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书法家为何很难写出古人的韵味?这是当代中国书坛最难攻克的瓶颈,很多书法家刻意去模仿,到头来也只是东施效颦,有形无神。当今书坛更加追求艺术性,这让书法离古韵更加遥远,但是追求古韵一直都是书法的最高境界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文化也随之而变,今人想要追求古韵,这在大环境上就已经失去了必须的支持,想要取得突破实在太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的古韵体现在哪里?其实并不在古人留下的长篇碑刻当中,更多的体现在书札、短文当中,比如《祭侄文稿》、《宣示表》、《黄州寒食诗》等等,这些大多是不经意间写出来的佳作,才充满了令人回味无穷的时代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人想要写出这样的东西基本不可能了,首先是文化的改变,现代文与古文大不相同,古文简短但是表达的意思很丰富、准确,用现代文来表达与古文相同意思,恐怕要多出来很多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一封书信,一篇跋文寥寥十几个字便可,现代文就需要上百字才能够说清楚,并且每句话都有很多字,这在书写节奏上就不容易把控,节奏拖沓自然失去了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书写时的心态也与今人不同,古人以手写文字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拥有很多实用性书写实践的机会,在实用性书写时,书者关注的是要写的内容,并不是书法的艺术加工,这才能够真正体现个人的书法功底,才能够展现出最自然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人没有了实用性书写实践的机会,日常书写无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更加关注艺术加工,这种刻意的设计让书法作品很难流露出自然的神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学习书法的目的可能也与今人有很大不同,古人书法以实用为主,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提高日常书写的能力,对笔法和结字的理解也以提高实用性书写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人学习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艺术展现,对于笔法和结字的理解和分析也全部处于艺术的角度,这本身就让今人书法离朴实的古韵越来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有这么多不同,但是今人书法家有没有人很接近古人呢?当然也有,兰亭金奖得主崔寒柏先生就是当今书坛唯一非常接近古人的书法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说崔寒柏先生非常接近古人,就在于他对笔法的独特理解,这让他能够达到和古人相同的书写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人对笔法的理解大部分倾向于笔法为线条服务的观点,很多书法家都在讲解笔法时强调笔法不对笔画形态就写不准确,更有甚者为了描绘完美的笔画形态,将笔法弄得很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崔寒柏先生却主张笔法为书写服务,正确的笔法能够让书写更为流畅、气韵连贯,而笔画形态则是正确笔法使用下的自然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度,很多人在研究古帖时就专注于如何使转将笔画形态描绘出来,而崔寒柏先生则关注为什么会这样用笔,这样的用笔对字与字和笔与笔之间的连接有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这种独特的理解,让崔寒柏先生的书写非常流畅、自然,但是却并不浮滑,作品展示出来充满了古雅的韵味,如果说今人书法家中谁有望能和古人共鸣,那一定是崔寒柏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