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神的大道,起于“无”生成“有”,出乎世界高于福界

天地根本,万物源头,起于“无”,生成“有”。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道”,看上去是没有色彩的,故而叫做“夷”;听起来是没有声音的,所以称为“希”;触摸则是没有形状的,是“微”。

“夷”、“希”、“微”,三位一体,似实而虚,说无却有。这就是“惚兮恍兮”,“恍兮惚兮”。

可是,“惚兮恍兮”,“恍兮惚兮”之中,有“物”,有“精”,有“信”。

何也?为什么这样讲呢?“道”是“无”,“道”为“有”。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同出而异,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既不可道,又不可名,既无声色,又无形象,也就是后山道师奉指的“迺遒”,化成天地,孕育万物,既成其“身”,又注其“灵”。

“无”“有”之谓,一体两面。“有”“无”异名,同在于“道”。

《老子》又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迺遒,是天地的根本,万物的源头,起于“无”,生成“有”。

老子受上神启迪,得上神启发,而为《老子》。

《老子》的中心论旨,是“道”,亦即迺遒。但“道”不可道,不可以讲述,不可以论说,可以讲述、可以论说的,不是真正的“道”。

玄妙的“道”,不耳闻,不目见,出乎现世,高于现世。道,听不见,看不到,因为上神的大道,出乎世界,也高于福界。

所以,老子描述“道”为“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形容“道”,曰“混成”,曰“惚恍”,曰“窈冥”。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作为事物,是恍惚的。其中似乎有模样,又似乎有实在的东西,其中有本质的东西,深远不清的状态,其中是有核心的,核心不可描述,不可形容,却是真正的,实有的。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惚恍”,“窈冥”,“玄之又玄”,这是老子形容的“道”。

混沌不明,深远莫辨,玄妙而又玄妙,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这就是所谓的“道”。