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以后,沙俄便一直想要找回场子。但是面对强大的英法联军,沙俄动都不敢动,想要找场子,只能去东方找已经衰落的清朝。

清朝早在1840年开始就近出现了疲软的态势,到了1858年,内部有太平军搞事情,外部又有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真可谓腹背受敌,内忧外患。

在这种情况下,从清朝身上割肉,那是最适合不过的。当然了,沙俄也没敢小瞧清朝,毕竟此前和清朝打过几次交道,沙俄都没怎么占到便宜。

1685年康熙时期的雅克萨之战中,沙俄就惨败而归。乾隆年间土尔扈特东归时,沙俄也不敢和清朝正面较量。为此,即便到了1858年,沙俄觉得能不动武就不动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沙俄从东方喜提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因此从1858年到1864年,短短6年多时间里,沙俄基本没费什么功夫,便从清朝兜里拿走了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其中1858年的《瑷珲条约》以及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拿走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直接将中俄边界线,从外兴安岭推进到黑龙江流域。

这对中方的安全是不可想象的灾难。毕竟外兴安岭易守难攻,可黑龙江只是一江之隔。关系好的时候什么都好说,关系一旦差了,人家随时可以过江。

即便人家不动手,这么长的黑龙江边境,防守起来,每年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都是无形中需要付出的代价。

更惨的是,过去吉林是拥有出海口的,而且海岸线位列全国第一,是正儿八经的沿海大省。结果沙俄在地图上画了一条线,将乌苏里江以东的所有沿海地区,全部给割走了。

以至于偌大的吉林省,从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直接变成了一个内陆省份。珲春地区距离日本海出海口,最近的地方仅15公里,可这15公里长,也被划入了沙俄的版图,很明显,人家是故意的。

这种伤害实际上是不可逆的,至少过去的100多年里,咱们甭想参与任何日本海地区的经贸活动,这才是沙俄真正的目的。即便沙俄崩盘了,可俄国子孙们,世代都会感激他们的老祖宗当年这么狠狠欺负过清朝,因此也无怪乎他们经常要纪念《瑷珲条约》签订日了。

1864年,沙俄又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从清朝手里割走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原本伊犁是新疆的中心,结果这么一割,直接将伊犁变成了边境地区。这同样严重威胁着我国西北边疆的安全。

巴尔喀什湖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天然边界。失去了这里,偌大的七河流域,便成了沙俄的囊中之物。有了这片地区,沙俄占据中亚才能更加安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占了争夺土地,为什么还盯着伊犁

沙俄从1862年开始,从巴尔喀什湖边界向前推进,一路推进到伊犁塔城一带。当地守军奋勇反抗,才保住了伊犁和塔城。

2年以后,由于沙俄咄咄逼人,寸步不让,清廷只好答应沙俄的一切要求,将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都割给了沙俄。

这个时候伊犁已经变成了边境地区,按道理来说,沙俄已经占据了七河流域绝大多数地盘,仅仅6年就拿下了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收益已经大到吓人了,为啥他们还不知足,非要继续进军伊犁呢?

第一,伊犁苏丹的建立,让沙俄看到了机会

在和沙俄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朝实在是太窝囊。尤其是在西北地区管控力度不够,导致沙俄钻了空子,早早便入侵到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

大量哈萨克牧民,因为俄军的入侵而惨遭蹂躏。为此,西北少数民族,对清廷的不满溢于言表,就等着一颗火星子了。

结果清朝居然大手一挥,把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割给了沙俄。这可把西北那些牧民们给伤透了心了。为此他们在1864年奋起一搏,攻占伊犁惠远城,宣布建立伊犁苏丹集团。

沙俄立刻看到了机会,在1868年,悍然入侵特克斯河上游,袭扰博尔塔拉北部以及伊犁西部等地,同时他们要求新成立的伊犁苏丹,允许俄国商人可以自由出入伊犁,并且归还从俄占据逃入中国的哈萨克牧民。

这事儿伊犁苏丹肯定不会答应,这分明是入侵行为。沙俄可不管这些,他们在1870年借口有俄国猎户在特克斯地区被害,因此大兵压境,占领了伊犁的一系列交通要道。

到了1871年3月,沙俄又借口哈萨克阿勒班部的首领带着本部人马逃到了伊犁,因此出兵直奔伊犁而来。到了5月,沙俄便占领了伊犁全境。

第二,阿古柏之乱,给了他们机会

1865年,也就是《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后的第二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军阀阿古柏,带着一帮人冲入新疆,开始在这里创立基业。

