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格拉底、鲁迅、胡适,源自网络)

我前段时间读一本苏格拉底的学生写他的书,发现我们把苏格拉底甘愿受刑虚拟得太“高大上”了,都一致认为他是为了遵循法规,哪怕那些法规是不合理的,既然定下就得遵守。事实上,那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为了自身考虑,他觉得之前的生活非常快乐,认为以后的生活可能会不快乐,因为随着年纪的增大,无论体力、外貌以及思想等都会衰老或衰退,所以趁这些还没来临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尽管他有逃跑的机会,但还是决绝地放弃了。应该说,他甘愿受刑,更多的是出于私人化的考虑。可我们无限制地将其拔高,其实是对个体意愿的不尊重,是一种虚假的造神行为。我们对伟大的人物的评定,往往都会忽略他们的个体意愿,将他们从“人”塑造成“神”。

譬如,谈到鲁迅和胡适,鲁迅的绝大多数小说,除了对人性的批判,就是对体制的批判,他既批判清朝的封建主义社会,也批判民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像他的《阿Q正传》,就彻底否定了民国的体制。而胡适是民国的既得利益者,他被当时的政府圈养着,生活得富足潇洒,不像鲁迅不受政府重视,还要养一大家子人,整天忙于为生活奔波。所以,胡适对那个社会没切肤之痛,自然也谈不上去批判了。也正因为个体意愿的差异,使鲁迅成了“时代的针炙师”,而胡适成了“时代的按摩师”。这也就是说,成就鲁迅的“批判”和胡适的“宽容”,其实都是“私人化”在起作用。

——卢江良,2024.6.13于杭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格拉底、鲁迅、胡适,源自网络)

我前段时间读一本苏格拉底的学生写他的书,发现我们把苏格拉底甘愿受刑虚拟得太“高大上”了,都一致认为他是为了遵循法规,哪怕那些法规是不合理的,既然定下就得遵守。事实上,那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方面,是为了自身考虑,他觉得之前的生活非常快乐,认为以后的生活可能会不快乐,因为随着年纪的增大,无论体力、外貌以及思想等都会衰老或衰退,所以趁这些还没来临之前,结束自己的生命是最好的选择,尽管他有逃跑的机会,但还是决绝地放弃了。应该说,他甘愿受刑,更多的是出于私人化的考虑。可我们无限制地将其拔高,其实是对个体意愿的不尊重,是一种虚假的造神行为。我们对伟大的人物的评定,往往都会忽略他们的个体意愿,将他们从“人”塑造成“神”。

譬如,谈到鲁迅和胡适,鲁迅的绝大多数小说,除了对人性的批判,就是对体制的批判,他既批判清朝的封建主义社会,也批判民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像他的《阿Q正传》,就彻底否定了民国的体制。而胡适是民国的既得利益者,他被当时的政府圈养着,生活得富足潇洒,不像鲁迅不受政府重视,还要养一大家子人,整天忙于为生活奔波。所以,胡适对那个社会没切肤之痛,自然也谈不上去批判了。也正因为个体意愿的差异,使鲁迅成了“时代的针炙师”,而胡适成了“时代的按摩师”。这也就是说,成就鲁迅的“批判”和胡适的“宽容”,其实都是“私人化”在起作用。

——卢江良,2024.6.13于杭州

卢江良:凭着良知孤独写作

http://blog.sina.com.cn/lujiangliang

微信公众号:lujiangliang-1972

新浪微博:weibo.com/lujiangliang

腾讯微博: t.qq.com/lujiangliang1972

微信:Lujiangliang1972(闲聊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