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欧盟委员会暂时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惩罚性关税。据欧盟委员会称,中国产的电动汽车价格通常比欧盟制造的车型低20%左右。

von der Leyen表示,欧盟委员会现已初步得出结论,中国的纯电动汽车(BEV)价值链受益于不公平补贴。欧盟的制造商因此面临受到损害的威胁。

在该项事件中,德国持消极态度,主要是担心中国同等报复,影响德国车企在华利益,法国推动比较积极,因为法系车在中国已经大溃败,因而政治上跟着美国的步调走,经济上持保守主义,保护本国车企。

上汽欧洲市场表现最佳 首当其冲被针对

根据现有信息:

比亚迪面临17.4%的进口关税;

吉利面临20%的进口关税;

上汽集团面临38.1%的进口关税;

可以说,中国企业当中,上汽的关税最高。原因有二:

一是传言上汽不肯公开电车技术资料。上汽认为三电技术电池配方技术资料和反补贴没有关系。在欧洲看来上汽的做法是不配合调查。

二是因为上汽在欧洲市场表现最好。从销量上看,上汽一家在欧洲的销量,比国内其他车企加起来还要高。而且增长迅速,名爵在欧洲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2023年数据,上汽出口欧洲24.2万辆,吉利出口2.2万辆(不包含沃尔沃、莲花等品牌),比亚迪出口1.5万辆,长城出口0.6万辆。2024年1-4月,上汽名爵出口欧洲7万辆,MG4ev蝉联欧洲电车销冠。比亚迪在欧洲销量一般,只是在国内自媒体炒作营销比较凶。

就比例来说,上汽出口欧洲的车中,油车、电车的比例是1比1。也就是说,去年上汽出口欧洲电车12万辆,其中MG4ev一款车就卖了10万辆,而且这几年上汽出口的增长较快。

由于上汽在欧洲有一定销量,因而就被针对的最狠,所谓的不配合调查更像是借口,类似于鲍威尔的洗衣粉,就是为了找个理由整上汽。吉利卖的比上汽少,因而关税就少,比亚迪卖的比吉利更少,因而关税就更少。

本次欧洲加关税,上汽是最受伤的。

上汽欧洲销量受冲击 比亚迪 吉利影响相对较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数据上看,比亚迪90%以上的销量在国内,在北美和欧洲市场占比可以忽略不计,制裁对比亚迪影响很小。

吉利在欧洲销量占3%,主要是沃尔沃等品牌,大部分是油车。电车关税对吉利影响很小。

上汽受加征关税影响,可能会丢失自主品牌出口量1/8的市场。

从数据上看,上汽2023年出口120万量,其中自主品牌68.5万辆,名爵是上汽出口欧洲的主力军,2023年名爵对欧洲的出口量已经超过特斯拉,而且是连续4年高增长。

2023年上汽出口欧洲24.2万辆,其中出口英国8.1万辆,那么,欧洲其他国家的出口总量为16.1万辆,按照油车电车1:1的比例推算,在欧洲大陆部分,上汽出口销量为8万辆。

由于英国脱欧,关税政策对上汽英国销量影响很小,主要是欧洲大陆市场受影响。在高关税的重压下,最坏的情况,是上汽可能会失去1/8的自主品牌出口量。

也许有人觉得,年销8万辆车,这点销量无所谓,但这8万辆车是实打实的高利润,名爵4ev在欧洲卖一辆车利润高达13万,在国内卖一台利润几千元,上汽在欧洲的销量和国内比不算多,但利润高。在欧洲卖8万辆MG4EV比国内卖80万辆电车利润还要高。

欧洲转向绿色合成燃料 电车潜力有限

就欧洲车企来说,未来会全面转向绿色合成燃料,那么,就不会对电力基础设施进行大升级,也不会对充电桩进行大规模投资。

加上欧洲电价贵,以及欧洲各国开始电车退补,欧洲电车的渗透率会逐年走低。就当下而言,欧洲的电车和混动车,主要还是欧美日韩品牌,中国车企只有上汽崭露头角,其他车企的销量非常有限。以国内热炒的比亚迪来说,2024年1季度的数据看,在德国只卖了几百辆车。作为对比,上汽的销量是5000辆。

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对电车征税,比如瑞士,正计划对电车加征里程税。一旦欧洲形成共识,在电车退补和加税的背景下,实施油电同权,电车就只会是欧洲中产的电动大玩具。

提高奢饰品税和排量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中国而言,可行的回击是对法国的奢侈品增加关税,对进口大排量汽车增加关税。毕竟,欧盟其实就是法德说了算,只有把法德打痛,才能破局。何况国内买这些的都是有钱人,让有钱人多缴税充盈国库也是调节贫富差距。

另外,电车在国内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0%,电车补贴无助于公平竞争,也容易落人口实搞反倾销,可以取消电车补贴,实行油电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