阿古柏最初的基业在南疆,后来又扩张到了北疆,所以在阿古柏的干扰下,清朝和伊犁之间,是完全被分隔开了。

这个时候沙俄自然不愿错过这一机会,主动占领伊犁后,他们居然还戏谑地请求清朝派人来接收伊犁。要想接收伊犁,就得先灭了阿古柏,很明显,硬件条件不达标啊。

伊犁将军荣全,到了塔城后,也曾计划去接收伊犁,结果沙俄果然不肯给了。他们早就按照俄国的建制,在这里建立了一套班子负责管理伊犁,自然不可能随便就撤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伊犁水草丰茂,粮食产量高

七河流域是中亚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因为这里水草丰茂,粮食产量很高。而伊犁河谷,更是七河流域中的精华所在。

因此沙俄早就想要将伊犁河谷全部占为己有了,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罢了。而且刚刚又和清廷签订了边境条约,又不能轻易随便撕毁。

所以说,即便没有阿古柏之乱和伊犁苏丹的事情,沙俄想要夺取伊犁的心,也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只会寻找其他机会。

第四,沙俄也想得到新疆

这可以说是沙俄的百年大计了。因为无论是1864年也好,还是1904年也罢,沙俄对新疆的贪恋,那是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尤其是在他们征服了中亚各地以后,再往南就是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了,他们不敢轻易涉足。只能往东碰碰运气。

1896年沙俄的黄俄计划中,就把新疆绝大多数地盘都划入了其中。可见即便过了数十年,这一计划都没变过。想要夺取新疆,那么占据伊犁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这就好比撕开了一个口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犁差点三面被围

1757年乾隆收复新疆以后,曾经在这里设立伊犁将军和参赞大臣,专门负责管理新疆事务。兴建的伊犁九城,分别是惠远城和其他8个卫星城,这里便是伊犁将军办公的地方,也是当时整个新疆的核心地区。

1871年沙俄夺取伊犁以后,将清朝设立的所有建制全部给废了,改用一名少校担任这里的最高长官,将这里划入了他们的七河省,主要城池都由俄国官员负责管理。

任何想要进入伊犁地区的清朝官员,都会被他们拦在外面,为了防止当地人串通一气,沙俄特地将各民族隔离居住,不准往来,同时将他们迁徙到陌生的地方,以防他们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和俄军打迂回战。

对于清廷几次三番讨要说法,沙俄这边也给出了他们的理由,他们表示,自己只是暂时帮助清朝代管伊犁,只要清朝收复了新疆,那么伊犁自然双手奉上。

1878年,左宗棠终于收复了新疆,便开始向沙俄讨要伊犁,这是沙俄万没想到的,毕竟千疮百孔的清朝,居然还有能力收复新疆,原本以为伊犁已经是囊中之物的沙俄,不得不估量一下,与清朝开战的可能了。

当时的沙俄,刚刚打完俄土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损耗不小,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一场大战。而清朝的主攻手左宗棠,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为了避免麻烦,沙俄决定后退一步,从条约上下手。

1878年,在沙俄的威逼利诱下,清廷的使者完颜崇厚,不经清廷允许,便与沙俄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这份条约中,将伊犁大片地区都割给了沙俄,使得清朝只保留了伊犁九城这一片狭小的地盘。

最关键的是,沙俄占据着霍尔果斯河以西、特克斯河流域等地,使得伊犁九城被三面包围,随时都有被攻陷的可能。

虽说和沙俄有条约,但这家伙撕条约的速度太快了,一旦清朝疏于防范,伊犁九城也会被沙俄给一锅端了。因此,这份条约太失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左宗棠压阵,伊犁还真回不来

按照沙俄的计划,那就是让清廷假装收回了伊犁,然后他们再想办法夺回来。这么一来,伊犁还是沙俄的。

清朝这边又何尝看不清沙俄的意图呢?尤其是左宗棠,在得知崇厚的条约以后,勃然大怒,扬言要武力夺回伊犁。

沙俄这边也很紧张,立刻派重兵把守伊犁,生怕左宗棠打过来。因为这地方距离双方的核心区域都比较远,大家都属于劳师远征,真要打起来,俄国在中亚的一号人物考夫曼,未必就是左宗棠的对手。

一旦考夫曼战败,失去的可就不仅仅是伊犁了,极有可能中亚浩罕汗国、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都会起兵反抗沙俄的统治,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痛定思痛之下,沙俄才答应再和清廷代表谈一次。最终,曾国藩的长子、时任驻英法的公使曾纪泽,与沙俄重新谈判,并签订了《伊犁条约》。

这份条约是在《里瓦几亚条约》的基础上做出修改的,因此又叫《中俄改定条约》,这是俄国愿意谈判的底线。虽说这份条约要回了特克斯河流域,大大减轻了伊犁面临的压力,可同样还是将伊犁、塔城周围合计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割给了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