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时,日军蜂拥侵入聊城,范筑先裹伤退至市中心光岳楼,又遭日机扫射,他知突围无望,不愿被俘。

范筑先于1881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馆陶县南彦寺村一个农民家庭。9岁入私塾,13岁父病故辍学务农,18岁当脚夫谋生,1904年应募从军,后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科学习。

辛亥革命后,范筑先于1912年加入国民党。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范筑先投身北伐,并更名为筑先(筑路先锋之意)。

1936年冬,范筑先赴聊城,任国民党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长。西安事变后,范筑先了解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事迹,捻着胡须频频点头称赞:“共产党的这套主张很对,非用红军的战法不能战胜日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七七”事变后,范筑先寄合作抗日的希望于中国共产党。他同意由张维翰与共产党联系,聘请共产党人来鲁西北协同抗日。

10月,日军进犯山东。范筑先奉韩复榘之命,退往黄河南岸。撤退途中,范筑先目睹人民流离失所之惨景,感慨良多,遂重返聊城。11月中旬,宋哲元部反攻邢台失利,日军进至临清、馆陶,韩复榘再令范筑先退守黄河南岸。范筑先在共产党人的推动下,于19日在博平韩官屯发出皓电:“裂毗北视,决不南渡”。拒不服从韩的乱命。

1937年冬,日军不断对聊城地区发动进攻。范筑先亲自率领传令队、公安队、政训队、保安队等,或以伏击战或以截击战打击日军。同时,积极组建由共产党员为领导骨干的游击队,收编各地方武装、绿林武装和地主武装,把这些力量聚集在抗日大旗下。在半年内,建立了拥有35个支队和三路民军,约5万余人的抗日武装,辖区由原来六区的12个县,扩展到32个县,组织起来的抗日民众约25万人,形成了以聊城为中心的鲁西北抗日根据地。

1938年2至6月,徐州会战期间,日军由平汉线三次向濮县、范县地区进犯,抄袭徐州守军后路。范筑先亲率各游击支队、民军主动出击,毙敌100余人。

8月,武汉会战期间,为了牵制敌人,范筑先调动了14个支队的兵力,动员了万余群众,袭扰日军后方和补给线,攻打济南,同时破坏济南至德州段的铁路,使敌人交通陷于瘫痪。下旬,范筑先的次子范树民率领抗日青年挺进大队进驻齐河县之坡赵庄时,遭齐河、禹城据点日伪军400多人袭击,范树民等21人英勇牺牲。范将军闻此噩耗,强忍悲痛,在慰问部队时,对挺进大队的队员们说:“抗日是长期的,不流血牺牲,怎能换来胜利呢?我们要以生命来保卫我们的祖国和子孙后代不当亡国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筑生说到做到、以身作则,特任命自己年仅20岁的二女儿范树琨继任挺进大队队长,并安慰夫人武治国女士说:“树民为国牺牲,是咱范家的光荣,不然,别人怎么知道你有这样一个好儿子呢!”

随后,范筑先又将其长子、长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学习,参加了革命队伍。

10月间,新任山东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沈鸿烈,要求范筑先取消“游击司令”的名称,解散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支队,并成立以鲁西行辕主任李树椿为首的鲁西部队整编委员会,妄图将范部改编为省属保安旅,遭到范的拒绝。

此后,沈鸿烈及李树椿等收买了范筑先的参谋长王金祥,解散了由共产党员为领导的游击第13支队,枪杀了共产党员王青云、汪毅。

11月13日,日军在伪军配合下,分三路进犯聊城:一路驻济南未松师团的平田大队经东阿直奔聊城;一路从禹城经南唐南下;一路从大名东北金滩渡卫河进犯。14日上午9时,从东阿来犯的敌人300余人乘数10辆汽车,抵达距聊城18里的运河渡口,范筑先正拟撤出城外,李树椿忽然乘汽车前来纠缠,范不知其计,而未能脱身出城指挥作战。

延至下午,李树椿坐汽车逃出城外,防守东关和运河渡口的一路民军弃阵逃走,王金祥借口追赶一路民军和调动援军,也溜出城外。聊城四面环水,各门只有一条通道,均被日军封锁。此时,范筑先已不能出城,只好指挥守城的仅有两个连进行抵抗。无奈范部主力或远在异地,或在城外受阻,聊城的对外电话线已被切断,守军得不到接应。15日晨,日军对聊城东门发起猛攻,并以飞机沿城墙扫射。范筑先在督战中,左臂负伤。

上午9时,东城门被敌炮火击毁,日军蜂拥入城。午后,范裹伤退至市中心光岳楼,不幸又曹日机扫射,腿骨被打断。范筑先已知突围无望,不愿被俘,遂举枪自戕,壮烈殉国。

2014年9月1日,范筑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