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进入战国时期,魏国通过李悝变法率先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然而魏国的强盛只是一时的,并没有持续太久,而让魏国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服务于齐国的著名的军事家孙膑。

往大了说,这是魏国与齐国的较量,往小了说就是孙膑的个人复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膑早年曾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两人是师兄弟的关系,一起学习的时候也算是相亲相爱,但这种关系并没有持续太久,等到后来庞涓出任魏将后,一切就都改变了。

庞涓知道孙膑比自己厉害,所以在孙膑还没有下山的时候,就主动邀请孙膑到魏国,孙膑想到又能和师兄在一起了,很是高兴。

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等他高高兴兴到了魏国,以为理想即将得到实现的时候,才发现悲剧早已经埋下。

原来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怕孙膑会比自己出色,在将来不是他最大的竞争者就是最可怕的敌人,于是庞涓使了手段,断了孙膑两足,还在孙膑脸上刻了字,彻底断绝了孙膑进入官场的可能。

庞涓给孙膑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如果孙膑是一般人,估计有此遭遇早就躲在家中消沉一生了,但孙膑怎么可能让庞涓如愿?

他想办法见到了到魏国出使的齐国使者,说服齐国使者将他带到了齐国,孙膑到齐国后很快得到了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田忌还将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齐威王常常向孙膑请教兵法,时间久了就把孙膑当做自己的老师。

公元前354年,魏国包围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和楚国求救,为此,齐威王专门召集群臣商议救援之事,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救援赵国,也有人坚持认为应该救援赵国,

最终齐威王下令让一路齐军趁机去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齐军去救援赵国。

负责救援赵国的正是田忌和孙膑率领的齐军,原本齐威王想让孙膑做主将领兵救援赵国,但孙膑自己说:“刑馀之人不可。”

所以孙膑做了军师,坐在带帐篷的车中运筹帷幄,而主将就是田忌,两人领兵到达齐国和魏国的边界,田忌是想直接奔赴赵国与魏军作战,但孙膑说:

“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於外,老弱罢於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於魏也。”(出自《史记》)

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理论,田忌听了孙膑的建议,一面派兵佯攻平陵以吸引魏军主力,一面派兵直接奔赴魏国首都大梁,试图激怒庞涓迫使他率军回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田忌还派了一些兵与魏军交战,故意示弱使其轻敌。

这是孙膑专门根据庞涓的性格制定的围魏救赵策略,事实证明,孙膑确实足够了解庞涓,将他研究的透透的。

庞涓果然如孙膑预料的那样率军回撤大梁,一路上边走边丢掉辎重,轻装简行以保证用最快的速度回到大梁,然后就在桂陵遭遇了早已埋伏在此地的齐军。

魏军大败,主帅庞涓被擒获。这是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第一次真正在战场上相遇,结果是孙膑胜,这算是小小报了一下仇。

为什么说是小小报了一下仇呢?庞涓只是被擒,并没有被杀,还是全须全尾回到了魏国,继续做他的大将军,与孙膑的遭遇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孙膑早晚是会要了庞涓的命的。

只不过孙膑和庞涓不一样,庞涓能直接对孙膑下手,而孙膑是会考虑各方面因素要找个恰当的时机将庞涓杀死。

这个时机发生在桂陵之战13年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342年,韩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昭侯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出的依旧是田忌和孙膑。

孙膑都不需要重新制定什么作战计划,直接套用当年的“围魏救赵”,来了一个“围魏救韩”,田忌和孙膑率兵围攻魏国首都大梁,庞涓知道后回撤救援大梁。

结果齐军继续向西进军,庞涓领兵追击,孙膑对田忌说: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出自《史记》)

魏国向来强悍勇猛,看不起齐军,齐军在列国间向来胆小怯懦,所以作战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一点。

田忌听了孙膑的话,在向西挺进的过程中,不断减灶,庞涓知道了特别高兴,说:“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为了快点追少日益减少的齐军,庞涓索性放弃了步兵,直接带着轻装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一边,孙膑估算着庞涓的行程,知道当天晚上庞涓就能到马陵。

马陵是孙膑为庞涓准备的身死之地,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多阻隘,是险要之地,很适合伏兵。

孙膑让一万名善于射箭的士兵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又让人寻找了一棵比较显眼的大树,砍去树皮,露出里面的白木,然后在上面写了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做完这些之后,孙膑与大家约定:只要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果然,到了晚上,庞涓追到了马陵,见到了那棵被砍去部分树皮的大树,看到大树上似乎有字,就让人点起火把照亮树上的字。

结果庞涓还没有读完上面的八个大字,齐军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相互逃窜,庞涓知道自己又一次中了孙膑的计,而且这一次他非死不可。

看着面前混乱的局面,庞涓拔剑自刎,只来得及留下六个字:“遂成竖子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庞涓一死,齐军乘胜追击,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经此一役,孙膑名扬天下。

庞涓当初断孙膑双足,在孙膑脸上刻字,为的就是不让孙膑有机会名扬天下。

但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庞涓此举反而激发了孙膑的斗志,他靠着惊人的毅力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谋划数年,不仅为自己报了仇,还踩着庞涓的尸体名扬天下。

而魏国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后,也被拉下了神坛,从战国时期的第一强国变成了二流强国。

倘若庞涓当年将孙膑请到魏国,师兄弟一起为魏国服务,结局会不会很不一样?当然,这也只能是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