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2世纪,月氏后裔建立的贵霜帝国正冉冉升起,成为能与罗马、汉朝齐名的世界级强权。但作为四战之地的中亚,却是另一个强权帕提亚人的理想后花园。双方在阴差阳错中兵戎相见,为之后百多年的和平定下基调。

由于相关记载匮乏,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还原出战争全貌。但依靠现代考古学与历史研究成果,仍旧能大致推演出影响胜负归属的各类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氏人的蜕变 源自对巴克特里亚的征服

早在公元1世纪,包括贵霜在内的月氏五部已稳居巴克特里亚,在相当于今日兴都库什山脉以北的阿富汗繁衍生息。由于此前屡遭匈奴和各类萨卡部族袭击,他们近乎于被隔绝在中亚腹地,故而更倾向于同其他文明建立长期关系。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汉朝使节,还是滞留本地的希腊裔人口,亦或是与次大陆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印度教信徒。即便是某些在内斗中失势的萨卡人,都可以同这些说吐火罗语的异类搭上关系。

另一方面,同样拥有游牧起源的帕提亚帝国,在更西面的区域站稳脚跟。他们利用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的充沛资源,先后两次击败罗马人的征讨大军,也将其他中亚部族的迁徙路线给硬生生打断。更有甚者,通过苏伦家族收编的萨卡人口征服印度化流域,建立起从锡斯坦绵延至旁遮普的印度-帕提亚王国。治下包括各类大小不一的附庸政权,其中就有后来兼并所有月氏人的贵霜部。因此,双方在前期接触过程中关系较为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期贵霜国家 被迫从属于印度-帕提亚王国

然而,随着贵霜完成对其他月氏四部落兼并,原为宗主的印度-帕提亚却陷入继承人内乱。结果就是附庸反客为主,一波接一波的穿过开博尔山口,渐渐将富庶的印度河流域盘踞下来。同时,西面的帕提亚本部同样有区域割裂危机,让北方的索格狄亚那与呼罗珊也成为前沿。至此,两强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彻底摊牌也仅仅是时间问题。

公元127年,迦腻色伽一世登上王位,立志要将贵霜帝国的西部边界扩张至里海。恰逢帕提亚内部再次出现分裂,而图拉真皇帝的罗马军团肆虐整个两河流域。因此,最具正统性的沃洛加西斯三世不过掌握半壁江山。但考虑到瘦死的骆驼要比马大,迦腻色伽在其执政之初并无多少冒犯举动,主要利用贸易发展事实某种影响渗透。岂料对方因囊中羞涩而无法忍耐,竟主动组织军队向东开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贵霜在迦腻色伽治下进入全盛状态

根据当代史学家考证,这场贵霜和帕提亚的战争发生在公元130年左右。至于屈指可数的进程描绘,则来自佛教经典《付法藏因缘传》。我们由此可知,沃洛加西斯三世御驾亲征,率领包括铁甲具装、轻型弓骑、长矛手和普通弓箭手在内的完整军队。迦腻色伽迅速做出回应,同样亲自带兵去往西北前线。

两军在某夫和巴克特城之间遭遇,爆发长时间段的全面对攻。最后还是帕提亚人首先支持不住,以率先退场的方式吞下失败苦果。作为胜利方的贵霜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付出的代价同样相当高昂,完全没可能扩大战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爆发于某夫和巴拉特城之间

事实上,贵霜军队之所以能超脱于原有的部落武装,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向帕提亚学习。早在公元前2世纪,后者就开始将具装骑兵作为核心力量使用,不再要求精英们兼具远射职能。余下的侦查、骚扰或偷袭工作,一律交给来自平民阶层的轻骑兵负责。这与传统游牧习俗相冲突,也不是月氏先祖惯用的行动模式。直至稳居喀布尔山谷、开启定居化进程,并且获得希腊人留下的手工业支持,才得以复刻南方强邻的成功秘诀。

只不过贵霜的新军规模有限,主要靠王室的本族直属领地供养。帕提亚则早早确立七大家族框架,分别坐拥各自的广袤区域,规模上远非后起之秀可比。哪怕损失半数地界,仍旧是更有动员能力的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支军队都以具装铁骑为绝对核心

此外,两个游牧起源的帝国都使用各类步兵辅助行动。其中,帕提亚步兵来源较广,包括王室雇佣军、自治城市卫队或附庸国提供。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甚至能击败缺乏准备的罗马军团。尤其是来自北方希尔卡尼省的山地步兵,被认可为具备相当实力,经常为君主在内外斗争中冲锋陷阵。佛经中记载的所谓长矛兵,多半是指代这些重装力量。唯一的缺点的数量少,珍贵程度堪比具装甲骑。

相比之下,贵霜的军政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在数量和规模上略逊一筹。作为其龙兴之地的巴克特里亚,就非常依赖骑兵作战,步兵只有较低的从属身份。南方的印度人口虽多,却并不以擅战著称,接受征召后还需对其进行额外训练。因而被限制驻扎在少数重要城市或关键堡垒中,很少有机会抽调去野外决战。而且贵霜境内的附庸往往规模很小,完全不具备有效支援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帕提亚与贵霜的步兵都处于绝对从属地位

所以,这场发生在公元2世纪的帕提亚-贵霜战争,就是一场非常典型的骑兵冲突。正如历史上不断发生的那样,沃洛加西斯三世的军队经过边境重镇某夫,意图直取当地最大的城市--巴克特。迦腻色伽的人马在交界的阿里乌斯河设防,以逸待劳的坐等强敌露出破绽。

双方不但都以全骑兵阵容出场,还运用着近乎一模一样的作战风格。首先用轻骑兵相互射击,继而派重装甲骑针对薄弱空缺,等脱离接触再返回后方重组列队。帕提亚人原本应更有优势,但已经被持续几十年的内战和罗马入侵削弱,不愿承受太高的胜利代价。贵霜人则占据天时地利人和,有背后的大城市提供作战所需,勉强将均势维持到最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方的轻骑兵运用方式也完全一致

根据《付法藏因缘传》的夸张说法,沃洛加西斯三世在这场溃败中折损90万人。但经文同样透露,迦腻色伽因场面过于惨烈而感到震惊,从此不愿在该方向轻启战端。可见即便是获得胜利之名,也难掩己方部队的严重损耗。帕提亚人急匆匆返回伊朗高原,开始迎战从高加索地区南下的游牧阿兰人。贵霜军队也非常务实的把目标校准到东南方,一路攻陷至恒河流域的大都会--华氏城。

此后,两个帝国间再无军事纷争,相互借助丝绸之路贸易威胁中央财政。等新一批波斯征服者降临中亚,已经是下个百年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