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有一件影响非常大的事——1938年1月24,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被处决。

据李宗仁回忆,济南失陷后,他电令韩复榘死守泰安,并以沂蒙山区为后方。不料韩复榘一枪未放便放弃泰安,甚至向豫西一带撤退。此举使第五战区总部徐州门户洞开,整个战区动摇。

李宗仁大怒向老蒋告状,老蒋以开会为名,将韩复榘诱骗至开封逮捕,经审判后在武昌处决。罪名是“不遵命令,擅自撤退”。

但不守泰安只是导火索,以韩复榘的地位通常都有“免死金牌”,只会杀几个具体负责人以示警告。比如第二集团军司令刘峙在平汉路被打得一溃千里,也未受到什么严厉惩罚。

老蒋要杀韩复榘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他背后还有一个大阴谋,如果得逞,抗战将会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甚至很可能会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复榘(左)

韩复榘串联地方势力

韩复榘出身军阀,向来只顾自身利益,反复无常。从冯玉祥那里叛逃到老蒋身边后,获得了山东这块宝地。但他军阀的本性很快就显露,将山东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甚至不让老蒋插手,这自然导致了双方的矛盾。

日本人为了吞并华北,策动宋哲元、韩复榘等人搞“华北五省自治”。韩复榘已经口头答应,但宋哲元借故始终不肯表态。很长一段时间,韩复榘与日本人关系暧昧不清。

抗战爆发后,老蒋曾亲任第五战区司令,以韩复榘为副司令。后战区重新划分,韩复榘本以为自己会接任司令,不料却调来了李宗仁。李的资历虽然比韩深,但若论军事实力,韩并不在李之下,所以他对李不服。后来抗命不遵也有这个因素。

事实上,抗战一爆发,韩复榘就判断将来山东守不住,开始策划退路。据韩复榘的亲信刘熙众回忆,韩担心老蒋以抗日为名,消灭杂牌军,不肯与日军正面周旋。部下建议他将来撤往沂蒙山区打游击,但韩认为这与当年打内战情况不同,10万大军开进沂蒙山,如果断了补给,肯定无法生存。

韩复榘曾担任过河南省主席,他认为豫西和陕南之间有很大的回旋空间,如果能撤到这一带,必然能生存下去。

陕南背靠秦岭、大巴山,以四川为后方,若想在这一带生存,就必须与四川省主席刘湘搞好关系。抗战前,韩复榘就与刘湘建立了联系,当他派代表去向刘湘说明情况时,刘湘非常高兴地表示合作不成问题。

四川军阀派系众多,谁也不服谁,长年混战,川中百姓深受其害。红军长征进入四川后,中央军也借口“追剿”要求入川。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老蒋给予刘湘四川省主席的政治地位以及相应的军费补贴,中央军才得以入川。

但此后老蒋不断分化川军各部,并派康泽率别动队入川监视,开展政治工作。老蒋早就想把四川打造成后方基地,因此必须将各部川军“中央化”,所以提出了“川康整军”。总体思路是裁弱留强,精简五分之一,军队由中央统一指挥,团长以上军官任命需经中央同意,由中央拨付军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军阀来说,失去了军队就相当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本,自然对整编抵制、拖延。整军工作进展非常缓慢,直到抗战全面爆发,仍未完成。抗战爆发后,刘湘态度非常积极,主动请缨领兵出战,此时部队指挥权仍在川军将领手中。

据冯玉祥的秘书高兴亚回忆,1935年刘湘为了抗拒中央军势力入川,派代表找到宋哲元希望与西北军联合。后来冯玉祥派高兴亚入川打探刘湘情况,并向刘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必须主张抗日,二是要与中共交朋友。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提高政治地位。

所以,刘湘请缨抗日既有爱国热情,也有为了保存军队控制权的私心。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很快南京便沦陷,中央机关一开始迁往汉口,老蒋打算迁入四川。

四川将领对此尤为抗拒,一旦中央机关进入,将来抗战胜利了,他们也会丢掉地盘和地位。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韩复榘派人来谈合作,刘湘自然无比欢迎。双方联络了七八次之后,确定了四点合作办法:

1、刘韩两部合作“保川抗日”。
2、韩部撤至川鄂边区后听刘指挥。
3、阻止其他任何军队退入四川。
4、韩部军需由四川协济。

韩复榘不仅拉拢刘湘,还拉拢宋哲元。两人都是西北军出身,又长期驻防华北,都是日本人拉拢的对象,不仅关系密切,而且行动上也很一致。

宋哲元部在冀南战败后退至新乡、濮阳一带。据宋哲元的参谋长张樾亭回忆,一天深夜宋哲元将其叫到住室问道:“韩复榘派人来说,刘湘令川军封闭入川之路,不让老蒋及其部队进川,韩部也撤至南阳、襄樊、汉中一带。希望我们撤守潼关以西,联名通电和日倒蒋,你看这事能干吗?”

