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数不尽的英雄人物各领风骚,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成为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领导者,司马懿也不例外。

然而在司马懿死后,他却立了一个奇葩遗嘱,不仅不允许人们为他扫墓,还不允许在他的坟墓里留下任何一件金银财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不明白司马懿为啥要这样做,直到1769年后,人们才看出司马懿的用心,纷纷称司马懿真不愧是老奸巨滑的人,司马懿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是金子总会发光

历史上堪称老奸巨猾的人,除了曹操,司马懿能得第二,司马懿立遗嘱不允许子孙为他扫墓一事确实蹊跷,只有了解了他的一生才能明白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嘱托。

公元179年,司马懿出生于世族家庭,是京兆尹司马防的二儿子,在司马防的八个儿子中,司马懿无疑是最有出息的一个。

他年少时期就展现出了才思敏捷,又有满腹的雄才大略,博闻强识,能言善问,受到过多人的称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司马懿20岁之前曾和南阳太守杨俊见过一面,杨俊向来以知人善任而闻名,在见到司马懿后,杨俊也难得的给了司马懿非常肯定的评价。

杨俊直言司马懿绝非俗人,定能成就大业,确实如杨俊所说,生于乱世的司马懿常常担忧天下的安危,他心中早就有萌生了统一天下的想法。

大哥司马朗的朋友崔琰也曾夸赞过司马懿聪明懂事,果敢利落,想来定是英姿不凡,绝非司马朗和崔琰能比得上。

在众多人的肯定中,司马懿也不负众望,获得了曹操的青睐,从此走上了仕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安六年,曹操听闻了司马懿的名声之后,便派人将司马懿“请”到了府里,还想给司马懿一个官职,当时曹操非常看好这个年轻人,觉得司马懿日后定能辅佐他统一天下。

但是那时的司马懿不买曹操的账,他知道汉朝的气数已尽,灭亡是早晚的事,结合早年听闻过曹操的手段和为人,所以司马懿不想在曹操的手下做事。

于是他就骗曹操说自己患上了风痹病,身体已经不能自理,让曹操打消念头,曹操果然放了司马懿。

但是司马懿知道曹操是个多疑的人,他虽然一时搪塞过去,但是曹操肯定不相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心想:或许在今晚就会有人来一探真假。果不其然,当天夜里,司马懿就听到了脚步声,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但是听觉却非常灵敏。

那个打探消息的人端详了半天,发现司马懿就好像真的患了病一样,打消了心中的疑虑后,曹操的手下又悄悄地走了。

殊不知,司马懿紧张的手心里都是汗,但是好在躲过一劫,曹操听了手下的禀告才放下心,看来司马懿虽然心有余,但力不足,所以也就不再执着于司马懿了。

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司马懿是一个工于心计的人才,如果他早早地加入了曹操的阵营,或许三国天下三分的状况早就被打破,变成了曹操独揽天下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司马懿最终还是没躲过去,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经当上了丞相,这时他似乎也回过味儿来,当初司马懿是在骗他,于是就强制司马懿来到了他的门下做文学掾。

曹操担心使者不能请来司马懿,于是就对使者说:“如果你请不来司马懿的话,那你就取了他的性命。”

曹操下了死命令,司马懿开始还不顺从,但是使者把曹操的话复述给司马懿,司马懿也害怕了,曹操是什么人物司马懿心知肚明,看来此行曹操势在必得了。

在曹操的威逼利诱之下,司马懿投靠了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得一人才自然是喜上眉梢,还委以司马懿重任,让他来教育太子,同时担任多个职务。

运筹帷幄为曹军

司马懿在曹操的手下为他出谋划策,辅佐曹操打了不少胜仗,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

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战乱不休,为了能够在战争中有足够的后勤储备,司马懿便建议曹操屯田来解决粮食问题,这件事也获得了曹操的认可。

但是曹操也有不听从司马懿建议的时候,时任荆州的刺史胡修是个粗暴鄙陋的人,而南乡的太守傅方则是骄奢淫逸之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人的品性都有问题,司马懿建议曹操撤掉他们两个的职务,不要安排这两人驻守边防地区。

