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他在书坛的地位,就好比孔子之于儒家、老子之于道家。如果有谁能让他佩服,并说出自愧不如的评价,那绝对是“神仙中人”了。而书法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他就是张芝,王羲之唯一自叹不如的大宗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芝,字伯英,东汉晚期生于敦煌渊泉县(今甘肃瓜州)。张家是豪门大族,祖上也出了不少风流人物,张芝之父张奂官至大司农,权倾朝野。张芝虽然能依靠门荫入仕,但他显然志不在此,而是把精力放在了当时被人轻视的书法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张芝的出现,极大扭转了人们对书法的评价。东汉赵壹在《非草书》中说:“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正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乎是把书法(草书)和“无用功”画了等号,而张芝正是用草书重新让人们认识到了笔画线条之美以及书法独特的价值。钟繇被称为“楷书之祖”,而张芝则是“草书之祖”,也是张旭、怀素之前的第一代“草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芝以篆书、隶书为启蒙,遍学秦汉碑刻,隶书发展到东汉后期时,人们对书写速度、结构的简化要求越来越高,隶书草写成了一种潮流,草书脱离隶书的倾向已经非常明显了。而张芝就是促成草书独立的“第一功臣”。他既写草隶,又写章草,为新兴的草书字体创制法度与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芝将篆隶笔法进行了精简,表现在波磔更为简化,用笔绞转更为自然,他曾闭门练字数十年,勤劳奋勉,终有所成。王羲之在《番书论》中称赞他:“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好之绝伦,吾弗及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芝不仅是“草书之祖”,也是“今草”的开创者,史籍记载:“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拨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夸张地说,没有张芝打下的基础,“二王”草书不见得能有后来的成就。张芝传世作品极少,《冠军帖》颇为知名。此作凌空取势,藏锋起笔,行笔遒劲有力,用笔以圆为主,笔锋行走淋漓酣畅,使转一气呵成,控笔娴熟。起收分明,收放有度。结字奇宕多姿,静中有动,巧妙无比,已达化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芝的草书笔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其字重视笔画的使转勾挑,上下贯通、飘逸不绝。将这件作品学透彻,魏晋草书精髓也就学到家了。

您对张芝的书法有什么评价,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