张樾亭不敢表态,反问道:“总司令认为如何?”

宋哲元在华北时虽然也与日本人关系暧昧,有携日自重之嫌,但真到了最后关头,他还是有底线的。他说:“真这么做了,以后要遗臭万年。”于是宋哲元对韩复榘采取敷衍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湘

西南势力联合反蒋

韩复榘在拉拢宋哲元,刘湘也在拉拢云南省主席龙云。由于地理上相近,民初军阀混战时期,云南军阀就与四川军阀有着密切的关系。刘湘上位后立即与龙云商定川滇互保。

龙云的态度基本与刘湘一致,抗战爆发后许多工厂和中央机关陆续迁入云南,将云南当成后方基地。随着抗战继续下去,中央势力势必会继续深入,无疑会使西南地区完全中央化。

龙云希望抗战早点结束,中央势力早日退出云南,甚至不惜与汪精卫勾结,依靠日伪,保持西南各省的独立局面。因此龙云与四川方面早有策动,只是因为刘湘意外去世,四川将领被分化,龙云只好与西康的刘文辉一致行动。

据军统截获的日本特务机关密电显示:龙云、刘文辉曾派人持亲笔函与华北伪政权王克敏联络,称计划在四川、云南、西康、贵州四省搞反蒋“和平运动”,希望得到支持。龙云的代表还见到日军特务机关长喜多诚一,双方约定以日军驻越南河内使馆为联络点。

正是有这层关系,龙云与汪精卫关系也很暧昧。汪精卫出逃前,就已经派人与日本人商定了合作办法,签订了《日华协议记录》。第一步便是在云南首先反蒋独立,然后策动四川响应,并联合广东广西四省,建立以汪精卫为首的“新政府”。

汪精卫属于粤籍政客,与广东将领张发奎、余汉谋、薛岳等人关系密切,此外他还联络了西北军、东北军部分旧部。不过对于广西,他认为策动李宗仁有可能,但白崇禧坚决不同意。

汪精卫出逃前,途经昆明,就向龙云交底。龙云不但未及时报告,还安排包机将汪精卫送至河内。以后,龙云一直与汪精卫以及河内日本特务机关保持着紧密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龙云

此后军统又截获过多份龙云与河内日本特务机关联络的密电。龙云的代表向日方表示,云南单独行动有困难,准备与四川、贵州、西康各省联络共同举事,并已有进展,将举行西南联络会议。日方问及广西态度,龙云的代表答称,白崇禧已回广西组织反攻,云南方面已派代表前去与其联络。

当然,龙云的这些举动大多是在刘湘病逝之后进行。但合作并非一蹴而就,在此之前云南肯定与四川已有紧密的筹划。只不过因为刘湘意外病逝,刘文辉的影响力远不如刘湘,川军将领不断分化,效果并不如意。

由此韩复榘背后的大阴谋便浮出水面,那就是共同组建西南联盟,抵制老蒋,甚至必要时与日本媾和。

试想一下,当时龙云兵力将近4万,韩复榘兵力10余万,刘湘兵力10余万。川南有云南、贵州、西康作为屏障,川北有韩复榘守着汉中,一旦宣布起事,抗拒中央军进入,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原先动摇的人员,比如宋哲元和阎锡山极有可能加入这个联盟。

这种情况下,抗战还怎么打?胡宗南在陕西的重兵将陷入韩复榘、宋哲元、阎锡山的包围之中。中央军所占的地盘,全是日军必争之地,中央军又打不过日军,只能向湖南及两广撤退。

但两广绝对无法养活如此多的军队,且物资进出通道被堵,势必难以持久。日军也会进军越南,对两广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这种情况下,抗战必然会陷入危局,而且极有可能失败。

更进一步,日本将会扶持一个亲日政权。随着二战的持续,中国很可能受日本胁迫,加入轴心国阵营,与美英苏作战。穷凶极恶的日本人,即便本土遭到原子弹攻击后,估计也会迁到中国,凭借中国的人力和地盘继续对抗。这无疑会使中华民族遭受灭顶之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破局?