然而曹操却并未听信,不久之后,曹操就吃亏了,刘备攻取汉中之后,便派孟达刘封攻占汉中郡东等地。

一时之间刘备的势力扩大了很多倍,孙权又想在这时进攻合肥,魏军被蜀吴双面夹击,无奈之下,曹操便调动淮南的军队来防备孙权。

这时,镇守在荆州的关羽便趁机攻下了荆襄,还将魏国的军队团团围住,斩了庞德的首级,胡修和傅方见形势不利,趁机就向蜀军投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吃了大亏,吃一堑长一智,从那以后,每逢司马懿向他提出意见,曹操都会认真地考虑,生怕再犯错误。

曹操在世时,司马懿屡次为其献计,在曹操去世后,司马懿也立下过不少功劳。

曹操死了,魏国群龙无首,整个朝廷动荡不安,司马懿不但妥善地处理了曹操的丧事,还辅佐曹丕继承皇位。

司马懿的举动获得了朝廷上下官员们的敬佩,在曹丕在位期间,司马懿也一心为曹丕贡献他的计谋。

曹丕两次讨伐吴国都是司马懿为他镇守许昌,这才让曹丕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大展拳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丕

虽然曹丕的智商远不及曹操,但是好在有司马懿的辅佐,在那个烽火狼烟的时代魏国的江山才没断送在曹丕的手里。

可惜曹丕不是个命长的,在他死后,司马懿又成了曹丕的托孤大臣,继续辅佐太子曹叡,此时司马懿已经是三朝元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辅佐出一个废物。

曹叡在政治上的野心就远不及父亲和爷爷,在曹叡统治国家初期,虽然多次抵御了吴国和蜀国的进攻,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但是到了后期,曹叡却变了个人。

此时魏国经历了曹操、曹丕两代人的统治已经超越了吴国和蜀国,但是仍然需要精心治理才能国泰民安,可是曹叡却生出了享乐之心,大兴土木,导致百姓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多次劝谏曹叡要收心治国,但是曹叡根本不听,没过多久,曹叡就患上了一场大病,在病痛中离开了人世,曹叡逝世后,曹爽和司马懿成了挑大梁的人。

司马懿的绝地反击

曹芳继承皇位时尚且年幼,司马懿决心要好好辅佐曹芳,不想让曹芳成为曹叡那样的人,但是司马懿的幻想非常美妙,现实却在啪啪打脸。

曹爽和司马懿同为辅佐曹芳的重臣,却不在同一个党派,曹爽虽然是曹芳名义上的叔叔,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亲缘关系,所以曹爽就想从曹芳的手上夺天下。

但是司马懿却成了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于是曹爽就联合多人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在那个以战争立足的年代,没有兵权的人就相当于一颗废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看出了曹爽的居心,只能先顺应曹爽,然后伺机帮曹芳稳固政权,于是司马懿就开始装疯卖傻,不顾朝政,其实在暗地里一直培养死士,为他卖命。

而且司马懿在心里已经盘算出曹爽不日便会落马,因为他知道曹爽是个不务正业的人,虽然有心想夺权,但是肚子里没什么墨水,就是有权力也发挥不出作用。

不仅如此,曹爽一点没有他父亲的沉稳,好大喜功,若是他想要讨伐蜀汉必将被蜀汉灭掉,正如司马懿算计的那样,曹爽亲征蜀汉时被打得连连败退。

退回领地的曹爽仍旧不思进取,整日高歌畅饮,丝毫没有一点治国的样子,反倒把国家当成了销金窟,也因他的一系列行为引起了魏国众多老臣的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马懿知道对付曹爽不能急功近利,所以司马懿一直在找寻机会,恰逢曹爽带着曹芳去祭拜先帝,大部分的兵马都随从去了陵墓,于是司马懿就利用这个机会从防御最薄弱的皇宫下手了。

司马懿先占领了武器库,有了充足的武装力量后,又来到了曹爽的军事基地,士兵们从来不知道时事,所以只认诏书,司马懿的夺权过程很顺利。

而此时曹爽远在他乡,还不知道司马懿已经谋反,当他得知消息时,竟然吓出了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