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11年,历史上发生了一件特别有名的事件,叫做‘烽火戏诸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书记载,当时西周在位的周幽王,得到了一个叫褒姒的美人。然而这个褒姒入宫之后,却始终不曾笑过。为了搏美人一笑,周幽王想尽了办法,满世界寻找奇人异士,来给褒姒表演节目。但结果,褒姒仍是不笑。

后来,周幽王为求褒姒一笑,更是悬赏千金,想要求一个好点子。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虢石父的奸臣,知道这事之后,就主动来见周幽王。虢石父提出,或许可以点燃烽火台,营造一个大场面,以此来让褒姒一笑。

烽火台是古代防备外敌进攻的重要工具。一旦遇上外敌入侵,烽火台便会接连点起篝火,将消息迅速传递到京城,然后再传到地方。一旦燃起烽火,就意味着有外敌入侵,接下来诸侯们就会拼命前来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理来说,这种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东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动用的。可是周幽王当时被美色冲昏了头脑,为了搏美人一笑,竟然真的同意了虢石父的这个提议。

接下来,周幽王直接在城楼上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同时点燃了烽火台。等到烽火台被点燃之后,各地的诸侯自然都认为有外敌入侵,纷纷带着军队前来救援。然而等他们到来之后,却只看到周幽王带着褒姒,在那里放烟火取乐。而褒姒见到这么多人被戏耍了一遍之后,也是难得地展颜一笑。

见到褒姒笑了之后,周幽王更是心花怒放。自此之后,周幽王没事就点燃烽火台,戏弄那些诸侯,只求让褒姒一笑。这样的事情发生数次之后,诸侯们也知道周幽王是在戏耍自己,所以后来,就算周幽王再点燃烽火台,诸侯们也不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后来,几年之后,当西边的犬戎真的打来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台。这时候,诸侯们依然觉得,这是周幽王在胡闹,所以就没人来救周幽王了。因为没人来救援,所以最后,西周的首都镐京,就被犬戎攻破。周幽王本人也被犬戎干掉,褒姒被犬戎抢走,整个镐京也被付之一炬,彻底毁灭了。

直到镐京被攻破之后,诸侯们才后知后觉,知道这次是真的有外敌入侵,这才慌忙带着军队前来救援。最后,经过大家的努力战斗,终于赶走了犬戎。但到了这个时候,周幽王本人已经被杀,镐京也已经被彻底毁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这之后,大家只能拥立周幽王的儿子,做了新的周天子。同时,因为镐京已经被毁了,所以大家就只能护送这位新天子,搬家去了东边的洛邑,也就是后来的洛阳。而迁都之后的周朝,因为首都东迁了,所以就被称之为东周。而这之前的周朝,则是被称之为西周。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事件。

提到烽火戏诸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周幽王实在是一个昏君。作为一个天子,怎么可以随便点燃烽火台这种国之重器呢?有这样一个天子在位,西周会灭亡,似乎也不奇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于这个故事,后世史学界却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很多历史学家认为,虽然这个故事确实记载于《史记》当中,但在正史上,其实并没有发生过所谓的烽火戏诸侯事件。因为烽火台这种东西,是在汉朝之后才出现的。所以在汉朝几百年之前的西周末期,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所谓的烽火戏诸侯了。

但同时,历史学家们认为:虽然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本身,可能是不存在的。但是西周的灭亡,确实和周幽王有很大关系。而且,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也确实是脱胎于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西周,到底是怎么灭亡的呢?如果没有烽火戏诸侯事件,那犬戎到底又是怎么攻破的镐京,干掉了周幽王呢?历史上真实的西周灭亡,真的是因为周幽王为了搏美人一笑?还是另有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后世的历史学家还原之后,西周灭亡的真实经过,其实是这样的。

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成熟的分封制朝代,周朝从建国开始,执行的就是分封制的统治策略。当年周国本来是商朝下面一个普通的诸侯国,后来在商朝中后期的时候,不断壮大。

而到了商朝末年的时候,因为商朝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很多矛盾,统治力度持续衰落。后来商纣王为了平定东夷,又把大量的主力派往东方。就在这个时候,周国趁机出手,趁着商朝主力远在东方的时机,一举攻破了商朝首都,彻底灭掉了商朝。

这就是历史上的武王伐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武王伐纣之后,没过两年,周武王就去世了。因为当时周武王的接班人周成王,年龄比较小。而且,当年商朝留下的余部,力量还比较强大。所以周武王去世之后,周武王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那位周公,就开始出来辅政了。

