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法之美的界定标准,每位学者的理解各有不同,有人崇尚狂逸奔放的个性势态,有人则痴迷虚和清逸的气韵,虽然艺术鉴定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明确答案,但是大致方向“不离其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启超曾说:“中国写字有特别的工具,就成为特别的艺术。中国书法的美是线的美、力的美、光的美和表现个性的美”,无论是外行,还是业内人士,大多无法拒绝外观端庄,笔画工稳秀丽、匀和曼妙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譬如王羲之、赵孟頫的行书,率性遒劲、清秀柔婉,美感直观鲜明,不似诡谲的狂草,需要仔细品析,符合普罗大众的审美水平,因此被后世所倾慕。

除了上述2位名家的作品,故宫发现一幅300年前的“帝师”墨迹,达到雅俗共赏之境,深受现代人喜爱,此作就是梁诗正的《骆宾王帝京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诗正自幼擅书,3岁就可以执笔写字,李元度曾记载:“公书初学柳成宫(柳公权),继参文(征明)、赵(孟頫),晚师颜(真卿)、李(北海)。”

虽然他生于“馆阁体”盛行的清代,却受其影响偏小,主要师法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深谙古法之妙,尤其对“赵字”研究极深,行书尽得秀劲飘逸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故而被誉为“300年行书第一美”,雍正八年(1730年)考中探花后,凭借惊艳的书法功力,成为“帝师”教导乾隆,年幼的乾隆为学技法,亲自铺纸研墨,侍奉左右请求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乾隆登基,仍然十分器重梁诗正,时常拿出内府所藏真迹,让他代笔撰写题跋,这幅《骆宾王帝京篇》就是写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末的跋文,全篇共计649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尖峰入纸,通过轻盈清劲的笔丝,顺势引出下一笔,使上下两笔连贯自如,形态婀娜灵动,更显行云流水的通畅感,例如“带”字,偶有笔丝缠动。

中间竖笔呈悬针状,运笔中断采用中锋,不断顿挫蓄力,结尾提笔飞出,墨色力透纸背,凸显浑厚力度,和起伏不平的流动性,十分灵动自然,富有生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梁诗正的字更加易懂,略带“馆阁体”直率简洁的势态,但并无“馆阁体”的单调庸俗之气,再加上师法颜真卿、李北海,筋骨洞达刚健,笔笔刚柔并济,气韵高雅醇和,毫不夸张的说,水平胜过赵孟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启功赞叹:“200多年来,书法方面,我非常佩服他”,时常临摹此作,可以利用清晰、完整的墨迹,参透古人用笔技巧,增强笔画的灵活性,若能把此作掌握,能够夯实基本功,益于之后钻研赵孟頫和晋唐法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我们对梁诗正《骆宾王帝京篇》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部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此等精善度市面罕见,独此一家,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