正如前文所说,韩复榘、刘湘、龙云等人的动向其实一直在老蒋的掌控之中。

正在国民政府准备迁入四川之际,刘湘胃病复发吐血不止。他报告老蒋,请求回四川治疗。但戴笠建议不能放刘湘回四川,否则不利于长期抗战。最终刘湘被安排到汉口万国医院治疗。

其实军统早就截获了韩复榘与刘湘联络的密电,但一时间无法破译。据川军将领范绍增回忆,他是刘湘手下4个师长之一,但因为不是嫡系,川康整军时,把他的师编散了。范绍增因此怀恨在心。

戴笠利用他们的矛盾拉拢范绍增,要他去监视刘湘。于是范绍增时常去探望刘湘,观察是什么人来接谈,甚至收买了一个女护士监视刘湘。

1938年1月的一天,范绍增一个旧部从前线回来,他向范绍增报告,他与刘湘的参谋处长徐某是旧交,去探望时看到徐某正在给川军将领王缵绪写一个命令,内容大概是要王带两个师宜昌、沙市一带与韩复榘联络。当时韩复榘部分部队正准备向襄樊撤退。

范绍增把这个重要信息报告了孔祥熙,孔祥熙反复向他确认,是否真的看清楚了命令。范绍增又再次向自己的部下确认,得到肯定回答。不久,军统便根据这封信的内容,把刘湘与韩复榘往来的密电破译出来了。

范绍增的回忆与刘熙众的回忆基本能印证,当时刘湘在汉口住院,韩复榘派刘熙众前去探望,得知刘湘的部队一部在徐州附近,另外一个军到达宜昌、沙市。韩复榘希望能与刘湘部取得联络。

再有张樾亭回忆,韩复榘派人拉拢宋哲元时,宋哲元并没有正面答应,而是悄悄派人报告了老蒋。

多个信源都可以确定,韩复榘确实与刘湘等人正在策划大行动。而且南京沦陷,国民政府正准备迁往四川,又遭到川中将领一致反对。老蒋必须采取行动,打破地方军阀的联盟。韩复榘刚好撞到了枪口上,给了老蒋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蒋与韩复榘

事实上,韩复榘也比刘湘和龙云好处理,老蒋希望用四川和云南作为大后方,不敢来硬的,因为一旦招致反抗,肯定会影响抗战。而韩复榘已经丢了山东地盘,暂时无处可去,将其处理后,其部下也不敢造反。

韩复榘被捕后,其部下找到冯玉祥请他出面营救,冯玉祥根本不愿帮忙。先前背叛冯玉祥不说,抗战初期冯出任第六战区司令官,结果怎么也调不动韩复榘,气得冯跑回南京向老蒋告状。

另外冯玉祥日记当中也记录了下属向他报告的审讯韩复榘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问韩复榘是否真的打算撤到汉中。韩复榘坦然承认。这也就意味着他承认了与刘湘的关系。以上这些都可以证明,韩复榘被处决的真正原因,并非不抵抗,而是他与刘湘的密谋。

韩复榘被捕时,刘湘正在汉口住院,据多位下属回忆,刘的病情已经好转即将出院。但白崇禧前来探望时,刘问到韩复榘的情况。白崇禧不明就里,表示恐怕要从严处置。刘湘害怕他与韩复榘的约定暴露,精神压力陡增,病情再度恶化,不久后竟然病逝。4天后,韩复榘也被处决。

由于四川将领很快被分化,龙云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老蒋对他以怀柔为主,假装不知道他与日本特务机关联系,并以众多官职笼络,满足其权力欲望。还不时去函征询他对抗日的主张,表现得非常尊敬。后来还命令宋希濂等驻滇将领,要服从龙云指挥。

老蒋得知龙云与汪伪联络后几乎寝食难安,立即派人去安抚劝说。最先去的是白崇禧,他暗示如果云南叛乱,中央会不惜一切代价平叛。当时刘湘已经去世,四川将领被分化。如果四川和广西一起夹击云南,龙云未必顶得住。

接着唐生智又到云南,他以自己与汪精卫合作的教训劝告龙云,表示汪精卫人品太差,反复无常,经常蒙骗军人。大革命时自己跟他合作,搞到最后部队败光。

抗战末期,老蒋还派贵州人士刘建群前去劝说。刘告诉龙云,日本失败已成定局,只有去打日本人,才会被推崇为英雄,提升自己地位。还与各地军阀串通一气,最后只能落个卖国贼的骂名。

尽管中央军进入云南后与龙云产生了诸多矛盾,但总体上龙云顾全了大局,坚持抗日,做出了较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

尾声

处决韩复榘,只是打破西南联盟的开始,维持了全国统一抗战的局面,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另外还产生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影响,如此高级别的官员因为不抵抗而处决,显示了国民政府抗日的决心,有利于提高军民士气。同时,也震慑了其他打算临阵脱逃的将领,使他们不敢轻易违抗军令,对抗战全局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