家族或者留里克家族的后裔就成,因为沙俄还真不是沙皇一个人说了算。

整个元老院,绝大多数都是俄族人所控制,这些俄族大地主、大贵族,才是俄国的核心,也就是咱们现在俗称的政治寡头以及财阀。因为俄国的国运,事关这些家族的未来,他们自然要牢牢掌控。

卡尔梅克人战斗力强悍,俄族寡头们不可能让他们崛起。且他们部族曾经出现过叛逃的现象,这更加降低了卡尔梅克人在沙俄的地位。

因此这部分卡尔梅克人,在沙俄的生活只能说勉强过活,想要较高的地位以及丰富的物质条件,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说,卡尔梅克人在土尔扈特东归后的处境十分尴尬,沙俄既想要在战场上用他们冲锋陷阵,又想要在战后不给他们相应的奖赏和待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法壮大的卡尔梅克

从土尔扈特东归开始,一直到1917年沙俄覆灭为止,卡尔梅克人基本就过着这种落魄的日子。他们的族人也日渐减少,其他部族人口蓬勃发展的时候,他们的人口却依旧是俄国众多民族中的极少数。哪怕是发展到现在,他们也只有不到20万人而已。

苏联刚成立的时候,卡尔梅克人一度再次恢复了自治的待遇,但是伴随着斯大林的崛起,卡尔梅克人的好日子又到头了。

斯大林对卡尔梅克人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不屑一顾,他不仅强行关闭了卡尔梅克人的佛教庙宇、焚毁了他们的信仰书籍,而且还将稍微有点影响力的卡尔梅克高层,打包扔到了西伯利亚放羊。

这或许是铁腕统治下,强行拆解卡尔梅克人的一个好办法,但也让不少卡尔梅克人寒心。他们明白,不管本族在俄国立下多少汗马功劳,俄国人都不会感激,自己也不会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战爆发以后,战斗民族卡尔梅克人自然也被苏联拉上了战场,正当这部分卡尔梅克人在前线骁勇作战,立下大功的时候,后方却出事了!

原来德军攻克卡尔梅克人的聚居地以后,有一部分对俄国早就不满的卡尔梅克人,主动投降了德国的怀抱,没办法,德国人来了以后,不仅把他们的私人财产都还给了他们,而且还承诺,事成之后,会帮助他们独立建国。

受不了,根本受不了这样的诱惑,卡尔梅克人做梦都希望在伏尔加河畔建立自己的国家,所以这部分人便义无反顾地跟着德军干了。

斯大林得知以后,勃然大怒,将剩余的12万卡尔梅克人全部打包,送到了西伯利亚挖矿。其中不少人因为受不了沿途的艰难环境,而客死他乡。

一直到了赫鲁晓夫时期,这部分卡尔梅克人才被允许回家。如果不是早先参加苏军的卡尔梅克人在前线立下大功的话,那他们整个民族,都会被扣上叛徒的烙印。

再回来时,早已物是人非事事休,自己原来居住的地方,已经被苏联迁入了大量俄族人,再加上流浪的这些年,他们人口锐减,即便自己回来了,也不是这里的主体民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卡尔梅克遭逢这样的待遇

俄国境内的蒙古系后裔其实并不少,这些部落在过去战斗力强悍,一直以来都是沙俄抓壮丁的重点照顾对象。

除了卡尔梅克经常被抓壮丁以外,实际上其他蒙古部落也不例外,比如说图瓦人、阿尔泰人、布里亚特人等等,都是沙俄重点抓壮丁的对象。

不过这几个蒙古系部落,都生活在东方,唯独卡尔梅克人迁徙到了伏尔加河畔,生活在西方。为此,苏联时期特地将大量卡尔梅克人弄到了西伯利亚干苦力,理由是他们的族群里,出现了叛徒。

因为一小撮叛徒,惩罚整个民族,这可真是有理也说不清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苏联有很多,比如说车臣人、印古什人、克里米亚的鞑靼人等,都曾经被苏联集体流放过。流放地点基本也都是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卡尔梅克人算运气好的,能够在斯大林去世后,回到自己的故乡。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在苏联解体后才被允许回去,再回来的时候,发现克里米亚的第一大族已经是俄族了,他们反倒成了外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