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近日,欧委会发布关于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裁披露,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6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回应称,这一调查罔顾事实、漠视规则、预设结果,实际是将调查工作武器化、政治化,打着公平竞争的名义破坏公平竞争,对此我们坚决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央视新闻消息,日前,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BEV)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

欧盟委员会对三家抽样中国汽车生产商征收的关税分别为:

比亚迪17.4%

吉利20%

上汽集团38.1%

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

这里是加征,原先中国汽车进入欧盟是需要收取10%的进口关税。

那么现在,将会叠加上去。

也就是说,比亚迪、吉利汽车和上汽集团进入欧盟,将分别被征收27.4%、30%和48.1%的进口关税。

首先,为什么会是这三家车企呢?

用数据来说话。

2023年中国车企海外销量里面,这三家加起来的占比,差不多是这样的。

接近40%,其次,从2023年中国车企欧盟和英国市场的交付总量上来看。

这三家的占比已经超过了86%,其中上汽一家就超过了75%。

上汽集团对这突如其来的决定自然是反应强烈。他们表达了深深的关切和遗憾,认为欧盟的这一做法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

上汽集团呼吁欧盟委员会重新考虑其决定,希望能够与全球汽车产业伙伴,包括中国,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寻找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也是火速反应。他们在发表声明,指责欧盟委员会在进行反补贴调查时罔顾事实,坚持认定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存在高额补贴,对此表示坚决不能接受。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认为,欧盟的“关税大棒”既不能为德国汽车制造商提供保护,也不能提高其竞争力。“如果你实施这些(关税)是为了保护这个行业,但这个行业说他们不想要这种保护,那么现在的目的是什么?”他在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正如我们需要中国市场保持开放一样,我们也渴望欧洲市场保持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欧盟的这个决议,最反对的当属德国,因为中国市场是德国车企最大海外市场,一旦中方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德国车企。因此,欧盟宣布后,宝马、奔驰、大众第一时间出来反对,他们认为这违反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是地方保护主义,加征关税是错误的,不利于欧洲汽车竞争力的提升。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中国市场是德国法国重要的海外市场,他们必然是不愿因此受到损失,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能提供完整的供应链。

德国总理朔尔茨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孤立和非法关税壁垒最终只会让一切东西变得更贵,让所有人都变得更穷”。很显然,尽管如德国法国等国知道对华制裁并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对本土市场造成损失,但如今各国经贸显然已经和政治挂钩,欧洲不把美国剔除就永远无法保证自身利益。

欧盟的决定受到来自美国的微妙但明显的压力影响。美国财长耶伦5月访问德国时,敦促欧盟在应对所谓的“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上与美国步调一致。欧盟委员会迅速做出反应,出台关税措施,似乎更符合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而非欧洲汽车产业的利益。

与欧盟委员会的立场相反,欧洲主要汽车企业的高管公开批评了征收关税。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主张降低关税,加强竞争,以生产出更好的汽车。宝马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认为,(对华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的竞争力。

有的国家担心,欧盟提高关税,看似是在阻止中国电动汽车的进入,保护欧盟固有市场,但失去强有力的对手之后,会损害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正常发展,若是技术全面落后于中国,那即便是增加100%的关税,也无法阻止民众购买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

对于欧盟这种自断双臂的做法,欧盟内部也存在较大分歧,但这一决策还是被强行执行。导致外界普遍认为,他们的做法属于是自断双臂,不仅违背了全球自由贸易的原则,更对本土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年初时,我国就通过了一项《关税法》,关税法18条指出,任何国家只要违反了与我国缔结的国际协议、条约,对我方贸易采取限制,我方有权征收报复性关税。

此项法案,就是我国展开的第一步,而欧盟非要往“枪杆子”上撞,那么我方只好以相同的方式,来回应欧盟了。

而这也只是开始,并且只是给欧盟的行为先“定性”,有了这条法律,那么我方就有理,欧盟再怎么做他都是“理亏”。

欧盟颁布制裁条案不到24小时后,我方就开展了反补贴调查。

近期针对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负责人回应称,此次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

调查机关收到申请后,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对申请书进行了审查,认为申请符合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决定发起调查。调查机关将依法开展调查,充分保障各利害关系方权利,并根据调查结果客观公正作出裁决。

据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在去年共进口了价值约60亿美元的猪肉产品,其中约有60%来自于欧洲。诸如猪耳、猪鼻、猪脚、内脏等特殊部位,在西方国家并不受欢迎,而中国市场则具备较大潜力消化这些产品,欧盟放眼全球根本找不到替代的市场。

因此,中国商务部宣布此项举措之后,西班牙、丹麦、荷兰等欧洲重要畜牧业国神经紧绷。西班牙工业和旅游大臣埃雷乌表示,中欧不应该陷入贸易战的漩涡,我们希望中欧之间的关系永远是良好的,我们正努力确保这种良好关系继续下去。

荷兰合作银行动物蛋白全球策略师谢拉德说:“对猪肉供应链而言,欧盟对华猪肉出口全面暂停可能是一场梦魇,对整个欧盟都有影响。”他质疑欧盟未来是否能为这些猪肉产品找到替代市场。

另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公众号“中国猪业”消息,2023年,中国进口了155万吨猪肉,其中从欧盟进口占了一半以上。特别是猪内脏,在欧洲食用猪内脏并不流行,主要依靠出口来创造价值。若实施反倾销措施,西班牙将受到最大冲击,因为西班牙是欧洲最大猪肉出口国。

面对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国政府果断采取了反制措施,中国对欧盟的猪肉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并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中欧贸易摩擦的升级,对双方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只有坚持自由贸易、公平竞争,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