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蒋介石掀起了一场针对共产党人的政治斗争,给红色阵营造成了极为重大的损失,同时也客观上损害了国共联盟的利益。中共对此很是不满,于是立即予以反击,黄埔军校的共产党籍学员甚至通过集体退学的方式向老蒋示威,充分彰显了无产阶级斗士的气节和决心。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便是身为共产党员的宋希濂为了自己的个人前途,居然选择了脱离红色阵营,转而投入国民党阵营,堪称自私自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希濂和陈赓将军是老乡,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好似亲兄弟一般。1924年黄埔军校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陈赓便带着他一起投考,结果两人双双被录取。宋希濂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埔学生军担任见习排长,1925年,他跟着老蒋东征陈炯明,期间立下了大功,东征结束后他随即升任连长,同时还兼任黄埔军校学员队长。

1926年,国共出现了第一次分裂,期间陈赓愤而离开黄埔军校,并退出国民党,原本陈赓希望宋希濂跟着自己一起走,可出人意料的是,一向对陈赓百依百顺的宋希濂此时居然开始跟陈赓“唱反调”,选择留在黄埔,与共产党划清界限,曾经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好同志至此分道扬镳、天各一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宋希濂在蒋介石的资助下,前往日本留学、镀金,1930年他顺利毕业回国,随即被老蒋安排到中央军嫡系部队担任团长,负责拱卫南京城,保护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安全。抗战爆发后,已经是师长的宋希濂参加了淞沪会战,并在汇山码头与日军血战数个昼夜,打退了敌人数十次猛攻。

1937年下旬,宋希濂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负责戍守雨花台,南京城破之后,他率领麾下残部拼死突围,最终安全转移到九江休整。1941年,他被委派到云南协助杜聿明指挥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1944年,他亲自参与了滇西反击战,在美、英军队的协助下,接连攻克龙陵、密支那等战略要地,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宋希濂曾任兵团司令,负责驻守武汉,与华中的解放军作战。1949年,四野解放河南、湖北之后,宋希濂被迫逃窜到川渝苟延残喘,蒋介石一再电令他重组部队,务必要守住重庆、四川,可眼下国府大势已去,任凭宋希濂也三头六臂也无力回天。

1949年11月,二野挥师入川,接连攻克重庆、成都、涪陵等地,宋希濂的部队很快被冲的七零八落,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而宋希濂本人则带着十几个亲随一路向南转移,妄图横穿贵州,前往广西投靠白崇禧,结果刚走川南,便被湍急的大渡河拦住去路,随即被解放军俘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久之后,宋希濂被押送到川南行署会见杨勇将军,宋希濂觉得杨将军好歹是兵团司令,应该威风凛凛、派头十足,结果等见了面他才发现,杨将军居然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而且言行举止也非常接地气,丝毫没有官架子,这让他大为震惊。要知道,国民党军中,等级制度是非常森严的,上级官僚在对待下级时始终保持着上位者的姿态,绝对不会和下级“平起平坐”,长此以往,国民党军内部离心离德,官兵貌合神离,丝毫没有团结精神和凝聚力。

而解放军则一直坚持民主原则,干部和战士同甘共苦,大家看似是上下级,实则是并肩作战的同志和战友。一旦打起仗来,大家便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整体,往往能迸发出强大的战斗力,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这个小小的细节反映了国共两军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时也暗示了国民党失败与共产党取胜的根本原因,那便是:得人心者赢天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宋被转移到功德林接受改造,1959年,他因为表现良好而获得特赦,恢复了自由,1961年,他被安排到全国政协工作,主要负责编纂、整理文史资料,1980年,经由党中央批准,他远赴美国与亲属团聚,当年下旬,他宣布定居纽约,此后很少再回国。1988年,在女儿的帮助下,他开始撰写回忆录,详细讲述了自己波折的一生,1993年,他因为肾病恶化不幸去世,时年八十六岁,他的骨灰后来被运送回国,安葬于湖南长沙某革命陵园,这位在外漂泊了数十年的游子,最终还是魂归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