在周公的安排下,很多姬家子孙,以及周朝开国过程中有功的功臣,都被分封到了各地,建立了诸侯国。同时,周公辅政期间,也在不断削弱打压那些商朝余部,最终彻底平定了商朝余部的叛乱,彻底解决了这个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西周虽然是在周武王时代开国的,但却是在周公辅政的这段时间,真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治体系。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周公还把自己的这套思想,总结成了一个叫做‘周礼’的东西,推行到了整个天下,这也是为什么后世对周公那么推崇的根本原因。

而接下来,到了周公晚年的时候,周公就把周朝的统治权,交还给了那位周成王。周成王以及他的儿子周康王,都算是不错的统治者,在位期间一直注重休养生息,同时以各大诸侯国为媒介,强化对地方的统治。如果类比后世的话,周成王和周康王在位的这段成康之治,大概就相当于是汉朝的文景之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在成康之治这段时间,大量的姬姓诸侯国开始出现。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也得以进一步强化。而成康之治结束之后,这时候的西周,国力已经达到了一个顶点,对地方的控制也已经得到强化。所以,接下来的周昭王和周穆王在位期间,西周就开始对外扩张。

如果类比后来的西汉,周昭王和周穆王在位的这段时间,大概就相当于是汉武帝在位时期。当时的西周,大规模向四周扩张,极大扩展了中原王朝的统治疆域。在周王朝的大力扩张下,周王朝周围的外族,基本上都被打到屈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同时,这几十年的对外扩张,也极大地消耗了西周的国力。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避免盛极而衰的历史周期律。当时的西周,自然也是如此。所以,这几十年的扩张之后,西周就开始陷入衰退期了。

不过,当时的周朝统治者,还没有历史周期律这个概念。所以接下来的几位周天子,只是单纯把这些问题,归咎于自身统治手段有所疏漏。

周穆王之后,接下来的周共王、周懿王和周孝王,基本上都在想各种办法,解决西周的内部问题。但是在历史大趋势面前,他们个人的努力,却依然无法阻挡西周的衰败。到了周孝王在位时期,当年被西周打败的四夷,此时则是再次卷土重来,逐渐攻入西周统治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周王室来说,这其中威胁最大的,其实就是西戎。因为当时西周的首都,就在今天的西安地区,统治核心则是在关中地区。这块区域,就在西戎的直接进攻范围之内。所以从这时开始,西周的首都镐京,已经在西戎的袭扰范围之内了。

这就是后来西周灭亡的时候,会直接亡于西戎之手的原因。

连续三代周天子,周共王、周懿王和周孝王,都无法改变周朝的衰落趋势。而周朝的直属力量衰落之后,地方上的那些诸侯,自然开始有了独立的倾向。所以,到了接下来的周夷王在位时期,周夷王已经不单单需要面对外敌入侵的问题,更需要面对诸侯逐渐独立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周夷王这一代,周夷王则是单纯认为,只要自己加强对诸侯国的管束力度,就能解决诸侯们逐渐独立的问题。出于这个想法,周夷王当时对诸侯们的管理极为严苛,甚至直接烹杀了齐国的国君。而在后世的史书上,这样的周夷王,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昏君。

周夷王之后,就到了著名的周厉王。到了周厉王时代,周厉王继续强化之前周夷王的统治思路,不断强化统治力度。但是这样一来,下面的反抗力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大。所以,到了周厉王在位后期的时候,西周首都镐京的一些贵族,干脆直接联系起来,发动了政变,彻底赶走并且放逐了周厉王。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场国人暴动事件,让周天子颜面尽失,同时也让周王室的统治威信,进一步下降。更离谱的是,因为当时西周高层贵族,实在是对周厉王太过反感。导致周厉王被放逐之后,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周王室这边,干脆连一位天子都没有。所有的政务,都是由两位周公来代理的。

这段时间,后来就被称之为‘共和执政’。

经过共和执掌的十多年之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度,进一步下降。因为大家发现:原来就算没有周天子,大家也能生活得很好,社会也能正常运转。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有一位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当时的社会体制下,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都有过,但却没人真正敢提出。因为周天子的存在,是周礼统治体系的核心。如果没有周天子,那么诸侯和贵族统治地方的法理性,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大家从心理上来说,还是需要一位周天子的存在。

如此,十多年之后,当那位被放逐的周厉王去世之后,大家还是选择把周厉王的儿子请了回来,继续担任下一任周天子,这就是周宣王,也就是西周的倒数第二位国君,同时也是后来那位周幽王的父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史书记载,周宣王登基之后,鉴于之前他父亲的统治太过失败,所以就开始重用了一大堆的贤者名臣,还把那些有威望的诸侯,都请到周朝中央来,担任重要官职。因为周宣王重用了一大堆的贤臣,所以周宣王在位时期,周朝就再次恢复了生机,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中兴气象’。这段时间,也被后世称之为‘宣王中兴’。

但是在后世史学家眼里,所谓的宣王中兴,其实并没有正史上描述的那么美好。

据后世史学家分析,真实的宣王中兴,其实是这样的:周厉王去世后,作为周厉王之子的周夷王,虽然被立为新的天子,但是却失去了周天子的权威。为了重新树立权威,周宣王不得不把那些姬姓诸侯,调回中央,让他们在周王室内部担任官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周宣王,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希望通过那些姬姓诸侯国的力量,重新树立起周王室的权威。而接下来的历史证明,周宣王这样做,确实也是对的。在那些姬姓诸侯进入周王室做官之后,周王室此时代表的,已经不再是周王室本身,而是周王室再加上一大堆的姬姓诸侯国。

如此一来,周王室的权威,自然被再次树立起来了。

但是这样的选择,始终是一柄双刃剑。好处在于,周王室确实可以通过这些诸侯国的支持,再次树立起一定的权威。而坏处则是在于,这些诸侯入主中枢之后,会进一步架空周天子。原本周天子虽然统治力度降低,但至少在周王室内部,还算是一言九鼎。但是现在,随着这些诸侯的加入,周天子在周王室内部,说话也不一定管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当时的周宣王,就选择了一个看似很聪明的策略:我可以先让这些诸侯,进入周王室做官,帮周王室重新树立权威。等到周王室的威信再次树立起来之后,我再逐渐把这些诸侯踢出局。

这个办法,是不是很聪明?

但其实也就是看上去很聪明而已!因为这个办法,只能从表面上解决权力的问题。而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无法解决周王室直属力量衰落的问题!

所以,在正史上,周宣王就成了一个很奇葩的存在:正史上的周宣王,前期英明神武,重用各种贤明的大臣。然后在这些大臣的辅佐下,先后讨伐了西戎、淮夷以及南方的楚国,而且都大获全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周宣王却开始滥杀大臣。如此一来,大家自然都不再愿意为周宣王效力,周宣王再发动对外战争,大家也是出工不出力。所以后来在‘千亩之战’当中,周宣王讨伐山西地区的姜戎,结果反倒是被打得全军覆没。

而这种奇葩反差的根源,其实就在于周宣王的统治策略。前期周宣王让诸侯们大力进入周王室做官,和他们一起分享周天子的权力,那诸侯们自然愿意出力,帮助周王室讨伐外敌,同时也愿意说周宣王的好话。但是到了周宣王晚年的时候,随着周宣王不断收权,大臣们自然会反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时候周宣王再想对外征战,诸侯们肯定是不愿意再出力了。而这时候的周宣王,自然也就成了一个独断专行、不听忠言、滥杀忠臣的昏君了。

就这样,经过周宣王时期最后的收权行动之后,周王室算是恢复了一些元气。但同时,此时的周王室,也算是彻底和很多诸侯国闹翻了。而且,那些地方诸侯国独立的趋势,也越发明显。

在这种诡异的局面下,周宣王去世了,周天子的宝座,传到了周幽王的手里。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有关那段历史的史料,后来又失传了不少。所以,导致我们今天对这位大名鼎鼎的周幽王,了解其实非常有限。我们只知道,他爹周宣王,总计在位四十六年。然后周幽王是出生于他爹即位的第三十二年!

这显然不合常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当时正常的婚育年龄,就算周宣王是十岁之前登基,那么周宣王生下自己嫡长子的时间,也应该是登基十多年之后,而不可能是登基三十多年之后。所以,这期间肯定发生了一些事情,只不过史书上没有记载下来而已。

有可能当时围绕着这个太子之位,周宣王时代,也发生了很多斗争故事。只是这些故事,后世史书没有记载而已。

不管怎么说,到了周宣王去世之后,周幽王确实是以太子的身份,顺利登基了。但同时,周幽王从他爹手里接手的国家,只能说是一个烂摊子。一方面,地方诸侯离心离德,当年周王室历代先祖,苦心建造的分封制统治体系,此时已经面临崩溃。另一方面,虽然周宣王晚年的时候,大力收权,但是诸侯们插手周王室内政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周幽王即位之后,既需要考虑如何重新得到诸侯国的支持,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削减那些诸侯手里的权力,尤其是要尽量杜绝他们插手周王室内政的问题。

而周幽王登基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史书上同样记载比较少。我们只知道,在这几年当中,周幽王任命自己的叔叔,做了周王室的司徒,掌管西周的土地和户籍。同时,周幽王的这个叔叔,还是郑国的第一代国君。

同时,周幽王还重用了虢石父,也就是‘烽火戏诸侯’故事当中,那个提出建议的奸臣。而在正史上,虢石父除了大臣这个身份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那就是虢国的国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